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氣養生無非這5穴,免費的保健開關,不懂用太可惜

2021-02-23 懂點經期小常識

氣滯,指人體臟腑、經絡氣機不順,體內之氣阻滯不前,可因人一系列不良飲食生活習慣造成,氣為血帥,氣滯過甚則可引起血瘀,從而引起疼痛症狀發生。

少海穴(曲節穴):行氣活血、寧心安神

氣短則心神不寧,少海是心經的合穴,其可行氣活血、消結散淤達到治療心臟經脈病的目的。找到此穴後,輕輕按摩3分鐘不間斷,每天不超過3次,效果明顯。

地機穴與陰陵泉穴:行氣活血、排除溼濁

地機穴鎮痛能力強,氣機不暢,無法推動體內溼邪行走,溼邪積聚在身體某處,出現疼痛的現象。

陰陵泉穴清除溼熱能力強,用大拇指來回按摩,有輕微酸痛感覺即可停止。

同時刺激雙穴可鼓動氣機,達到活血作用,排除溼邪消除人體水腫。按摩該穴同時配合拔火罐,效果會更好。

太淵穴:提神補氣、善治氣喘

經常吃肉的人缺乏運動,肉類的毒素沉積在血液中,久而久之形成阻礙,阻擋血液流通,血液循環功能下降,人便有喘不過氣的感覺。

此穴按摩的話效果不明顯,建議到市場買來大蒜並將其搗爛,放在布料上敷於太淵穴;到第二天你會發現自己神清氣爽,氣喘的症狀消除。

湧泉穴:行氣養生

湧泉穴在人體足底處,雖然位置上遠離肺部,但它卻主治肺系病證,足見其行氣功能強勁。

它也是養生穴位,能緩解小便不利、便秘的情況。腎藏精,通過腎氣讓水谷之精傳達到身體各處,滋補人體各個器官,就像源源不斷的泉水,所以叫湧泉穴。

合谷穴:推動氣血,萬能止痛

合谷穴主要功能:推動氣血運動,促進新陳代謝從而緩解人體各處疼痛;痛經、腰椎痛、頭痛、牙痛等都可通過按摩合谷穴解決。

行氣穴位經常揉按可調理氣機,通達經絡,是人體免費的保健養生福利,懂得使用,願您健康!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你一定要往下看↓ 

