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玉屏風,養生正當時

2021-02-12 中藥控股學術直通車

轉眼間,我們迎來了2018年最後一個節氣,冬至。冬至陰極陽生,也就是說陰氣會盛極而衰,陽氣則自此開始旺盛。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此時人要精心調養,使陽氣逐漸壯大,可健康益壽。不難發現,冬至這一天開始,白日變得一天比一天長,冬天也進入了一年當中最寒冷的時候。寒冷的氣候,最容易因受風寒引發感冒,氣虛體質者更需要注意。所以,人們注重冬至養生的同時,也要時刻預防感冒。

冬至陽生春又來,下面跟著我來了解一下冬至該如何健康養生、抵禦寒冬,迎接新的一年!

諺語:「冬至到,吃水餃。」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會吃餃子,南方則有吃湯圓的習俗。

 

古人有云: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按照傳統的中醫理論,冬至養生需多食補氣滋補的食品。補氣食品是指具有益氣健脾功效,對氣虛證有補益作用的食品,如大米、糯米、山藥、胡蘿蔔、豆漿等。這些食物正好適合於氣虛體質者,氣虛體質者冬至期間飲食以扶正固本,補養元氣,抵禦寒邪為原則。

氣虛人群還可以多吃牛肉,羊肉等偏熱性的食物,可以益腎養肝。這兩者都有燥熱溫補的效果,能預防「三九寒冷」。核桃、花生等堅果,多性味偏溫熱,可以幫助我們補氣填精,壯養元氣;橘子、梨、柚子等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除營養價值高之外,還具有健胃潤肺、清腸、補血健脾等功效。

要注意的是冬至飲食宜多樣,但需避免太過滋膩,導致虛不受補。

                       

兒童年老體弱者及慢性疾病患者,大多正氣虛弱,正氣不足則難以抵抗外邪。當冬季氣候寒冷的時候,更容易受外邪侵襲,從而容易感冒。專家建議,體質虛弱的人,在冬至前後可服用玉屏風散。

古語云「冬至玉屏風,夏至生脈散」,指的就是冬至前後服用玉屏風,可補益肺氣,增強衛外功能,使表固而自汗愈,猶如擋風的屏障;夏至前後服用生脈散,補氣陰,使脈復而生,增加對暑熱的抵抗力。

作為中醫「扶正祛邪」的經典名方—玉屏風散,可提升正氣,防風寒邪氣。玉屏風散源於元代危亦林所著《世醫得效方》,由黃芪、白朮、防風三味藥組成。它能提高自身正氣,給體質虛弱的人一道抵抗外邪入侵的屏障,而且能大補肺氣,改善氣虛體質,預防感冒,從而減少患病機率。

現在又正值流感高發的季節,一旦遭遇流感,治療不及時易誘發併發症,所以提前做好防護尤為關鍵。據悉,德眾玉屏風顆粒三次獨家入選《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健康之路》多位專家,如高思華教授、蘇慧萍教授、王耀獻教授等都曾提及玉屏風顆粒,能調節正氣、抵禦邪氣,提高身體免疫功能,達到預防感冒的作用。

專家提醒,老人、小孩、女性等氣虛易感患者,建議按療程服用玉屏風顆粒1~2個月,可增強免疫力,減少感冒復發,預防效果更佳。(註:1-3歲小兒,一次半袋,一日兩次;3-6歲小兒,一次1袋,一日兩次;6歲以上小兒,一次1.5袋,一日兩次。)

