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進補分體質 切勿補錯身

2021-02-22 在線中之醫

天氣驟寒,人人瘋進補,好像非吃羊肉爐、薑母鴨不可。但是,中醫師陳潮宗提醒,進補需依不同體質做調整,中醫將人體體質大略分為5種,包括:氣虛者、血虛者、陰虛者、陽虛者、燥熱者,根據不同的體質選擇不同的食物來進補,才是最上策!在進補期間,還要嚴格控制食用量,避免出現補過頭的情況。

冬天進補屬於溫補法,即是用溫性藥材進補,吃後會感到身體溫熱,適合體質虛寒的人,但體質燥熱者則不宜服用,因容易有上火的情形,尤其是有慢性疾病者如痛風、高脂血症、糖尿病等,進補前最好先諮詢中醫師再進行。

進補4大禁忌 應見好就收

1.身體不虛不要補:

身體健康進補要格外小心,主要是對健康沒有加分效果,猶如是叫一個氣血調和、身強體壯的人來進補,就好像在一件漂亮的衣服上貼補釘一般,多此一舉,畫蛇添足。

2.陰陽不合不要補:

陽虛體質卻誤用當歸、枸杞、生地黃等補陰藥,則陽氣更虛,陰虛體質而誤用高麗參、肉桂、鹿茸等補陽藥,則陰更虛,且虛火更大。陰陽不合而硬補,就像破東牆補西牆一般,不只白費心機,反而弄巧成拙。

3.外感未解不要補:

常看到有人感冒未愈,自覺身體虛弱,急著吃補藥,結果進補後反而出現咽喉緊、胸口悶,痰黃稠難出等更不舒服的症狀,這就是犯了中醫所謂《閉門留寇》的大忌。也是一般民眾常犯的毛病。

4.上火者不要久補:

門診常見患者自行進補,不知節制,「補過了頭」反而造成「上火」或「傷津耗血」的副作用。建議請掌握一個原則:「見效則止,見好就收」,這是比較安全的作法。

陳潮宗中醫師強調,冬天氣虛血弱、體質寒冷,如四肢冰冷、倦怠乏力、腸胃冷痛、肢節酸痛、容易感冒的人,以「十全大補湯」中藥膳最為常見,但進補藥膳仍應依天候變化與本身的體質、健康狀況選取最適宜的配方,才能達到效果。

進補分5體質 氣血陽虛熱

1.氣虛者:容易有精神不振、易感冒、面色蒼白、易疲倦、四肢無力、說話短氣懶言、食慾差、聲音低微、容易出汗、頭暈等現象,可食用黃耆、黨參、白朮、大棗一類補氣藥。

2.血虛者:面色不華、唇淡、指甲蒼白、頭暈心悸、神疲氣短、心悸失眠、皮膚乾燥、月經量少等症狀,宜食用熟地、白芍、當歸、龍眼肉等補血藥。

3.陰虛者:口乾咽燥、心煩焦躁、遺精盜汗、腰酸疲乏、手足心熱、面紅、眩暈、耳鳴、睡眠不安、身體消瘦、兩眼乾澀、失眠多夢等現象,可食用生地、麥冬、玉竹、枸杞子等藥材滋陰潤燥。

4.陽虛者:怕冷、四肢不溫、腰膝酸痛無力、精神不振、大便溏薄等現象,可常用有乾薑、肉桂、補骨脂、肉蓯蓉等補陽藥。

5.燥熱者:從中醫來看,可分為虛熱、實熱,這類的體質比較不適合自行冬天進補,如薑母鴨、羊肉爐等,因容易造成上火的現象,如火氣大、口苦咽幹、嘴巴破、睡不著等症狀,如果在冬天需進補的話,比較適合涼補。涼補指性寒涼的食物來進補,能調和體內虛陽微升所導致的燥火,有降火解熱,涼補藥材包含薏仁、西洋參、玉竹、百合、茯苓、麥門冬等。

中醫師提醒:

進補前,必須詢問中醫師後再進行,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別忘記,正確的進補觀念是要依個人體質調理,因此不論是單純進補藥湯,或是加入食材熬煮成藥膳湯底,建議找中醫師選對的藥材進補,才能達到冬天健康養生效果。

