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穴位:曲池穴

2021-02-12 糖圈

曲池穴的位置

曲池穴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即:在手肘關節彎曲凹陷處。

準確位置

曲肘,掌心向胸,在肘部的橫紋末梢,按壓的時候酸痛感。

3秒取穴

正坐,輕抬右臂,屈肘將手肘內彎,用另一手大拇指下壓此處凹陷處即是。

取穴技巧

屈肘90度,肘橫紋外側端凹陷中。

可治療內風溼。

可清熱解毒。

疏風清熱 調和營衛、 清熱和營,理氣和胃,降逆活絡。

緩解治療外感發熱,咳嗽,氣喘,腹痛,吐瀉,齒痛,溼疹,痤瘡,手臂腫痛,半身不遂,白癜風等。

對於腸炎、腹部絞痛、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皮膚瘙癢、結膜炎、眼瞼炎、蕁麻疹、高血壓,齒槽出血、甲狀腺腫、上肢癱瘓等病症,也有很好的按摩效果。

中醫病症:半身不遂,肩痛,臂細無力,肘臂攣急或弛緩,肘中痛難屈伸,手臂紅腫,腰背痛;腹痛,吐瀉,便秘,痢疾,腸痛;瘰癧,癭氣,溼疹,丹毒,疥瘡,癮疹,皮膚乾燥;頭痛,眩暈,耳鳴,耳前疼痛,目赤痛,目不明,牙痛,頸腫,咽喉腫痛;月經不調,乳少;瘛瘲,癲狂,善驚;胸中煩滿,咳嗽,哮喘;熱病,傷寒,傷寒餘熱不盡,瘧疾,消渴,水腫等。清熱要穴,十三鬼穴之一,統治一切癲狂病。

西醫病症:腦血管病後遺症,肩周炎,肘關節炎,高血壓病,皮膚病,流行性感冒,肺炎,扁桃體炎,咽喉炎,牙痛,麥粒腫,乳腺炎,甲狀腺腫大,過敏性疾病等。

發熱感冒及咳嗽、哮喘時,可用刮痧板刮拭,如有痧排出,可以迅速解表、退熱。

每天早晚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壓曲池,每次1~3分鐘,可改善上肢癱麻、哮喘等症。

