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神湯:1碗袪溼健脾胃,虛寒燥熱都適合

2021-02-12 中醫傳播館

各種體質都可以吃四神湯 中醫強調依據不同體質,進補的藥膳種類也不同,否則不但沒有用,有時反而加重病情。至於一些身體本來就比較健康的人,體質不虛不燥,只要平補就好,也就是以性屬平和、不溫不涼的藥材與食材來補。事實上,平補藥膳因為性質適中,因此就連虛寒與燥熱體質的人都可以吃。

在各種平補藥膳中,流傳最廣泛也最多人熟知的就是四神湯,只要夜市或小吃集中處,經常就可以見到有一攤在賣四神湯。

而且四神湯顧脾胃的效果明顯,如果脾胃不好,吸收功能差,怎麼補都沒用,要補就從四神湯先開始。

不過小吃的四神湯為了減少藥味或添加美味,加入的材料往往差異很大。傳統的四神湯是淮山(山藥)、蓮子、芡實與茯苓,許多人用薏仁取代茯苓,也可能因成本考量拿掉山藥。食材部份,除了常見的豬小腸、豬肚外,也有以豬瘦肉來搭配,可健脾固胃、增加體力。

如何煮一碗瘦肉四神湯 食材: 四神湯材料:茯苓20克、芡實20克、蓮子40克、山藥20克、薏仁40克(也可請中藥行直接包一份量)。

瘦肉片(豬肉切片):酌量(四兩~到半斤)依喜好程度添加。 調味料:鹽(適量)、米酒(適量)。

做法: 1.薏仁、芡實、蓮子先浸泡約半小時。

2.豬肉片燙熟備用。

3.將茯苓、芡實、山藥、薏仁、蓮子放入水中,加米酒燉煮1個小時。

4.起鍋前10分鐘放進瘦肉再滾過、加適量的鹽調味。

5.食用之前,如果有當歸米酒(一片當歸泡150cc米酒),淋上一些風味更佳。

貼心小提醒 如果喜歡有料理感而非中藥感的四神湯,在燙肉片時的湯,可加少許蔥姜滾過入味,除去肉末、蔥姜當作燉煮的高湯使用。

相關焦點

  • 冬至補四神湯,中醫師:顧脾胃
    俗語說:「冬令進補,開春打虎」,但中醫師認為,寒冬進補不是人人都適合,中醫將藥膳分為溫補、平補、清補(涼補)三種;體質虛寒則溫補,不虛則平補,燥熱則清補
  • 四神湯 | 進補要有效,健脾為首要
    調理根本是調理脾胃,四神湯中的蓮子、芡實、山藥、茯苓可健脾養胃。健脾安神 「胃不和而臥不寧」,很多脾胃不和的人,會多思多慮,導致失眠,思傷脾。而四神湯中的蓮子和茯苓可健脾祛溼,還有安神效果。四神湯中的山藥和芡實有固腎氣作用。健脾胃養腎氣 孩子面黃肌瘦,骨骼發育不良,其根本為脾胃虛弱、腎氣不足,通過調理腎氣脾胃,可以幫助孩子固腎氣,促進骨骼發育。
  • 研究表明:四神湯,讓你徹底和溼氣說拜拜
    廣東人熱愛喝湯是出了名的,但是今天我們要介紹一款是福建人熱愛的喝家常養生湯方——四神湯。
  • 脾腎雙補,「千古健脾固腎湯」,特別適合秋季食養
    「四神湯」是中醫著名的健脾食方,其中「四神」是指山藥、蓮子、芡實和茯苓這四位「神仙」,它們匯集在一起後互相補遺,製成的湯水對人體具有健脾、養顏、降燥等諸多益處,能起到脾腎雙補的作用。從而整體調理身體健康,幾乎發揮出了「無敵」的功效,而且相對於其他食療方,四神湯屬於平補,適合絕大部分人群飲用的,四神之名當之無愧。
  • 健脾小清粥,適合秋天的晚餐!
    功效:煮熟後的白蘿蔔性平,可消食、下氣、化痰、解渴、利尿,歸脾、胃、肺、大腸經,一個白蘿蔔滋養四個臟腑,玉米可以調中開胃,利尿消腫,兩者搭配熬粥,可以健脾助消化。備註:如果孩子有過吃玉米腹瀉的情況,就不要加玉米;小寶寶的咀嚼力不行,也不要吃玉米粒,容易被噎著。
  • 祛溼名方:四神湯,讓你徹底和夏日溼氣說拜拜
    「四神湯」選用山藥、蓮子、芡實和茯苓這四味中藥為基礎熬的湯。該湯方是中醫裡經典名方,除了能健脾養胃,更有祛溼清熱、美白皮膚等諸多益處。 而關於「四神」的來歷,更是有個傳說。當年乾隆下江南,隨行的四位大臣水土不服,相繼病倒。當地知府急了,就張榜覓醫,但當地行醫者皆不能治。
  • 醫生提醒:溼氣重的人,多喝3碗湯,健脾胃,防溼氣
    中醫建議:溼氣重的人,先養養脾胃,多喝3碗湯,健脾胃,防溼氣。一、雙白湯:雙白,即薏米和山藥。薏米是很常見的祛溼健脾食物。中醫理論中,薏米性微寒,入脾、胃經,有很好的利水除溼,健脾利胃的作用,加快體內溼氣的排出。山藥又名淮山,性平味甘,歸脾經,能補脾養胃,有利於緩解脾虛導致的溼氣淤積。薏米和山藥一起煮湯喝,能健脾養胃,祛溼利水,預防溼氣。