除了上面提到幾點,冬季日常養生還應做到:適當戶外活動、早睡晚起、防寒保暖、保持愉快的心情等等 。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冬至,數九寒天的開始,食補正當時!
    12月22日是「冬至」節氣。冬至,數九寒天的開始,老人們認為冬至是個吉祥的日子,預示著否極泰來。
  • 冬至養生
    冬至是「數九」的開始,冬至養生的首要任務就是做好防寒保暖。
  • 士材節氣養生——冬至
    士材養生第10期整理:王鑫 校對:周軼群 尹浩 唐曉龍
  • 二十四節氣|冬至節氣日 藥膳養生時
    我們來看看古人怎麼看待冬至養生的,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的《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指出「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坼,勿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極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 冬至過後,養生重在補腎固陽
    冬至養生,重在補腎固陽關於冬至,古人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至大如年」的說法,無論是身處北方還是南方,冬至都是傳統意義上養生的重要節點,此時精心調養、合理膳食、運動得當,可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中醫認為冬氣應於腎,養腎精、護腎氣是冬季養生的一大重點,尤其大雪過後天氣寒冷,腎氣最易不暢。
  • 【仲景養生】冬季心腦血管病易復發 愈風寧心片防治正當時
    冬季天氣寒冷,肌腠密集、血管收縮,很多老年人又不同程度的存在血管硬化,這種情況下很容易誘發高血壓、心臟病、腦梗塞等,那麼嚴冬時節心腦血管病患者如何養生保健?以上養生保健不能湊效,仍然出現頭暈、心慌、失眠、偶發性心區疼痛等症狀,此時建議最好考慮傳統中醫藥治療。
  • 冬至養生食譜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起源於春秋時期。這一天太陽直射到地球的南回歸線。冬至後,北半球的氣候進入個最寒冷的階段。
  • 今日冬至 | 汪博士說節氣養生
    ►汪博士說冬至養生今天是冬至節氣。在唐宋時期,新的一年就是從冬至這一天開始的。
  • 扶陽冬至湯--冬季養生首選
    冬至一陽初生,是一年中陰陽轉換的關鍵時節,人體亦處於陰陽變換的重要階段,所以說保護身體微微生發的陽氣就很必要,這個時候進補,是最佳的時節。
  • 2018最新冬至問候語錄,2018冬至祝福語大全
    2、趕走了夏的燥熱,送走了秋的落寞,輕輕地冬至腳步近了。風了狂了,天氣寒了,可愛的你該保重身體了。簡訊發了,信息看了,懂事的你該回了。4、冬至了,白天漸漸變長;冬至了,光明越來越長;冬至了,陽光越來越長;冬至了,祝你的幸福也越來越長,好運越來越長,壽數長長。
  • 冬至快樂表情大全,微信冬至聊天不打字圖片,中老年冬至祝福語
    2、冬至到,養生有妙招,冰糖雪梨熬湯,去火又暖胃;紅棗雪蓮熬湯,補血又養顏;薑片蘿蔔熬湯,健胃又驅寒;米飯紅薯熬湯,增加身體營養,祝你擁抱健康,幸福滋味獨享。5、冬至到了,我用糯米粉捏一個羊給你,祝你快樂洋洋得意;捏一個雞給你,願你事業一鳴驚人;捏一個烏龜給你,望你健康永遠相伴;祝冬至快樂,心中暖暖!
  • 冬至養生:一躲,二補,三忌鹹!
    「冬至」2018年12月22日冬至後,陽氣緩緩回升,白天慢慢變長,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時機。所以古時,冬至也喻意為新生命的開始。 冬至養生重點 「「躲」為上」冬季養生要藏陽氣冬藏要藏陽氣!冬天陽氣藏得好,春陽才能煥發出勃勃生機。
  • 冬至 | 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藏養生之道正當時(內附禦寒暖胃食譜快來收藏)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中國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吃餃子成為多數北方中國人冬至的風俗。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省滕州市流行冬至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
  • 【生活零距離】冬至養生三色湯圓
    冬至具備「陽氣始盡」的特點,意味著「陽氣始生」,萬物開始萌動。因此,在冬至吃湯圓,又何嘗不意味著新一年的開始呢?難怪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了。潮汕人在冬節吃「冬節丸」,象徵家庭團團圓圓。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早在順治《潮州府志》就曾記載:「冬至,祭用米圓。」裡面的米圓就是指糯米丸子,也就是冬至丸。潮汕人吃冬至丸的習俗由來已久。
  • 冬至 養生切記「躲」為上!
    而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也是人體陽氣最弱的時節,要學會 「躲」才能養護好體內微弱的陽氣。冬至正值歲末年初,很快就會迎來元旦,此節氣期間多有聚會,切記不要暴飲暴食。因為此時,陽氣最弱,無法幫助身體運化過多的食物。
  • 冬至養生,「一躲二養三固四補」!
    冬至正是「陰陽大變身」的時候,也是人體抵抗力最差的時候,極容易受寒,也極易生病。所以,冬至前後養生的核心就是:「躲寒、躲冷」。防寒保暖,宜勤搓手、常曬背、暖雙足;平日要注意頭部、腳部和頸部的保暖,避寒風,避冷水,避生冷飲食。養生先養心。冬季是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儘量躲是非,就能避免因情緒激動引起的突發疾病了。
  • 冬至到!不同的餃子,養生功效居然不一樣!
    (圖源 @人民日報)今日18時02分,我們迎來冬至節氣。
  • 冬至將至,「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啥意思?今年冬季很冷嗎?看專家權威預測
    已經過完大雪節氣有幾天的時間了,天氣也一天比一天冷,距離冬至節氣的腳步越來越近。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冬季的第4個節氣。
  • 玉屏美麗侗寨:道八溪
    點擊標題下「微玉屏」快速關注了解玉屏,從關注「微玉屏」開始!
  • 秋季滋補湯,養生正當時
    下面,就為大家送上滋補的養生美容靚湯。  紅棗山藥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