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補四神湯,中醫師:顧脾胃

2021-02-26 韭蘭

俗語說:「冬令進補,開春打虎」,但中醫師認為,寒冬進補不是人人都適合,中醫將藥膳分為溫補、平補、清補(涼補)三種;體質虛寒則溫補,不虛則平補,燥熱則清補。由於國人的體質比較偏燥熱,如果溫補過頭,可能會產生口乾舌燥、睡不著等症狀。因此建議,冬季平補就好,而「四神湯」就是最佳的平補藥膳之一。

用蓮子、茯苓、山藥、芡實(或薏仁)煮成的四神湯,具有健脾、利溼、補腎的功效。

用蓮子、茯苓、山藥、芡實(或薏仁)煮成的四神湯,具有健脾、利溼、補腎的功效,不但常見、方便買到,也適合大部份的民眾,「顧脾胃」,其功效更是明顯。

中醫認為,如果腸胃功能不佳,即使補了也無法吸收,例如常拉肚子、身體虛弱的人,要先顧好脾胃,才有辦法吸收補品。若是常熬夜、長痘痘、易嘴破、便秘的人,別再去吃十全大補湯或羊肉爐等較強烈的溫補,可以改吃四神湯來滋陰、顧脾胃,讓消化系統穩定下來。

中醫推薦2款養生藥膳

另方面,冬至前夕,提供「十全大補素菇湯」及「四神小排湯」2款藥膳食補,讓讀者過個「十全四神食下肚,冬至養生暖呼呼」的冬天。

1.十全大補素菇湯:有黨參、黃芪各15克,茯苓、炒白朮、當歸、川芎各9克,熟地黃12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黑棗5粒、枸杞9克,以及各種菇類、素丸子、炸麵筋、素火腿等適量,放入砂鍋中再倒入800毫升米酒、2000cc清水並以大火煮開,小火煮至炸麵筋熟軟透,再加入洗淨的菇類待菇熟即可食。

功效:可促進新陳代謝、滋補強壯,適合產後、病後虛弱、寒性體質者。

四神小排湯

2.四神小排湯:由蓮子、芡實、茯苓、山藥各1.5兩組成。先將藥材洗淨,再將蓮子、芡實以溫水浸泡一小時,放入電鍋中,加入800-1000cc的水,外鍋2碗水,先煮20分鐘,再加茯苓、山藥,續煮至熟透,加適當之調味,即可食用。若成人可於盛碗後再加入2~3滴米酒則更添風味。

