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廿四氣詩 大雪十一月節
唐·敦煌文書
積陰成大雪,看處亂霏霏。
玉管鳴寒夜,披書曉絳帷。
黃鐘隨氣改,鴳鳥不鳴時。
何限蒼生類,依依惜暮暉。
小雪封山,大雪封河。2020年12月7日迎來大雪節氣,太陽到達黃經255度。標誌著仲冬時節正式開始。南方已進入隆冬,黃河流域一帶漸有積雪;而北方,已是「千裡冰封,萬裡雪飄蕩」的嚴冬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大雪,十一月節,至此而雪盛也。」
從大雪節氣開始,進入冬天的第二個月,也就是仲冬。這是一年中最可以大補的一個月。
大雪節氣應該怎樣大補呢?
陽虛體質的人其表現為畏寒怕冷、手足不溫、經常感冒、口淡不渴等,此類人群可在大雪時節吃些溫熱性食物來保暖,如羊肉、蝦、韭菜、胡桃肉等,而鴨肉、香蕉、黃瓜、梨、綠豆、冰糖等涼性或寒性的食物則最好少吃。
若是低熱、手足心熱、舌紅少苔、大便燥結、夜裡易出汗、睡眠不佳等陰虛體質者,則需要注意,在大雪時節和溫熱性的食物保持距離,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類如山藥、百合以及甲魚、黃鱔、泥鰍、淡水魚、鴿子等才是你的最佳選擇。
這裡推薦允斌老師給的大補養臟湯,十分適合在大雪節氣用來食補。這個方子需要用到生慄子6個、葡萄乾一把、生核桃6個、枸杞一把、蓮子6個、陳皮半個、桂圓6個。
做法:
1.慄子、核桃剝去外殼,留下內皮,切成兩半。
2.將所有原料一起下鍋加水煮開後再煮20到40分鐘起鍋。
3.撈出慄子、核桃的內皮,加少量糖調味。喝湯的同時,將慄子、核桃和枸杞吃掉。
功效:固腎、補五臟。
中醫養生強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所以,在保暖禦寒的同時必須注意養陰,固護身體的陰津,以防上火。而我們人體上其實就藏著兩大滋陰大穴,可以通過按摩或者艾灸的形式,靈活使用起來,堪稱人體自帶的十全大補湯。
第一是湧泉穴,湧泉穴是足少陰腎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蹠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足底的湧泉穴具有很好的散熱生氣、滋養腎陰的功效。
第二是三陰交穴,屬於足太陰脾經,是足太陰、厥陰、少陰,三條陰經中氣血物質交會的聚集點。有句話說的好,「女人常揉三陰交終身不變老。」在大雪節氣按摩或艾灸三陰交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註:文章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
由 ID:不覺煩 創作整理,轉載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