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闕穴:打通這1穴,經絡全通不生病!

2021-02-12 理師師

俗話說:「三分醫,七分養,十分防」;也常有人說:「年輕不養生,老了養醫生」,可見養生的重要性。人的一生,就是陽氣由盛轉衰的一個過程,陽氣是一個人健康的根本,養生就是護陽,越早養生,越受益、越健康長壽。

艾灸扶陽補正

艾灸就是一種扶陽補正、祛瘀散寒、溫通經絡、行氣活血、調和陰陽的中醫療法。艾為純陽之草,灸為純陽之火,對人體陽氣的提升,有神奇的效果。

堅持艾灸一個月、一年、甚至更長,就會發現,氣血充足了,眼睛清澈明亮了,神採奕奕,精氣神十足,一點都不輸給年輕人。

因為艾灸,通過經絡將正氣注入你的體內,循經導向,找到身體中的寒溼病灶,並將它們排出去,讓人體臟腑陰陽平衡、氣血正常運行,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中醫認為,人體的肚臍就是一個重要穴位,此穴被認為是經絡之總樞,經氣之匯海,能司管人體諸經百脈。

它就是神闕穴,溫灸此穴,能夠溫補脾腎、健脾益胃、寧心安神、祛風除溼、調和氣血,還能夠為肝提供持久的動力。當人體氣血暢通時,自然百病皆消。

《針灸資生經》記載:「舊傳有人年老而顏如童子者,蓋每歲灸臍中一壯故也。」

神闕穴是調理養生的大穴,處於任脈上陽穴,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潛藏部位,也是人體多條經脈流動的要衝。

人在生命之初,依靠臍帶從母體吸收營養,並靠胎盤來呼吸,而臍帶和胎盤緊緊連接在臍中,可以說神闕穴是人的生命之根蒂。

溫灸神闕穴,可使人體百脈暢通、氣血調和,從而使人真氣充沛、精神飽滿、益壽延年。

神闕被視為「天然藥穴」,實驗研究也證明:通過藥熨、艾灸等刺激,有助於調節人體神經系統及內分泌活動,尤其是能顯著提高人體免疫功能。以藥敷臍是臍療法中的重要手段。

 

當人體氣血陰陽失調而發生疾病,通過刺激或施藥於神闕穴,有調整陰陽平衡、氣血和暢的功能,收到祛邪治病之功效。

1.艾條懸灸

點燃艾條懸灸,約離肚臍1釐米為佳,以有溫熱感為度,每日每次灸15-30分鐘,10日為一療程,全年可不定期灸4至5個療程。特別適合身體虛寒、腸胃功能紊亂、神經衰弱者。

