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大補養藏湯 固腎又補五臟

2021-02-07 蘭蓮兒香茶

腎中精氣藏得充足,才能保證身體健康。冬屬水,對應腎,腎臟的生理功能是「藏精」,「冬不藏精春必瘟」,反過來看,把腎養好了,何愁身體不健康。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碗大補養藏湯,做法非常簡單,取材用料也很方便。

【原料】

生慄子、生核桃、蓮子各6個、枸杞一把、葡萄乾一把、陳皮1/4 個到半個(根據大小),此為1人份的量,食材用量可根據人數多少適量增減。

【做法】

1.蓮子用水泡一兩個小時。

2.慄子剝去外殼,但不要去掉內皮,切成兩半。

3.核桃剝去外殼,核桃仁的外皮留下,掰開。

4.將所有材料一起下鍋加水煮開後再煮20-40分鐘起鍋。

5.將分離了的慄子內皮撈出丟掉。

6.可在湯中加少量糖調味,喝湯吃慄子、核桃和枸杞。

【注意】

1.以上為一人份,老人小孩都能喝,女性生理期減去枸杞,孕婦要去掉核桃皮。

2.多放枸杞,湯味就不苦;核桃、慄子不要貪多,不好消化,且由於帶皮,湯會發澀。

3.此湯偏溫補,體質偏熱的人少用核桃,多用枸杞;舌苔黃厚膩且便秘的人,少喝或不喝。

4.陳皮有川陳皮和廣陳皮之分,廣陳皮較苦,用量可以減半。

【功效】

慄子補腎經,此外慄子中所含的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礦物質,能防治高血壓病、冠心病、動脈硬化、骨質疏等疾病,是抗衰老、延年益壽的滋補佳品。

核桃補腎陽,據美國生殖生物學會新研究發現,男性每天吃一把核桃可提高精子質量。

葡萄乾幫助腎臟去除水,《本草綱目》載:「葡萄北方以之補腎,南方以之稀痘,可以悟矣。」自古以來,北方人就有吃葡萄乾補腎的習慣,而南方人則會吃葡萄乾用來減少因腎氣不固而發痘疹的機率。所以古人想要補腎,相較於大補方,還有一個很可愛的小方法,就是每天吃一把葡萄乾。

蓮子是補心的好材料,冬天可以多用蓮子煲湯。

陳皮可以健脾胃助消化,給吃進去的滋膩食物開開路,會運化得好一些。

人體的精氣收藏在腎系統,所以要閉藏就要先養腎,而且要全面補腎,對它進行封固。就像糊窗戶一樣,我們把腎補好,才可以防治精氣外洩,同時也給身體保暖。我們可以喝一道補腎養藏湯,整個冬天都可以喝。