相關焦點

  • 冬天進補看體質,燥熱切莫亂補
    這一時節,朋友們普遍重視食補羊肉火鍋、燉雞、燉排骨等紛紛端上餐桌▼但在生活中,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是可以補的,但有些人則不行,需要看體質。例如虛寒體質者可補,燥熱體質若隨意用補藥,則易產生反效果,沒有補好身體,卻「補」進了病邪。
  • 【養生】冬天非補不可?女熱補男溫補大不同
    基本上,冬季進補應掌握:「不要沒病過補,不要有病濫補,不要以形補形」3不原則;建議體質陰虛者,如有潮熱、唇紅口乾、大便燥結、小便黃短等,可多吃補陰食物,如芝麻、糯米、乳製品、蔬果、魚類;陽虛者,若有疲乏無力、少氣懶言、畏寒肢冷、自汗、臉色蒼白等症狀,可多吃溫陽食物,如韭菜。
  • 養生有道:燥熱體質不宜吃太補
    其實這樣的體質被成為「燥熱體質」,專家提醒,燥熱體質的人不宜吃太補,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下這是為什麼吧。 燥熱體質與虛寒體質是相反的2種體質,中醫認為,燥熱體質還可以分為先天燥熱以及後天燥熱,夏季經常暴露在太陽底下工作的人也屬於燥熱體質的一種
  • 關於女性在冬天補身體的禁忌事項
    ,那日常的很多飲食種類的使用當中可以,了解到進補的一些症狀,對於我們身體來說非常的有好處,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女性在冬天補身體的禁忌事項。虛則補,不虛則正常飲食就可以了,同時應當分清補品的性能和適用範圍,是否適合自己。專家認為,進補主要作用是「補虛益損」,而虛又分氣虛、血虛、陰虛和陽虛四種,各有各不同的補法。1、氣虛症,常見症候有精神倦怠、語聲低微、易出虛汗、舌淡苔白、脈虛無力等。氣虛當益氣,此症可選用人參蜂王漿、補中益氣丸、西洋參、黃芪、黨參、山藥等。
  • 冬天大補養藏湯 固腎又補五臟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碗大補養藏湯,做法非常簡單,取材用料也很方便。3.此湯偏溫補,體質偏熱的人少用核桃,多用枸杞;舌苔黃厚膩且便秘的人,少喝或不喝。4.陳皮有川陳皮和廣陳皮之分,廣陳皮較苦,用量可以減半。蓮子是補心的好材料,冬天可以多用蓮子煲湯。
  • 冬季切忌峻補壅補,應該補瀉結合
    到了冬天,民間歷來有補冬的習俗,諺語「冬季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不過補冬也不能亂補,中醫認為虛者補之,實者瀉之,非虛證病人不宜濫用補藥,虛證又有陰虛、陽虛、氣虛之分。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幾種常見體質類型人群的個性化冬季進補方法~痰溼質人群以中老年、男性人群居多,平時偏愛甜食、肉食,喜歡睡覺、不喜歡運動。體形肥胖、腹部肥滿而鬆軟、易出汗、且多黏膩,經常感覺臉上有一層油。前面我們提到非虛證病人不宜濫用補藥,溼熱體質和痰溼體質就是屬於非虛證的病人,這類人群冬季切忌峻補壅補,應該補瀉結合。
  • 冬天吃補 這些人要注意
    但是藥師提醒,冬季常見的食補大多會加入當歸、黃耆等中藥材,但是有三高、正在服用慢性病用藥的民眾,在吃補同時也要注意和西藥的交互作用,才能吃得健康。臺灣藥害救濟基金會藥師趙必暉表示,冬天吃補對臺灣人來說是非常自然的事,但是慢性病人在食用加入中藥材的食補之前,要特別留意自身正在服用的藥品是否和某些中藥有交互作用。
  • 燥熱型體質冬天如何養生?
    核心提示:中醫講求辨證論治,觀病會從「望聞問切,陰陽表裡寒熱虛實」四診八綱,進行分析歸納,若簡單以體質來說,則分為寒性及熱性兩種。
  • 冬天喝它,舒筋活絡,大補氣血,關節不痛!
    冬天不僅讓人手冷腳冷,還是關節炎患者最難度過的季節。今天給大家推薦個好東西,冬季喝它可以舒筋活絡,大補氣血,讓關節炎患者不再懼怕過冬。它就是醪糟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傳統食品大家千萬不要小看醪糟,它能補虛、養血、補脾肺, 能通肝、肺、腎經,尤其對於女人的養生有莫大的幫助。因為醪糟是糯米製成的,糯米能養血補虛補脾肺。釀成醪糟後,增添了酒性,善於竄透,能通肝、肺、腎經。
  • 冬至補四神湯,中醫師:顧脾胃
    俗語說:「冬令進補,開春打虎」,但中醫師認為,寒冬進補不是人人都適合,中醫將藥膳分為溫補、平補、清補(涼補)三種;體質虛寒則溫補,不虛則平補,燥熱則清補
  • 補冬不如補霜降,這份養生指南請收好