功效:可調節生理機能,適合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容易腹脹或腹瀉體質者。

相關焦點

  • 三款冬補藥膳 專對便秘 手腳冰冷 脾胃差
    冬補是傳統的節令大事,依中醫傳統的「冬不藏精,春必病溫」的理論,冬令進補可暖身應付寒冬,又能調養身體。但需依個人體質,選擇不同藥材進行補冬。才不會補出口乾舌燥、口腔潰瘍、便秘、流鼻血等症狀。中醫將藥膳分為溫補、平補、涼補。體質虛寒則溫補,不虛則平補,燥熱則涼補。若要選擇適合全家大小、多數人體質皆可食用的,則以平補最佳。
  • 四神湯:1碗袪溼健脾胃,虛寒燥熱都適合
    各種體質都可以吃四神湯 中醫強調依據不同體質,進補的藥膳種類也不同,否則不但沒有用,有時反而加重病情。
  • 冬至進補,該補哪兒?
    冬至一陽生,在弱陽即將要生發之處是冰天雪地,陽氣能夠生發起來嗎?      這份陽氣要呵護好,就需要把精補起來,因為骶骨是藏精之處,明白了這個道理,再來進補,就會有的放矢,而不是隨意亂補,於身體無益。
  • 今日冬至 | 汪博士說節氣養生
    ►汪博士說冬至養生今天是冬至節氣。在唐宋時期,新的一年就是從冬至這一天開始的。
  • 四神湯 | 進補要有效,健脾為首要
    調理根本是調理脾胃,四神湯中的蓮子、芡實、山藥、茯苓可健脾養胃。健脾安神 「胃不和而臥不寧」,很多脾胃不和的人,會多思多慮,導致失眠,思傷脾。而四神湯中的蓮子和茯苓可健脾祛溼,還有安神效果。四神湯中的山藥和芡實有固腎氣作用。健脾胃養腎氣 孩子面黃肌瘦,骨骼發育不良,其根本為脾胃虛弱、腎氣不足,通過調理腎氣脾胃,可以幫助孩子固腎氣,促進骨骼發育。
  • 【養生】冬天非補不可?女熱補男溫補大不同
    佛靈中醫館中醫師指出,冬有終或是凍的意思,到了這個季節,農夫是將收成品收藏起來,自然界動物也將邁入冬眠時節,度過嚴寒的冬天,而冬天如能合理調配膳食,常可改善機體營養狀況、增強身體素質、提高免疫功能、促進臟腑協調,以及緩解慢性病風險發生。
  • 冬至養生,「一躲二養三固四補」!
    冬至正是「陰陽大變身」的時候,也是人體抵抗力最差的時候,極容易受寒,也極易生病。所以,冬至前後養生的核心就是:「躲寒、躲冷」。防寒保暖,宜勤搓手、常曬背、暖雙足;平日要注意頭部、腳部和頸部的保暖,避寒風,避冷水,避生冷飲食。養生先養心。冬季是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儘量躲是非,就能避免因情緒激動引起的突發疾病了。
  • 研究表明:四神湯,讓你徹底和溼氣說拜拜
    廣東人熱愛喝湯是出了名的,但是今天我們要介紹一款是福建人熱愛的喝家常養生湯方——四神湯。
  • 脾腎雙補,「千古健脾固腎湯」,特別適合秋季食養
    「四神湯」是中醫著名的健脾食方,其中「四神」是指山藥、蓮子、芡實和茯苓這四位「神仙」,它們匯集在一起後互相補遺,製成的湯水對人體具有健脾、養顏、降燥等諸多益處,能起到脾腎雙補的作用。從而整體調理身體健康,幾乎發揮出了「無敵」的功效,而且相對於其他食療方,四神湯屬於平補,適合絕大部分人群飲用的,四神之名當之無愧。
  • 祛溼名方:四神湯,讓你徹底和夏日溼氣說拜拜
    廣東人熱愛喝湯是出了名的,但是今天我們要介紹一款是福建人熱愛的喝家常養生湯方——四神湯
  • 【養生.素食】五彩湯圓 減熱量迎冬至
    (畫面擷取自大愛新聞)搭配紅豆、芋頭、白豆沙、芝麻粉以及花生粉等五種材料,再加上「麻芛茶湯」,一碗「五彩湯圓」就這樣完成了。以「西谷米」代替「糯米」做湯圓,不只創新、健康,熱量更只有一般市售湯圓的一半。健康吃湯圓過冬至,12月18日花蓮慈濟醫院營養師教大家如何做出低熱量的「西谷米湯圓」。
  • 冬天進補分體質 切勿補錯身
    但是,中醫師陳潮宗提醒,進補需依不同體質做調整,中醫將人體體質大略分為5種,包括:氣虛者、血虛者、陰虛者、陽虛者、燥熱者,根據不同的體質選擇不同的食物來進補,才是最上策!在進補期間,還要嚴格控制食用量,避免出現補過頭的情況。
  • 冬至,數九寒天的開始,食補正當時!
    12月22日是「冬至」節氣。冬至,數九寒天的開始,老人們認為冬至是個吉祥的日子,預示著否極泰來。
  • 冬至玉屏風,養生正當時
    轉眼間,我們迎來了2018年最後一個節氣,冬至。冬至陰極陽生,也就是說陰氣會盛極而衰,陽氣則自此開始旺盛。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 明日冬至|吃一碗甜甜的湯圓吧
    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拜冬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時間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冬至之前不會很冷,因地表尚有「積熱」,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後;民間又以冬至當天天氣的好壞,來推測往後的天氣。閩南有俗語「澹冬節,好年兜」,意思是,冬至期間下雨,來年的春節就會有好天氣。
  • 冬至時節的食方:冬至補心養陽湯
    冬至補心養陽湯       如果把人體比成一個國家,心就是這個國家的國王
  • 【明日曆2016.12.21】冬至夜得藏起來?
    坊間傳聞,冬至晚上不要在外閒逛,小心飄飄勾著你取暖哦~而冬至也是大家選擇祭掃的一天,米表示怕怕的,一下班就想開溜。 人們最初過冬至,是為了慶祝新一年的到來。從這天起,天地陽氣漸強,又開啟一個循環。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出現在冬至。因此冬至又被稱為「小年」。那啥,這就過年了?
  • 士材節氣養生——冬至
    士材養生第10期整理:王鑫 校對:周軼群 尹浩 唐曉龍       中醫養生講究天人相應,冬至這一天對於北半球的人們來說,太陽慢慢要從地球的南回歸線慢慢我們靠近,也正是從這個節氣開始,陽氣正在逐步恢復,所謂「冬至一陽生」、「一陽來復」就是對這個節氣的表達。
  • 今年冬令補,明年可打虎
    再過兩天就是冬至了,冬至的到來預示著馬上就要進入一年當中最寒冷的時候了。從冬至這天開始,我國進入數九寒天,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為「氣始於冬至」,此時生命活動開始由盛轉衰、由動轉靜。因此,冬至之時更應科學地運用養生之道,調理得當。那麼冬至如何養生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冬至養生的飲食起居,一起來看看。
  • 冬至:2015年僅剩最後10天!
    古說冬至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今天是冬至2015年只剩下10天>冬至三候我國古代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動。冬至十天陽曆年冬至到了離「陽曆年」(元旦)還有十天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