秋冬季節,很多人畏寒怕冷、體虛易感,又口乾舌燥、身體乏力、失眠煩躁.這往往是因為身體元氣不足、衛氣不夠、陰津不足造成的。冬天養生除了要陪補元氣外,補陰津也很重要。
《孝經緯》曰:「冬者,終也,萬物皆收藏也。」順應自然收養、閉藏之勢,可首選關元穴來收納我們人體陽氣,為來年春天的生發「儲備」身體能量。
關元穴,為任脈腧穴,與肝、脾、腎三經交會,具有藏精氣、溫腎陽之功。
取穴:下腹部前正中線上取穴,以肚臍為起點,「一夫法」取肚臍下3寸即為關元穴(註:一夫法,即手食指到尾指4指並排為3寸)。
做法:
按摩法:可行摩法,搓熱掌心後,把掌心覆蓋於穴位皮膚上順時針方向揉按穴位局部,以皮膚感覺溫和為度,每次可行10-20分鐘,每日可行多次。
艾灸法:陽虛體質人群最適合艾灸,入秋後到整個冬季均可常灸,把艾條點燃後距離穴位皮膚約3-5釐米處懸灸,每次灸15-20分鐘,每日1次,每周可灸5日休息兩日。也可隔日一次。
注意:孕婦禁用關元穴。
效果: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按摩關元穴,能夠為腎補充陽氣,同時有調節內分泌之效。
秋冬寒冷,體虛易感的人群要早早開始進行艾灸,以期保衛氣,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
身,身體也。柱,支柱也。該穴名意指督脈氣血在此吸熱後化為強勁飽滿之狀,並快速循督脈傳送使督脈的經脈通道充脹,如皮球充氣而堅可受重負一般,故名。
取穴:身柱穴在督脈上,督脈位於人體的後背正中間位置。
做法:這個穴位針灸和艾灸都可以,因為穴位在背後,所以艾灸時並不方便,可以由他人施灸(方法見關元穴),也可使用艾灸盒。
效果:主治秋冬感冒,對於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也有一定的療效。在預防感冒和增強免疫力上面都有很好的效果。
三陰交位於腎陰、肝陰、脾陰三陰交匯處,按摩這個穴位就能滋補三個臟腑。
取穴:腳踝內側,足內踝尖,向上四指的位置就是三陰交。
做法:按揉為主,每天一次,每次20分鐘以上。
效果:一年四季都可常按三陰交穴。此穴不光可以滋補腎陰,還能滋補肝、脾,對出現眼睛乾澀、食欲不振、燥熱症狀的患者,有很好的輔助治療效果。三陰交還能幫助女性調理月經,保養子宮和卵巢。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部分圖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道醫問診諮詢,添加微信號:daojiaow
⊙投稿合作:89928269@qq.com(歡迎您原創投稿)
這裡沒有雞湯、偏方、謠言、廣告,只有可信賴的道家健康養生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