    霜降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意味著冬天的開始。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足見這個節氣對我們的影響。民間總有諺語,「補冬不如補霜降」,認為比起冬天的進補,霜降時節的秋補會更有效果。不過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進補也要根據個人的體質而定,不能亂補,尤其是老人,如果胡亂進補,不但起不到調養身體的作用,可能還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而對於小孩,則應順節氣轉向收斂、降氣、潤燥。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過渡的開始,最低氣溫可達到零攝氏度左右。
  • 寒性體質的人冬天該怎麼辦?
    中醫認為堅果性味偏溫熱,有補腎健腦、強心健體、禦寒的作用,而冬季對應的是腎臟,可增強體質。除了幫助身體抵禦寒冷外,它也是健腦、美容、抗衰老的有益食品,所以冬季進補多吃堅果很有好處。4、肉類體寒的人會因為氣血的不足,從而出現抵抗力下降的情況,因此在日常的飲食中,應該多吃一些具有提高人體抵抗力的食物。
  • 院士提醒:寒性體質怎麼調理,三種中藥溫裡散寒,可調理寒性體質
    本文介紹三種可以調理寒邪體質的中藥,可根據自身的情況不同從而選擇合適自己的調理方式。寒性體質一般來說大都是虛寒,也就是陽氣不足所致,所以說滋補陽氣便可調理寒性體質。中藥附子可以「補火助陽」附子附子出自《神農本草經》,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本草匯言》中記載:「凡屬陽虛陰極之侯肺腎無熱證者,服之有起死之殊功」。
  • 今年冬令補,明年可打虎
    冬至是「冬令進補」的最佳時節,民諺素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今年冬令補,明年可打虎」之說。冬至以後「陰極陽生」,此時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最易吸收營養而發揮其滋補功效。所以不少人會在這個時候選擇膏方進補,為來年開春有個好身體打下基礎。在飲食調養方面尤其要注意「三多三少」,即多吃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少吃糖類、脂肪、鹽分含量高的食物。
  • 轉告家人: 寒性體質怎麼調理,三種中藥溫裡散寒,可調理寒性體質
    本文介紹三種可以調理寒邪體質的中藥,可根據自身的情況不同從而選擇合適自己的調理方式。寒性體質一般來說大都是虛寒,也就是陽氣不足所致,所以說滋補陽氣便可調理寒性體質。中藥附子可以「補火助陽」附子附子出自《神農本草經》,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本草匯言》中記載:「凡屬陽虛陰極之侯肺腎無熱證者,服之有起死之殊功」。
  • 冬補,冬忌|補氣養血,黑木耳紅棗飲
    俗話說:「三九補一天,來年無病痛。今年冬令補,明年壯如虎。」從大雪之後,就要開始注重進補了。
  • 大雪時節,最宜大補,還有人體自帶的十全大補湯,趕緊收藏!
    從大雪節氣開始,進入冬天的第二個月,也就是仲冬。這是一年中最可以大補的一個月。大雪節氣應該怎樣大補呢?陽虛體質的人其表現為畏寒怕冷、手足不溫、經常感冒、口淡不渴等,此類人群可在大雪時節吃些溫熱性食物來保暖,如羊肉、蝦、韭菜、胡桃肉等,而鴨肉、香蕉、黃瓜、梨、綠豆、冰糖等涼性或寒性的食物則最好少吃。
  • 謝小貓的養生大補膏
    每年冬天,小貓也會根據家人的體質,為家人熬製大補膏,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小貓的養生大補膏製作過程吧!以上,就是養生大補膏的製作方法哦!每塊阿膠糕13g,每天早晚一塊即可。上述的材料可以熬出大約1300g阿膠糕,基本是一個半月至兩個月的量。
  • 【安宮牛黃丸】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
    霜降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是深秋向冬天過渡的時期,陰氣隆盛,陽氣潛藏是重要的養生時節。霜降之後的天氣逐漸變冷,天氣乾燥,多變,氣溫驟升驟降,易滋生疾病。防秋鬱、寒冷時霜降期間的養生重點。邪燥易傷津,津液代謝失常,容易導致痰溼的產生。
  • 土偏方:補陽神器:補肝益脾的中成藥,補肝脾加強體質
    秋季養身最重要的就是補肝脾,秋季燥熱,容易肝陽上亢,肝氣失調。因為秋季天氣轉變較快脾胃容易受風寒溼邪的入侵,引起腹瀉。關於補肝益脾的中成藥主要是溫補藥材,不僅可以補肝脾,還能補氣血,讓皮膚紅潤有光澤,增強抵抗力。補肝益脾的中成藥1、杞菊地黃膠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