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穴:細說外關穴

2021-02-22 骨病終結者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本文標題下面的藍色字體「白雲山維一精油官網」再點擊「關注」,並點擊置頂公眾號,這樣您就可以每天觀看更多骨病的更多知識。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經常坐飛機出差的朋友,常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在飛機起飛和降落時,會感到兩耳發悶、疼痛,有鼓膜要被穿破的感覺。這是因為飛機升到一定高度,大氣壓會對人體產生一種壓力,導致聽力陡然下降造成的。

小編教你一個小竅門,可以先按摩外關穴,然後深吸一口氣,捏住鼻子,閉住嘴,然後用力向兩個耳朵的方向鼓氣。此時耳朵裡會「轟隆」一聲,這是塌陷的耳膜回復到正常位置時產生的聲音,瞬間聽力就恢復常態了。

那是什麼原因呢,中醫認為,出現暫時性聽力問題,是人體陽氣不足的表現。按摩外關穴具有充實三焦的元陽之氣,並引導元氣出納運化於一身的效果。

身體虛弱,反覆感冒,有時感冒好了以後也容易造成耳膜塌陷,出現暫時性的聽力下降,也可以用這種方法調理,免去吃藥之苦。點揉外關穴可以預防老年人的聽力下降。每天按摩外關穴,可以治療手腳麻痺、肘部酸痛、手臂疼痛、偏頭痛、落枕、肋間神經痛等。

外關穴可用於治療急性腰扭傷。先用手法來幫他放鬆局部僵緊的肌肉,然後在雙外關穴針刺,同時讓他做腰部前後左右扭轉運動,十幾分鐘後腰痛完全消失。繼續在外關穴進行點揉,以鞏固療效。因為外關為三焦經之絡穴,通於陽維脈,具有解表祛風、活絡止痛的作用,不僅對急性腰扭傷有奇效,對關節炎、頸椎病等有很好的效果。

傳統武術裡有一個很好的訓練方法,叫做「雙關並打」,就是兩隻手腕交替擊打,外關打內關,內關打外關。這樣既能治外關的病,也能治內關的病,還具有防身的作用。取這兩個穴位治療疾病時,如果病人體質比較虛弱,要先補脾胃,再行穴位療法。用外關穴時,最好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手自然地垂下來,這樣按揉下去就能讓氣血運行順暢,療效更佳。取此穴位時應讓患者採用正坐或仰臥,俯掌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前臂背側,手脖子橫皺紋向上三指寬處,與正面內關相對。(或當陽池穴與肘尖穴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主要功能為聯絡氣血,補陽益氣。

