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養生最通行的一種灸法:溫和灸

2021-02-22 大醫堂

溫和灸也就是艾條灸,一般將點燃的艾柱手持或者放在溫灸器後,放在人體經絡、穴位所在位置的皮膚上,通過熱和能量輸入,引起人體應激反應來進行肌體自我調節,疏通臟腑,平衡陰陽,從而達到提高人體免疫力防治疾病的作用,由於不會造成灸瘡,溫和舒適,所以得到普遍的應用和深受歡迎。

一、 溫和灸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二種:

手持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或者患處,移動施灸,上下移動、左右移動,缺點手持移動,操作容易疲勞,不能保證長時間施灸,所以熱力均衡不容易達到,不能發揮艾灸療法的最佳療效。

可以避免直接灸的燒灼痛與手持施灸的疲勞;施灸時,位置固定,作用集中,熱度均衡,隨意調節,很節約時間,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隨時隨地(室內、工作、或者不同的養生館、診所、醫院均可)的施灸,病人在得到醫生的指導後,完全可以對照穴位自己在家施灸,方便快捷,操作簡單,安全可靠。

溫和灸堅持施灸可以達到溫經散寒、行氣通絡、扶陽固脫、昇陽舉陷、拔毒洩熱、防病保健等作用

1、足三裡穴:

膝蓋骨下面有兩個凹陷,外面的叫「犢鼻」,犢鼻穴下三寸(四根手指寬度)的位置,然後在膝蓋下面脛骨旁邊一中指,交叉點就是足三裡,這就很好定位。

2、中脘穴:

併攏手指放於肚臍上方,肚臍與胸骨下端連接線與手指相交的地方為中脘穴。

3、關元穴:

位於腹部,身體前正中線,臍中下3寸處,仰臥取穴。注意:從人體肚臍中間下三寸(四指併攏,從臍中起,以中指橫紋為標準,橫向的距離),腹部的正中線上。 

4、命門穴:

穴位於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即:第二腰椎與第三腰椎棘突之間)。取穴時採用俯臥的姿勢,指壓時,有強烈的壓痛感。

對這四個穴位施灸,可以補益腎氣,促進脾胃運化功能的作用,可以使正氣自然不絕,脾土自然肥沃,腎水自然充盈。潤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人便自然健康長壽。合適自我養生保健,一般來說,春夏季節1周1~2次,秋冬季節1周2~3次。持之以恆,便可以延緩衰老,強健身體,延長青春。

建議:艾灸貴在早,貴在堅持,對於慢性痼病,應持之以恆,做好長期施灸的心裡準備;有些朋友在施灸後感覺病症減輕,就不再施灸,就會導致病情復燃;特別是有些重病,就算病好了,身體假如還是虛弱,仍應該繼續施灸來培訓增加元氣。一句話:施灸不僅僅是為了消除病症,更要以消除病、健身強體為目的,所以定要堅持再堅持。

相關焦點

  • 經典保健灸配方(收藏版)
    」使用灸法保健防病稱為「逆灸」。我國古代的人們很重視健身灸,往往把灸療當成生平大事,有的定期施灸,終生不渝,以促進身體健康。現代中外學者利用醫學科學知識,進行實驗研究,證明灸後可以調整臟腑功能,促進新陳代謝,改變血液成分的量,增加白細胞、紅細胞、血色素和白細胞的吞噬能力,增強免疫力,提高健康水平。
  • 常用針灸保健的四種方法
    中醫非常重視針刺療法,認為針刺對人體具有整體性、雙向性的調整作用,並且對機體的多個器官組織及各個系統產生不同程度的良性影響,通過建立生理穩態,調節自身機能,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2.灸法。  灸法就是藉助灸火的熱力給人體以溫熱性刺激通過經絡腧穴的作用,來達到養生防病、延年益壽的目的。一般都以艾葉為主要施灸材料。
  • 三才系列保健灸
    三才藥餅灸法《黃帝內經》曰:「針所不為灸之所宜。」、「陷下則徒灸之,陷下者,脈血結於中,中有著血,血寒,故宜灸之。」《肘後方》大量用灸,尤其在急難雜病上。唐《備急千金藥方》曰:「凡病皆由血氣壅滯不得宣通,針以開導之,灸以溫暖之。」由此可見針與灸結合效果倍增。
  • 保健灸系列一,腦保健
    張賀康復中心保健灸系列一,腦保健保健對象:1,經常從事腦力活動,強度較大,易產生腦疲勞的人群
  • 肝氣鬱結者的福音:膽經合穴,灸一穴可養生排氣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刺法:直刺或斜向下刺1~1.5寸,深刺可透陰陵泉,局部酸脹,有麻電感向下放散。灸哪兒艾灸大全
  • 冬季溫陽何處有,潞河醫院藥餅灸
    艾灸,是以點燃的艾葉製成的艾炷、艾條為主,燻烤人體的穴位以達到保健治病的一種自然療法。
  • 艾灸知識:止咳平喘快——隔葶藶餅灸!
    【概述】  隔葶藶餅灸就是以葶藶子製成的圓餅為隔物進行施灸的一種灸法。
  • 中醫健康養生(No.1366)冬季這樣做可溫經散寒,扶陽固氣!
    艾灸是一種使用燃燒後的艾條懸灸人體穴位的中醫療法,具有很好的調理作用,其操作方法方便、簡單,適合家庭養生保健之用。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冬季艾灸的好處有哪些?       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和開換氣扇,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化膿灸或因施灸不當,局部燙傷可能起瘡,產生灸瘡,一定不要把瘡搞破,如果已經破潰感染,要及時使用消炎藥。       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應按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的順序進行。
  • 細說灸法:艾灸、溫灸和馬氏溫灸,傻傻分不清楚?
    為了讓一直以來關注和喜愛馬少群溫灸法的朋友們學到「原汁原味」的馬氏溫灸,我們特別製作了馬少群溫灸初級班系列視頻課,歡迎大家線上學習!從現在起,參與「馬少群溫灸法」微信公眾號第一次調查問卷和文章末尾處讀者討論的朋友,還將獲贈精美禮品!快叫上您的家人朋友一起參加吧!
  • 2017年三伏天灸開始啦!!!
    冬病夏治,養生保健從夏天開始
  • 熱門閱讀:《灸法秘傳》 附:雷火針法
  • 中醫養生保健學 中醫養生保健
    「養」指保養、調養、補養、護養之意,「生」指生命、生存、生長之意,「保健」即保持健康。簡單而言,「養生保健」就是保養生命、保持健康。養生保健活動貫穿於人的生、長、壯、老、已的全過程,是根據生命發展規律,通過調節飲食、活動形體、調養精神、調適環境等多種方法或手段以達到保養生命保持健康、減少疾病、延年益壽目的所進行的一種綜合性的強身益壽活動。
  • 養腿就是養命,必灸的10個腿部穴位.記得收藏!
    腿是陰血的大本營,腿部承載了人體最關鍵的三條陰經:腎經、肝經、脾經!
  • 古人云: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立冬灸之!
    立冬後,人體的陽氣也順應季節的變化而潛藏於內,養生保健也要注意護好陽氣,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而調節。此時養生應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中醫認為,此時除了可採用傳統藥膳食療來調整身體外,還可藉助艾灸顧護陽氣、扶正固本,從而調整和提高機體免疫機能,增強冬季的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