2.隔姜灸

將薑片切片,用針穿刺數個小孔,覆蓋在神闕穴上,點燃艾條在薑片上啄灸,以感溫熱舒適為度,每次啄灸15-30分鐘,每隔一日灸一次,一月灸10次為佳。

在我們公眾號主頁輸入關鍵詞查詢更多知識:皮膚學、經絡、面診、艾灸、刮痧、拔罐、泥灸、淋巴、乳腺、宮寒、溼氣。。。。

更多交流,添加客服微信號:lishishi-1 

相關焦點

  • 神闕穴:人體的命根子!
    人體先天的強弱與此穴密切相關,故被稱為「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所以古人有「臍為五臟六腑之本」、「元氣歸髒之根」的說法。同時,神闕穴還是平衡陰陽,調整臟腑的樞紐。經常按摩神闕穴是古今養生家的重要修煉方法,能夠起到驅寒益氣、調和脾胃、復甦固脫的功效,具有很好的養生保健作用。
  • 冬季艾灸這三穴,女人年輕、漂亮很容易!
    一定要現在早早的保養自己,讓自己青春永駐大多女性都是寒性體質,所以女性非常容易因寒涼而生病,寒邪進入身體後消耗掉女性體內本就不多的陽氣,導致血液循環不暢,臟腑得不到滋潤,就容易出現衰老狀態,頭髮乾枯、面色萎黃、皮膚沒有光澤等健康問題。
  • 學會這一招,通經絡,暖全身,這個冬天不感冒!
    ,動不動就感冒發燒,這還事小,關鍵還有些人容易突發心腦血管疾病,稍不注意就會要命。這是因為:冬季氣候寒冷,寒氣凝滯收引,容易導致人體氣血運行不暢。很多人因此舊病復發或病情加重。中風、腦出血、心肌梗死等發病機率也明顯增高,死亡率也出現明顯上升趨勢。說到底都是冬季經絡不暢、氣血不足引發的疾病。
  • 學會一招,通經絡,暖全身,這個冬天不感冒!
    >有沒有發現冬季身邊的人都特別容易生病,動不動就感冒發燒,這還事小,關鍵還有些人容易突發心腦血管疾病,稍不注意就會要命。這是因為:冬季氣候寒冷,寒氣凝滯收引,容易導致人體氣血運行不暢。很多人因此舊病復發或病情加重。中風、腦出血、心肌梗死等發病機率也明顯增高,死亡率也出現明顯上升趨勢。說到底都是冬季經絡不暢、氣血不足引發的疾病。
  • 大迎穴:面部美容要穴
    點上面「穴位祛百病」即可關注每天和大家一起分享穴位祛病療法,讓大家不花一分錢通過穴位療法得到解決
  • 經絡:心經經絡養生
    神門穴在我們兩手的手腕部,腕部內側橫紋下方的小窩裡——手臂彎曲,掌門向上,手掌小魚際靠手腕側的角上有一個凸起的小圓骨,圓骨的後面稍下可以摸到一根筋,這根筋與腕橫紋交點靠內的小窩就是。每個穴位每次按揉3—5分鐘,每天兩次。最好在午休前按揉,因為心神安定了,就能很快的入睡,睡得更好更香,把心神養得更好!
  • 古法顫抖功:打通全身氣血、疏通經絡之妙法!
    修行居道家養生 | 陰陽數術   太極八卦 | 丹道修煉不受場地、時間、氣候限制的養生大法
  • 幸福力:打通血管的食療古方,送給父母的超級大禮!
    手術的時間是一個月以後,在這個期間,他去看一位回教國家古法治療師。這位 Hakim讓他自己在家中做一個食療,他吃了一個月。一個月後他去同一家醫院做檢查,發現三條血管幹乾淨淨,原來堵塞的地方已經全通了。他是一位虔誠的回教徒,為了讓更多的人受益,他把自己的經驗放在網上分享。
  • 秩邊穴:腰椎病的日常「保健穴」!
    尤其是那些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症以及腰肌勞損等病症的人,常常會感到腰部不適或者腰腿疼痛的症狀加重,這個時候如果能按摩一下秩邊穴,不但可以消除疲勞和不適,還可以避免腰椎間盤突出等症復發或者加重。秩,是秩序的意思;邊,是指邊緣。
  • 行氣養生無非這5穴,免費的保健開關,不懂用太可惜
    氣滯,指人體臟腑、經絡氣機不順,體內之氣阻滯不前,可因人一系列不良飲食生活習慣造成,氣為血帥,氣滯過甚則可引起血瘀,從而引起疼痛症狀發生
  • 夾脊法:打通膀胱經,對頸椎、腰椎都好
    點擊上方「綠洲衛康」,選擇【關注 】「置頂公眾號」現代人大多陽虛,除了生活習慣耗損了大量的陽氣外,就是缺少運動,久坐,造成氣血運行不暢!年紀輕輕就開始腰酸背痛,頸肩腰都有了問題。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打通膀胱經,對頸椎、腰椎都好的養生方法:夾脊法。 脊,就是脊柱,督脈循經上行的地方,大家都知道,督脈為「陽脈之海」,對全身陽經脈氣具有統率和督促的作用!
  • 春節井穴保健操---春刺井、保五臟