相關焦點

  • 外關穴——頭痛要穴:治風寒頭痛、感冒頭痛、偏頭痛
    點擊標題下『民間養生』字體,按『關注』鍵,即可收到類似養生文章「傷寒在表並頭痛,外關瀉動自然安」
  • 穴位CP之一:內關與外關
    按摩內關穴,有助於改善高血壓、高血脂等症狀;心煩意亂,不易入睡的時候,內關有寧心安神的功效;哮喘、胸悶等發生的時候,內關能發揮宣肺理氣的作用;還有,出現噁心嘔吐、呃逆時,也應當馬上想到內關。面紅耳赤、口乾舌燥、喉嚨腫痛等出現的時候,外關穴將發揮功效。特別值得一提,剛出現身體發熱,身邊又沒有退燒藥的時候,按摩外關(配合少商、商陽等井穴)就相當於退燒藥。
  • 內關穴,心臟保健第一穴
    內關穴是八脈交會穴之一,是人體的養生大穴,善治內臟疾病,尤其有助於防治心臟疾患,如心律紊亂、心律不齊、風溼性心臟病、心絞痛、心肌炎、高血壓等,還可溝通其他各脈,維持體內陰陽、臟腑、氣血的平衡,緩解胃痛、嘔吐、呃逆、頭暈、失眠
  • 每日一穴:溫溜-驅寒之要穴
    投稿郵箱:gubingzjz@163.com    我們說到了偏歷穴,它是治療下肢水腫的要穴,很多白領,尤其是女性,一到下午就會感覺腿腫,此時按摩偏歷穴有助於消除水腫。今天我們繼續沿著大腸經的循行路線前行,說說其第7個穴位--溫溜穴。
  • 章芝堂每日一穴:章門穴
    【取穴方法】在腋中線,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時肘尖正對的地方就是。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的和緩之氣。    【運行規律】散熱冷降後歸於地部。    【功能作用】降濁固土。    【此穴為髒會穴,統治五臟疾病】    (1)消化系統疾病:消化不良,腹痛腹脹,腸炎洩瀉,肝炎黃疸,肝脾腫大,小兒疳積。關注微信公眾號經絡技巧。    (2)其他疾病:高血壓,胸脅痛,腹膜炎,煩熱氣短,胸悶肢倦,腰脊酸痛。    【臨床運用】經多年臨床研究發現:章門穴主要用於治療脾之虛症和肝之實症效果較好。
  • 兒科推拿|每日一穴:總筋
    」快速關注【老朋友】點擊右上角分享,關注公眾微信號【更多資訊】打開思考推拿公眾平臺:(1)點擊搜索,輸入想要搜索的內容,系統會自動回覆你想看的;(2)點擊精彩系列,觀看精彩文章與視頻;(3)點擊諮詢問答,與醫生聯繫註:文章主體內容以海派兒科推拿金義成觀點為藍本位置:掌後腕橫紋中點,又稱內一窩風
  • 每日一穴【01.16~01.18】陽綱穴、意舍穴、胃倉穴
    季冬·小寒·三候雉始雊·足太陽膀胱經【1月16日】陽綱穴(胃腸不適的救星)[主治]
  • 兒科推拿|每日一穴:五指節
    趙老提出本穴亦可調和氣血,能加強各穴的功能,為小兒推拿結束手法之一。張漢臣小兒推拿流派第二代傳人田常英:田老提出本穴亦可用於小兒風寒咳嗽,當小兒傷風感冒,五指節與上感穴可配合使用。註:上感穴又名感冒穴,取穴:半握拳,此穴位與中指與無名指指掌關節之間凹陷處。
  • 每日一穴:心俞穴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本文標題下面的藍色字體「白雲山維一精油官網」再點擊「關注」,並點擊置頂公眾號,這樣您就可以每天觀看更多骨病的更多知識。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談到心俞穴,相信我們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當然,心俞穴是位於我們人體背部一個非常重要的穴位,因為我們人體背部的穴位比較多,所以許多的朋友們對於心俞穴的具體的位置不是非常的清楚,所以我們就需要了解心俞穴的具體的位置,下面我們就來一起詳細的看看心俞穴的位置和按揉的好處。
  • 兒科推拿|每日一穴:二人上馬
    孫重三小兒推拿流派代表人物張素芳:張老認為此穴揉100-500次,亦可治療小兒腹痛、脫肛、遺尿、消化不良、咬牙等。提出本穴對於小便閉塞,療效明顯。三字經派小兒推拿傳承人及代表人趙鑑秋:趙老操作此穴,一般都是揉1000-3000次(5-15分鐘),趙老認為此穴可大補元氣、健腦補髓,可用於治療小兒疝氣、癱瘓、腦炎後遺症等。一切虛證均宜之。
  • 每日一穴:關元穴的位置、穴位療法、功效及主治病症
    關元穴是小腸的募穴,小腸之氣結聚此穴並經此穴輸轉至皮部。它為先天之氣海,是養生吐納吸氣凝神的地方。古人稱為人身元陰元陽交關之處;老子稱之為"玄之又玄,眾妙之門"。1. 強壯穴:作為保健強身長壽穴,用灸法。2. 診生死:用指頭按穴,如果指下感到無力空空,離手時,穴凹無彈力,胸下堅硬如石頭,大限已到,活不久。3.
  • 肝氣鬱結者的福音:膽經合穴,灸一穴可養生排氣
    xue)別名:筋會穴,陽陵穴取穴方法:位於膝蓋斜下方,小腿外側之腓骨小頭稍前凹陷中。本穴物質為膝陽關穴飛落下傳的經水及膽經膝下部經脈上行而至的陽熱之氣,二氣交會後,隨膽經上揚的脾土塵埃吸溼後沉降於地,膽經上部經脈落下的經水亦滲入脾土之中,脾土固化於穴周,脾土中的水溼則大量氣化,本穴如同脾土塵埃的堆積之場和脾氣的生發之地,故名。陽陵名意與陽陵泉同。(2)筋會。筋,肝膽所主之風也。會,交會也。筋會名意指膽經的天部風氣在此匯合。
  • 每日一穴 | 上廉穴:肩臂痛穴
    二、上廉穴為治療肩周炎的要穴   肩周炎俗稱五十肩。這顯然和人體的年齡增長,以及氣血衰老程度有關。即,隨著人體年齡的增長,氣血逐漸衰敗,到了50歲這個光景,正邪之氣相爭,正氣開始下降,邪氣逐漸佔了上風,肩周炎就此發生了。
  • 每日一穴位:曲池穴
    曲池穴的位置曲池穴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即:在手肘關節彎曲凹陷處。3秒取穴正坐,輕抬右臂,屈肘將手肘內彎,用另一手大拇指下壓此處凹陷處即是。取穴技巧屈肘90度,肘橫紋外側端凹陷中。可治療內風溼。可清熱解毒。疏風清熱 調和營衛、 清熱和營,理氣和胃,降逆活絡。
  • 隱白穴:治療婦科病的一大良穴!
    隱白穴之名意指體內經脈的陽熱之氣由本穴外出體表,《黃帝內經》認為,隱白穴的氣血為脾經體內經脈外傳之氣,因為蒸發外出,不被人所知,如隱秘之像,故而得名。《靈樞經本輸第二》言「脾出於隱白,隱白者,足大趾之端內側也,為井木」。脾經屬土,隱白穴為脾經五腧穴之木,是為土中木,為脾經與肝木互通相應之穴。
  • 每日一穴:支溝穴的位置、穴位療法、功效及主治病症
    在前臂背側,當陽池穴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3寸;伸臂俯掌,尺骨與橈骨之間,與間使穴相對處取穴。
  • 少澤穴:急性扁桃體腫大特效穴
    本穴內的物質是小腸經體內經脈的外輸溼熱水汽,但因為它從體內出體表後,水液氣化散去了較多的熱量,所以,成為天部水溼之氣後的溫度並不高,對於天部中的金性之氣來說是吉祥之事,故名。【取穴位置】少澤穴位於手背,在小指末節尺側,距指甲角0.1寸 ,取穴時掌面向下,以另手輕握手指指尖,彎曲大拇指,指尖所到達的小指指甲外側下緣處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