每日按壓曲池穴1~2分鐘,使酸脹感向下擴散,有預防高血壓的作用。

相關焦點

  • 穴位:曲池穴的4個作用
    我們先來看下它的位置:曲池穴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即:在手肘關節彎曲凹陷處。如何取準曲池穴呢?屈肘90度,肘橫紋外側端凹陷中。其實這個穴位可以用神奇來形容,雖然曲池穴是大腸經上的一個穴位,但是曲池穴的作用確實是非常的廣泛的,甚至是如果遇到了不知道怎麼治療的疾病,也可以先從曲池穴下手。
  • 墨菊有約:頭上的穴位你知道多少?
    中醫理論認為,人體中的十二條經脈,皆上會於頭部,而且頭部上還匯集了眾多的穴位,這些穴位與經脈聯繫在一起,起到了運行氣血、濡養全身、抗禦外邪、溝通表裡上下的作用。穴位養生是中醫方法中比較常見的一種,通過不同的穴位,起到不同的養生的功效和作用的呢。頭部按摩你知道都有什麼樣的穴位嗎,其實頭部的穴位也是比較豐富的呢,來看看關於頭部按摩這些穴位的好處吧。安眠穴,經外穴名。
  • 高血壓保健穴位 每天十分鐘!輕鬆降壓!
    風池穴:項後,當枕骨之下,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中。用雙手拇指按揉雙側的風池穴,呈順時針旋轉,一周為一拍,共做32拍。曲池穴:屈肘,當肘橫紋外端的凹陷中。先用右手按揉左肘關節處的曲池穴,然後再用左手按揉右肘關節處的曲池穴,左、右輪換一次為一拍,共做32拍。此法能清熱、降壓。曲池穴在降壓方面也有很好的療效,比如患者因血壓過高出現頭暈、噁心、嘔吐的時候,這個時候就可以按壓曲池穴,能很快的緩解這些症狀。
  • 穴位養生:屁股上有什麼穴位(1)
    屁股上常用的穴位有環跳穴、承扶穴、仙骨穴、長強穴和腰奇穴。各穴位的具體位置和功效如下:1、屁股穴位之環跳穴側臥屈股,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中1/3交點處為環跳穴。按壓此穴能增強臀部皮下脂肪的代謝能力,消除多餘脂肪,同時對下肢痿軟、腰痛、陽痿、便秘等有療效。
  • 手腳冰涼可按三個穴位
    手腳冰涼可按三個穴位 立冬過後
  • 一個穴位治癒你!
    這個穴位處於胸腔部,與心肺相近,是統領五臟俞穴、尤其是心肺腎三髒俞穴的重要穴位,因此取名俞府。功效俞府穴,是足少陰腎經上的腧穴,具有納氣平喘的功效。中醫學認為,「咳嗽雖肺病,其標在肺,其本在腎。」對於平時體質欠佳、抵抗力下降的人,尤其老年人,多屬腎氣不足、不能納氣,寒冷外邪侵襲就容易誘發人體氣機上逆於肺,表現為咳嗽、氣喘等症狀。
  • 一個穴位治癒你
    俞府穴,是足少陰腎經上的腧穴,具有納氣平喘的功效。中醫學認為,「咳嗽雖肺病,其標在肺,其本在腎。」俞府穴位於胸前部,近可益氣養肺、遠可補腎納氣,使得氣機下潛、收納有節,讓您呼吸順暢、舒服!可用指揉法,分別以雙手食指按揉穴位,也可單手拇、食二指按揉穴位。每日可按揉多次,每次約2-5分鐘,以穴位局部微覺酸脹為度。功效:除了納氣平喘之外,按摩該穴還可以改善坐車、船時出現的頭暈、噁心、想吐等症狀。
  • 一個穴位來幫你
    俞府穴,是足少陰腎經上的腧穴,具有納氣平喘的功效。俞府穴位於胸前部,近可益氣養肺、遠可補腎納氣,使得氣機下潛、收納有節,讓您呼吸順暢、舒服!在鎖骨下緣,前正中線旁開2寸,左右共2穴。可用指揉法,分別以雙手食指按揉穴位,也可單手拇、食二指按揉穴位。每日可按揉多次,每次約2-5分鐘,以穴位局部微覺酸脹為度。
  • 肝氣鬱結者的福音:膽經合穴,灸一穴可養生排氣
    穴位解析:(1)陽陵泉。陽,陽氣也。陵,土堆也。泉,源源不斷也。該穴名意指膽經的地部經水在此大量氣化。〖人體穴位配伍〗 配曲池穴治半身不遂;配日月穴、期門穴、膽俞穴、至陽穴治黃疸、膽囊炎、膽結石;配足三裡穴、上廉穴治胸脅痛。
  • 冬季感冒了,這個穴位快試試
    按摩法:行指柔法,雙手拇指分別置於同側風池穴,其餘四指伸直抓於頭部固定,拇指稍用力按揉,微覺酸脹感為度,每次行10-15分鐘,每日可行多次。艾灸法:鼻流清涕明顯者,可以艾條點燃後置於距離穴位皮膚3-5釐米處行懸灸法,以皮膚感覺溫和為度,每次20分鐘,每日可行1-2次。
  • 章芝堂每日一穴:章門穴
    【章門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疾病】腹痛,腹脹,腸鳴,洩瀉,嘔吐,神疲肢倦,胸脅痛,黃疸,痞塊,小兒疳積,腰脊痛。    【此穴為髒會穴,統治五臟疾病】    (1)消化系統疾病:消化不良,腹痛腹脹,腸炎洩瀉,肝炎黃疸,肝脾腫大,小兒疳積。關注微信公眾號經絡技巧。
  • 穴位養生|您別小瞧了手指穴位!
    人體有三百多個穴位,穴位與神經系統有著密切的關係,而穴位養生早已融入到各個家庭的生活中,但普通百姓真正了解穴位的並不太多。在自我健康意識越來越重視的今天,進行自我穴位按摩或給家人保健按摩非常重要,這也是一個健康好習慣的形成。俗話說,按穴防百病,既然手指疼痛可以反應身體狀況,那麼按摩或點刺手指上的穴位或可以養生。無論是腳上,還是手上都有很多的養生穴位。
  • 穴位保健 提神保健穴位,幫你甩掉節後慵懶,神清氣爽進入工作狀態
    節日後,心情煩躁、精力難以集中、萎靡不振、無精打採,甚至身心乏力,並有頭疼、疲勞的感覺,此時可以掐甲根。該穴在用指甲切壓時很敏感,手足共10個穴位。根據中醫臟腑經絡學說,甲根穴是「井穴」的延伸,它是陰陽,精氣血津交接之處,刺激按壓甲根穴手指會有麻、熱的感覺,能暢通經絡,運行氣血,調整各臟腑生理功能,以及提神、開竅。
  • 日常保健—手上的穴位(一)
    不用急,現在關注手上的穴位秘密還來得及 合谷穴「面口合谷收」位於手背虎口,在第1掌骨與第2掌骨間的凹陷處,左右手各有一穴。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大腸經與肺經密切相關。合谷穴總理面部和口腔問題,但這個穴位廣為人知是因為它的止痛效果。作為止痛大穴,無論是牙痛、神經性頭痛、失眠性頭痛,還是頸後疼痛,合谷穴都能治。
  • 【十大艾灸保健穴位】足三裡穴位準確穴位圖及作用
    足三裡穴位描述〖延年益壽穴〗犢鼻下3寸,脛骨前嵴一橫指處。
  • 手部穴位能健身,你知道的有多少?
  • 8個穴位,從腳開始養生
    ,每個穴位都有不同的保健功效,下面給大家介紹腳上穴位的按摩保健法。照海穴:緩解咽喉乾燥照海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照,意為照射,海,象徵大水,「照海」顧名思義,指腎經的經水在此大量蒸發,具有吸熱的作用,按壓此穴能緩解咽喉乾燥、目赤、失眠等由於陰虛火旺引起的症狀。按壓時,感到酸、麻、脹就可以了;按壓時間不宜太長,5~10分鐘即可。內庭穴:祛胃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