    春節井穴保健操---春刺井、保五臟1.何為井穴?    眾所周知,人體主要有十二條經絡,這些經絡各有一個井穴,合起來就是「十二井穴」。井穴是針灸治療中常用的穴位,分布在人體手指、腳趾的末端對調節人體健康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古人將經脈比作河流,井穴便是這條河流的「井口」,也就是水的源頭。
  • 長壽操:最實用的經絡拍打操,不花錢,拍走全身疾病!
    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套「長壽操」——經絡拍打操,只要你每天堅持練習這套經絡拍打操,長壽自來。朋友們趕緊學起來吧!看完記得分享給你的家人!!天宗穴:肩胛骨有一個凹陷,掐下去覺得上肢麻木,這就是天宗穴。肚臍下面四指以後的正中間,就是氣海穴。與氣海穴正對應的股肱上面就是命門穴,拍打這兩個穴位,有助於調腸肝。
  • 禾髎穴:能夠處理關節無力等問題
    在面部,橫平人中溝上1/3與下2/3交點,鼻孔外源直下。鼻子下面,嘴唇上面的那條溝,叫做人中溝。把人中溝分成三等分,距離鼻子一等分,距離上唇二等分的點,即是「人中溝上1/3與下2/3交點」,這點其實就是人中穴。以人中穴為基點作一條平線;再從鼻孔最外側往下作一條豎直線,這兩線有一個交點,這交點處就是禾髎穴。
  • 寒露養生丨深秋做好這幾點,這個冬天不生病~~~
    摩鼻:將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摩擦至有熱感後,沿鼻梁、鼻翼兩側上下按摩30次,然後按摩鼻翼外緣的中點迎香穴20次。對冷空氣過敏的人在秋季容易出現鼻塞、流涕,經常按摩鼻部可緩解症狀。 摩喉:拇指與其他四指張開,虎口對住咽喉。
  • 迎香穴:治療鼻炎的第一要穴
    「迎香穴」,「迎」,迎受;「香」,脾胃五穀之氣。此處穴位接受來自胃經的氣血,大腸經和胃經都屬於陽明經,故名「迎香穴」。    側臥按揉迎香穴,輕鬆通鼻塞    俗語云「不聞香臭取迎香」。感冒、鼻炎等病症經常引起鼻塞,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造成諸多不便,特別是夜間鼻塞,嚴重影響睡眠。
  • 必殺:一穴定牙痛
    下牙痛:在健側合谷穴大拇指揉按100下,需有酸脹感。(左下牙痛揉按右手,反之亦然孕婦禁用)牙齦腫痛:揉按偏歷,一般可見條索狀物,揉散即愈。(孕婦亦可用)全牙酸痛吸氣加重:用翳風,按壓一百下即愈。穴位查找方式下載一個經絡穴位圖解(灸大夫圖標的,裡面每一個穴位都有視頻指導) 下面給同行及中醫愛好者看的:選穴原因稍提下:臨床針灸對火牙效果更好,常以下關、頰車、合谷,三要穴針刺。
  • 光療4穴,溫暖一冬!保健養生,預防冬季疾病~
    光療——可達到疏通經絡、預防早衰、防治疾病,同時可以為人體補充陽氣,在秋冬季節使用可以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這是光療非常擅長的,我們常常用來調理各種氣血瘀滯,受寒等等。傳統中醫認為,氣血通暢,才能維持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氣血有「遇溫則行,遇寒則凝」的特點,光線療法可以是深入滲透身體筋骨,使寒冷的氣血溫暖起來,流動更加暢快。通過人工合成高密度太陽光,光神巴德爾陽氣補充儀能夠迅速打開氣結,消散淤血。使陽氣進入體內,能夠清除濁氣,散寒回春。
  • 敲胃經、捋脖子——不花錢養生法,還美膚哦!
    但面部的胃經只是一個很小的局部,跟下面的整條胃經還沒有接通,還需要給它接通一下。不過別敲脖子,一敲脖子就想咳嗽,不舒服,捋一捋才舒服。       有的人腦供血不足,其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給頭部供血的頸部出現了問題。因此多捋頸部就可以改善腦供血不足,而且頸部在這時是有阻塞的,當您稍微使勁一捋,對著鏡子一看,發現都出痧了,這就證明有淤血堵在這裡了。
  • 收元氣、保衛氣、補陰津,此三穴讓您寒冬不生病!
    寒冬季節,很多人畏寒怕冷、體虛易感,又口乾舌燥、身體乏力、失眠煩躁.這往往是因為身體元氣不足、衛氣不夠、陰津不足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