  • 今日秒殺 |祛溼+健脾+養血的:人參茯苓膏
    尤其今年龍舟水賊多,外溼顯得比任何時候都來得兇猛。如果自身暖一些,陽氣充足一些,能自己化掉,怕的是虛寒的人,遇到這種溼,陽氣不夠,就像全身裹著半乾的抹巾,會很難受的。這種氣候浸淫久了,人體也容易寒溼、困頓、沉重的。
  • 胃脹:脾虛溼氣重及痰溼體質,常用這六味中藥,健脾祛溼又和胃!
    殊不知,這些都與脾虛、水溼較重及痰溼體質等因素有關。那麼,出現上述症狀,我們又應該如何進行調理呢?取茯苓、陳皮、白朮、蒼朮、豬苓、厚樸,六味中藥煮水代茶飲,既能夠健脾利溼,燥溼化痰,又可以理氣和胃,常用於脾胃溼氣較重及痰溼體質等人群。一、茯苓
  • 燥熱型體質冬天如何養生?
    下面著重介紹一下燥熱體質的MM冬季如何保健吧! 怎麼簡單判別體質的燥熱及虛寒?中醫師說明,偏躁熱型體質者,臉上較易冒出痘痘,加上火氣較旺,也容易破嘴,頭皮屑較多,心情煩躁,也容易便秘。偏虛寒體質者則血液循環較差,容易手腳冰冷,大便較軟,臉色容易蒼白。
  • 紅豆薏仁粉適合冬季吃嗎
    1、紅豆薏仁粉是排毒聖品紅豆、薏仁都是排毒聖品,赤小豆味甘、酸,性平、無毒。
  • 溼氣重的人,冬天最適合吃的兩種食物,或利於祛溼氣
    一、溼氣重的人,冬天最適合吃的兩種食物,或利於祛溼氣1、瘦肉炒苦瓜苦瓜可以起到一定祛溼氣的效果,因為從中醫的角度上來說,苦瓜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的作用。其次苦瓜中含有一種成分為奎寧,這種成分在體內的話,可以幫助機體呈現出清熱解毒、祛溼氣的作用,所以苦瓜是能夠去溼氣的。在冬天常吃瘦肉炒苦瓜,既可以補充營養,又可以排出溼氣。
  • 這道菜溫胃散寒、健脾暖中,三水人最愛!快學起來
    數九嚴冬,從室外回到家中,如果能吃上一道溫胃散寒、健脾暖中的豬肚包雞,就會感覺寒氣漸消。這道藥膳非常適合脾胃虛寒、體虛怕冷者食用,具體症狀常表現為胃脘冷痛、食欲不振、四肢不溫、大便稀溏、容易五更瀉等。豬肚中醫取豬肚「以形補形」之功,其味甘性溫,歸脾、胃經,有補虛損、健脾胃的作用,尤其適合胃脘冷痛、得溫則舒、遇寒痛甚,中氣不足、洩瀉下痢的脾胃虛寒者食用。
  • 養生有道:燥熱體質不宜吃太補
    燥熱體質與虛寒體質是相反的2種體質,中醫認為,燥熱體質還可以分為先天燥熱以及後天燥熱,夏季經常暴露在太陽底下工作的人也屬於燥熱體質的一種中醫提醒,常見的食療補品——羊肉、狗肉等都是燥熱人群需要遠離的,因為這些食物都屬於溫性食物,對於體內原本就比較躁動的人來說,吃了這些食物無疑是火上澆油。
  • 做對1件事,黃痰白痰都沒了
    痰黃多是感染痰白多是虛寒人體通過咳嗽排痰,這是身體的本能。要想去根,必須健脾。痰與大家熟悉的溼,都發生在脾虛的基礎上。當你吃了太多難消化的「膏粱厚味」,如甜食、油膩、高熱量食品,恰好脾的運化能力又不足時,垃圾得不到及時清運,痰就由此而生。為此,化痰可以從飲食減負和藥物健脾這兩個方面做起。
  • 胃倉穴:健脾和胃、消積導滯
    胃倉,屬足太陽膀胱經。胃,胃腑也。倉,存貯聚散之所也。胃倉名意指胃腑的溼熱陽氣由此外輸膀胱經。本穴物質為來自於胃腑的溼熱陽氣,至本穴後,因受人體重力場的作用,溼重而熱的陽氣既不能上行又不能下行,溼熱陽氣屯留於本穴之中,故名。
  • 冬季健脾胃的「四大名補」,大家不要錯過了......
    一直在食物界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現代研究發現吃花生多的人患冠心病的風險能減少35%這是因為常吃花生能降低「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讓心臟更健康 花生中的鈣質也很豐富無論孩子、孕婦、老人保證每天吃一定量的花生都可以幫助強健骨骼
  • ②珍品伏溼糕|古法配方、祛溼健脾、軟糯可口
    今天為大家推薦祛溼健脾小能手—伏溼糕,你的美味祛溼小茶點,讓祛溼變的簡單,每天幾塊,去溼解乏小罐包裝隨身攜帶,想吃就吃口感甜而不膩,不粘牙,Q彈可口美味祛溼小零食,祛溼健脾效果顯著很適合久坐不動、疲憊勞累、舌苔厚膩、出油脫髮、眼皮下沉眼袋重、便秘長痘、口臭、溼胖虛寒等症狀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