相關焦點

  • 大雪時節,最宜大補,還有人體自帶的十全大補湯,趕緊收藏!
    從大雪節氣開始,進入冬天的第二個月,也就是仲冬。這是一年中最可以大補的一個月。大雪節氣應該怎樣大補呢?陽虛體質的人其表現為畏寒怕冷、手足不溫、經常感冒、口淡不渴等,此類人群可在大雪時節吃些溫熱性食物來保暖,如羊肉、蝦、韭菜、胡桃肉等,而鴨肉、香蕉、黃瓜、梨、綠豆、冰糖等涼性或寒性的食物則最好少吃。
  • 湯料理篇 - 杞子桑椹淮山湯 (補肝腎,紓緩眼疲勞)
    杞子桑椹淮山湯 特點:補肝腎,紓緩眼疲勞#湯譜 #冬天湯 #煲湯 桑椹性寒味甘,<本草備要>記載:「色黑入腎而補水,利五臟關節,安魂鎮神,聰耳明目,生津止渴」。雖有補肝益腎,滋陰補血,生津潤腸之功,卻因性寒,不宜多吃,孕婦慎食,量多會影響腸胃,煲湯時用10 克屬安全分量。
  • 氣血雙補——十全大補湯
    藥膳方如十全大補湯、歸芪蒸雞等。功效:本膳以中醫十全大補湯料合多種肉類組成,具有培補氣血、協調陰陽、調養臟腑的功效。由於補養全面,故對於各種慢性虛損性疾病,虛弱型體質,均有較好的滋補作用。具有體虛貧血,中氣不足,脾胃虛弱,頭目眩暈,發焦易脫,虛勞咳嗽,遺精陽痿,血壓偏低,營養不良,胃下垂,脫肛,子宮下垂,白帶過多,月經不調等症或手術後、病後者服用,能防病健身,增強抵抗力,強壯體質。
  • 冬季切忌峻補壅補,應該補瀉結合
    到了冬天,民間歷來有補冬的習俗,諺語「冬季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不過補冬也不能亂補,中醫認為虛者補之,實者瀉之,非虛證病人不宜濫用補藥,虛證又有陰虛、陽虛、氣虛之分。前面我們提到非虛證病人不宜濫用補藥,溼熱體質和痰溼體質就是屬於非虛證的病人,這類人群冬季切忌峻補壅補,應該補瀉結合。瀉方面,多食用一些祛痰化溼的食物。
  • 【養生】冬天非補不可?女熱補男溫補大不同
    特別是進補男女大不同,除需依個人體質外,建議可掌握「女熱補、男溫補」原則進補。▲進補男女大不同,除依體質外,中醫建議可掌握「女熱補、男溫補」原則。冬天食補養生 掌握3不原則特別是,冬天進補能將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以最大限度儲存體內,療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中醫傳統所謂「冬不藏精,春必病溫」的理論,也說明冬天進補是適合調養身體,又可暖身應付寒冬,以及儲備隔年之身體能量的好時機,所以冬天進補是為數千年來用以防病強身的傳統養生方法。
  • 冬至進補,該補哪兒?
    大自然植物體內無形的能量自夏至開始收藏,即所謂夏至一陰生,經歷半個夏天、一個秋天、半個冬天的收藏,無形能量已收藏至極,自冬至開始外洩,很多植物的根過了冬至,便開始在土裡面慢慢發芽,等到春天來臨,則破土而出。
  • 這個冬天有點冷,中醫專家教您健脾胃,保安康!丨健康之路
    常見食材中的三七、肉桂、小茴香就可以起到補養脾胃的作用。三七有止血、活血、通經的功效;肉桂有助陽補火、祛寒的功效;小茴香有和胃散寒的功效。貼敷方中吳茱萸有溫脾陽、溫腎陽的功效;白朮有補脾胃、益氣燥溼的功效;生甘草有溫中止痛、補五臟之精的功效。貼敷時需先連續貼敷3天,然後間隔3天再進行貼敷,注意陰虛體質的人群不宜使用。
  • 冬天進補分體質 切勿補錯身
    但是,中醫師陳潮宗提醒,進補需依不同體質做調整,中醫將人體體質大略分為5種,包括:氣虛者、血虛者、陰虛者、陽虛者、燥熱者,根據不同的體質選擇不同的食物來進補,才是最上策!在進補期間,還要嚴格控制食用量,避免出現補過頭的情況。
  • 【吃出健康】秋季滋補養生吃豆腐, 補氣血吃「三寶」
    其性甘平,氣陰兩補,補氣而不壅滯上火,補陰而不助溼滋膩,為培補中氣最平和之品,歷來就被眾醫家廣為讚譽,《本草綱目》云:益腎氣、健脾胃、止洩痢、化痰涎、潤皮毛。《景嶽全書》云:山藥能健脾補虛,滋精固腎,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藥品化義》云:山藥溫補而不驟,微香而不燥,循循有調肺之功,治肺虛久嗽,何其穩當。
  • 結腸癌:就用《輔行訣五臟用藥法要》的大瀉脾湯
    予大瀉脾湯:附子15g 乾薑20g 甘草(炒)20g 大黃7g 枳實(炒)7g 黃芩7g上六味,以水100ml,煮附子半小時,內諸藥,煮至400ml,分溫三次服。 六副藥後複診,已能進少量食物,遵上方十二副藥服完,查血常規、肝功能,均已恢復正常。
  • 素食:五色豆補五臟
    中醫養生素有「五色豆養五臟」之說。我們不妨來了解一下五色豆的各自功效,以便根據各自的身體狀況補身所需。                                                中醫認為黑豆性味甘、平、無毒,有活血、利水、祛風、清熱解毒、滋養健血、補虛烏髮之功效。
  • 冬天晨起喉嚨幹痛有痰是咽喉炎嗎?兩個穴位立竿見影
    山藥具有健脾補肺、益胃補腎、固腎益精、聰耳明目、助五臟、強筋骨、長志安神、延年益壽的功效。2、桑葚桑葚有滋陰補血功效,能補肝腎之陰。《本草經疏》說,桑葚「為涼血補血益陰之藥」,適用於肝腎陰虛體質的人,高血壓患者最適合。3、枸杞
  • 關於女性在冬天補身體的禁忌事項
    女性想要補身子也是有很多的禁忌的,那我們在日常的生活當中,中醫都認為女性由於身體虛我們不能濫用補藥,使用食療來進行溫補的話,對於我們的身體來說非常的有好處
  • 五色豆顧五臟:
    雜豆湯做法:把五種顏色的豆子,等比例抓一些到碗裡,先泡水半天后再按照個人喜好,煮成湯(用兩碗水去燉)或水和豆類等比例煮成飯、粥皆可。中國宋朝時期很流行將豆類煮成豆粥,愛國詩人陸遊高齡85歲仍耳聰目明、上山砍柴,平常除了多吃青菜,最愛食豆粥,「粥罷重投枕,燈殘起讀書」,晨起吃完粥後回房間補眠,醒來再閱讀書籍,飲食、生活簡單,閒適曠達,是長壽秘訣。
  • 冬天第一大補,不是羊肉也不是牛肉,而是這種家常菜!
    謠言文章 ▶ 冬天第一大補,不是羊肉也不是牛肉,而是這種家常菜!
  • 【魅麗繡】冬天涼風一吹就頭疼、頭暈?艾灸助你緩解頭疾!
    頭為諸陽之會,分布了許多血管,毛髮也最旺盛,頭部的禦寒能力很強,但人體熱量也最容易從頭部往外大量損耗1、冬天外出時儘量系圍巾、戴棉帽避免溫度差太大、身體來不及適應誘發頭疾。鍛鍊時也應穿戴外套帽子,避免運動時血管擴張接觸冷空氣,導致血管調節不良。
  • 冬天喝它,舒筋活絡,大補氣血,關節不痛!
    冬天不僅讓人手冷腳冷,還是關節炎患者最難度過的季節。今天給大家推薦個好東西,冬季喝它可以舒筋活絡,大補氣血,讓關節炎患者不再懼怕過冬。它就是醪糟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傳統食品大家千萬不要小看醪糟,它能補虛、養血、補脾肺, 能通肝、肺、腎經,尤其對於女人的養生有莫大的幫助。因為醪糟是糯米製成的,糯米能養血補虛補脾肺。釀成醪糟後,增添了酒性,善於竄透,能通肝、肺、腎經。
  • 原來是體內缺了它,想要補氣養血、滋陰潤燥,冬天就這麼吃
    很多人一到冬天就有這些問題:面色淡白或萎黃掉發,頭髮乾枯、生長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