全新2018優質內容分享,讓你體驗更好生活

★點擊圖片進行關注。

▼ ▼ ▼

相關焦點

  • 飛揚穴養生保健
    本穴物質為膀胱經跗陽至至陰各穴吸熱上行的水溼之氣,在本穴的變化為進一步的吸熱蒸升,故名飛揚。取穴位置:在小腿後面,外踝後,崑崙穴直上7寸,承山穴外下方1寸處。功能主治:散風解表,通絡止痛。當出現胸中憋悶、心情煩躁或想摔東西時,可令病人趴到床上,用手捏拿病人的小腿肚,即飛揚穴與築賓穴(承山穴兩側向下對著捏)。這時病人會大痛,幾下就可以了,基本上病人會在第二天頭腦清涼,胸中舒暢,不再煩躁。
  • 光療4穴,溫暖一冬!保健養生,預防冬季疾病~
    光療養生,既能溫經通絡,又可補陽藏陽。光療具有奇特養生保健的作用。早在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就曾提出利用陽光治癒各種疾病的理念,古埃及人、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也隨即將陽光運用到醫學治療。光療——可達到疏通經絡、預防早衰、防治疾病,同時可以為人體補充陽氣,在秋冬季節使用可以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 立冬養生做艾灸,一灸讓你暖三冬
    古人在立冬季節多用佔卜的方法來看整個冬天的冷暖,古人認為,如果立冬當日是晴天,一個冬天都會寒冷;如果立冬當日是陰雨天,反而一個冬天都不是很冷,是暖冬。  立冬,天氣轉涼,人體的陽氣也順應季節的變化而潛藏於內,養生保健也要注意護好陽氣,通過艾灸調理陽氣,扶正祛邪,越會起到補益強身、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讓您這個冬天可以在溫暖中過去。
  • 常用針灸保健的四種方法
    採用毫針刺入穴位,通過提、插、捻、轉等手法,產生療效,從而達到祛病養生的目的。針刺後必須有一定針感,也就是毫針刺入腧穴後所產生的經氣感應。針感因人而異,一般會有酸、麻、脹、重感,或沿著一定部位,向一定方向擴散傳導開來。臨床上如果針刺沒有產生針感,就要分析原因,或取穴不準,或手法運用不當,或為針刺角度有誤。
  • 睛明穴:教你一招,恢復視力的奇穴!
    中醫雜談,等你一起來談中醫,談學習,談養生,談經驗,談行醫故事!
  • 太白穴---脾系統的首選保健大穴
    所謂原穴,就是這條經絡上具有統攝作用的穴位,它對相對應的臟腑十分重要。所以說太白穴對於脾系統的保健來說非常重要。此穴為健脾要穴,能治各種原因引起的脾虛,如先天脾虛、肝旺脾虛、心脾兩虛、脾肺氣虛、病後脾虛等,並有雙向調節作用,如此穴腹瀉可止、便秘可通。另外點揉太白穴還可調控血糖指數,高者可降,低者可升。
  • 神闕穴:打通這1穴,經絡全通不生病!
    俗話說:「三分醫,七分養,十分防」;也常有人說:「年輕不養生,老了養醫生」,可見養生的重要性。人的一生,就是陽氣由盛轉衰的一個過程,陽氣是一個人健康的根本,養生就是護陽,越早養生,越受益、越健康長壽。艾灸扶陽補正艾灸就是一種扶陽補正、祛瘀散寒、溫通經絡、行氣活血、調和陰陽的中醫療法。艾為純陽之草,灸為純陽之火,對人體陽氣的提升,有神奇的效果。堅持艾灸一個月、一年、甚至更長,就會發現,氣血充足了,眼睛清澈明亮了,神採奕奕,精氣神十足,一點都不輸給年輕人。
  • 俠白穴:消除恐懼,緩解心跳加速的有效穴!
    《黃帝內經》記載:「在藏為肺,在色為白,兩手下垂,穴俠胸肺兩旁,故名俠白。」俠白穴屬肺經,可對肺經氣血分清降濁,所以它又有著「水被挾擠下降,體內濁物變清白」的意思。在臂內側面,肱二頭肌橈側緣,腋前紋頭下4寸,或肘橫紋上5寸處。
  • 內關穴,心臟保健第一穴
    內關穴是八脈交會穴之一,是人體的養生大穴,善治內臟疾病,尤其有助於防治心臟疾患,如心律紊亂、心律不齊、風溼性心臟病、心絞痛、心肌炎、高血壓等,還可溝通其他各脈,維持體內陰陽、臟腑、氣血的平衡,緩解胃痛、嘔吐、呃逆、頭暈、失眠
  • 五指對五臟,按揉手指穴位能養生保健
    從小手指開始,將指甲根部捏住,然後用力壓並轉動,如果指尖感到特別疼痛,表示與此經穴相關的臟器可能有問題。
  • 小兒推拿|日常可用的保健四穴!
    大家都知道,推拿在平時也是可以操作的,按揉一些穴位,對自身健康有益,小兒推拿也是如此,有一些穴位,是可以作為平時保健所用的。在之前介紹穴位的時候,家長經常詢問穴位能否作為日常保健來用,其實,能夠作為日常保健的穴位,都是一些偏於補益和作用較溫和的穴位,作用效果太強的穴位則不宜經常用,不然會影響小兒身體的陰陽平衡,起到相反的結果。
  • 冬季艾灸這三穴,女人年輕、漂亮很容易!
    女性的很多疾病都可以通過艾灸來治療,沒病時艾灸也是極其重要的保健養生方法。尤其,「一灸、二通、三調、四補、五養」的特色灸療,秉承《黃帝內經》的養生精髓,結合先進的西醫理念,以「未病防治、已病調養」為出發點。艾灸養生擺脫了亞健康困擾,讓眾多人擁有了健康和美麗。被業界譽為「最有思想的抗衰老灸養療法」!
  • 會陰穴的奧秘:沒想到竟然是任督二脈的開關!
    會陰穴,為人體長壽要穴。會陰,顧名思義就是陰經脈氣交會之所。此穴與人體頭頂的百會穴為一直線,是人體精氣神的通道。百會為陽接天氣,會陰為陰收地氣,二者互相依存,相呼相應,統攝著真氣在任督二脈上的正常運行,維持體內陰陽氣血的平衡,它是人體生命活動的要害部位。
  • 保健養生最通行的一種灸法:溫和灸
    溫和灸堅持施灸可以達到溫經散寒、行氣通絡、扶陽固脫、昇陽舉陷、拔毒洩熱、防病保健等作用1、足三裡穴:膝蓋骨下面有兩個凹陷,外面的叫「犢鼻」,犢鼻穴下三寸(四根手指寬度)的位置,然後在膝蓋下面脛骨旁邊一中指,交叉點就是足三裡,這就很好定位。
  • 日常按摩保健穴位,速收藏!
    人體的每個穴位都有著自己獨特的作用,中醫養生中,按摩穴位是常見的養生方法,日常多按摩保健穴位可以防病強身,下面我們來看看中醫穴位按摩養生方法。
  • 不同刮痧部位保健功效
    【導讀】刮痧健康法是在傳統刮痧療法的基礎上的繼承發展,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刮痧工具外部構造、表面光潔度等方面更加適合人體各部位刮痧的需要,而且以水牛角為材料的刮痧板更加體現了綠色生態自然之法的特點,而且亦避免了金屬類器械所造成的疼痛
  • 任脈:腹正中線的養生秘密
    提示:點擊上方↑"大眾衛生報"免費訂閱靠譜健康資訊  生過孩子的女性會發現
  • 溫溜穴:驅寒要穴!常年手腳冰涼的人必看~
    溫溜穴:
  • 【養生課堂】任脈:腹正中線的養生秘密!
    如果你問婦產科醫生,她會告訴你其實這是由於體內雌孕激素變化引起的色素沉著,「可以不用管它」。古人也發現了這個特點,於是他們做了一些大膽的嘗試,給予這個部位一定的刺激,看能否增強女性的生育能力,結果得到了驗證,而這條「黑線」所在的部位就是任脈經過之處。任脈的「任」其實是個通假字,通妊娠的「妊」。任脈起於小腹內胞宮,沿人體前正中線,上行至眼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