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養生:一躲,二補,三忌鹹!

2021-02-18 CCTV4

「冬至」

2018年12月22日

我國大部分地區習慣自冬至起「數九」,每九天為一個小節,共分為九九八十一天 。民間流傳著一首歌謠: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後,陽氣緩緩回升,白天慢慢變長,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時機。所以古時,冬至也喻意為新生命的開始。

 冬至養生重點 

「「躲」為上」

冬季養生要藏陽氣

冬藏要藏陽氣!冬天陽氣藏得好,春陽才能煥發出勃勃生機。而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也是人體陽氣最弱的時節,要學會「躲」才能保護好體內微弱的陽氣。

冬至時節人體的陽氣太弱,所以身體的抵抗力也較差,這時要躲著寒涼,外出時一定要戴圍巾,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風寒的侵襲,才能不感冒生病。

冬季是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躲去是非,就能避免因情緒激動引起的突發疾病。

「保健康,補陽氣」

搓後腰,養陽氣

腰眼為經外奇穴,位於人體腰部第四腰椎棘突左右3~4寸的凹陷處。用手掌搓腰眼和尾閭,不僅可以疏通經脈、強壯腰骨,還能起到固精益腎和延年益壽的作用。

方法:雙手搓熱後,緊按於腰眼處片刻,再向下重推至尾閭部,每日反覆50-100遍。

「飲食鹹傷腎」

過鹹會傷腎,損傷陽氣

冬季養生飲食不宜過鹹,過鹹會傷腎,損傷陽氣。此外,飲食上還要注意不可過食辛辣刺激之物。

冬季進補可食用羊肉、牛肉等溫熱的食物防「三九寒冷」。但不可過食,過食易上火。

此外,冬至時節,天氣寒冷乾燥,導致鼻咽乾燥、皮膚缺水,易上火,別忘補充津液,可食用荸薺、藕、蘿蔔、白菜、獼猴桃、柚子、桔子等滋陰去燥的食物。

 冬至始飲食調養 

「冬季適宜的水果:梨子」

梨是冬季水果中的首選,它含蘋果酸、檸檬酸、磷、鐵以及多種維生素,有潤喉生津、潤肺止咳、滋養腸胃等功能,秋冬季服用最為合適。但是,因為梨性寒冷,脾胃虛寒,消化不良及產後血虛的人,不可多食。

■ 適合的量:一天吃1個梨是營養最易被吸收的。



■ 適合時段:飯後2-3個小時是最適合的。



■ 吃法:可以洗淨直接吃,或者用冰糖和梨切成塊煮冰糖梨水可以潤肺止渴,還可以榨梨汁喝。

「冬季適宜的肉:羊肉」

羊肉偏熱性,冬天吃可以補腎、強身、禦寒。

「冬季適宜的菜:大白菜」

百菜不如白菜。不要小看白菜,它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纖維。

「冬季適宜的主食:紅薯」

紅薯是個寶,冬天吃可以補腎、強身、禦寒。

 冬至後起居調養 

「睡」

早睡晚起

冬天是早睡晚起,越是中老年朋友越要保證七到八小時睡眠。

「動」

10:00-15:00最合適

冬天活動一定要在陽光充分的時候,上午十點到下午三點之間最合適。冬天的陽光有殺毒、補鈣、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作用。

「居」

18-23℃

室內要保持適宜溫度,18~23度之間比較合適。冬天千萬不能太熱了,本來就乾燥,越熱溼氣越蒸發,室內溫度和室外溫度相差很大,也容易感冒。

 冬至後防好疾病 


「防心腦血管病」

溫度下降,中老年朋友容易出現痙攣、心梗。所以天寒地凍時,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一定要注意。

「防消化系統疾病」

暖,不能吃涼的;軟,不能吃硬的;素,儘量吃素的;淡,儘量清淡些;鮮,新鮮的食材。

【本期編輯:郭冉】

來源:綜合網絡整理

相關焦點

  • 冬至養生,「一躲二養三固四補」!
    冬至正是「陰陽大變身」的時候,也是人體抵抗力最差的時候,極容易受寒,也極易生病。所以,冬至前後養生的核心就是:「躲寒、躲冷」。防寒保暖,宜勤搓手、常曬背、暖雙足;平日要注意頭部、腳部和頸部的保暖,避寒風,避冷水,避生冷飲食。養生先養心。冬季是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儘量躲是非,就能避免因情緒激動引起的突發疾病了。
  • 冬至 養生切記「躲」為上!
    而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也是人體陽氣最弱的時節,要學會 「躲」才能養護好體內微弱的陽氣。冬至正值歲末年初,很快就會迎來元旦,此節氣期間多有聚會,切記不要暴飲暴食。因為此時,陽氣最弱,無法幫助身體運化過多的食物。
  • 冬至養生
    冬至是「數九」的開始,冬至養生的首要任務就是做好防寒保暖。
  • 冬至吃餃子?不,我們吃健康又美味的鹹湯圓!
    小時候總聽家裡的老人說:「冬至大過年」。所以每逢冬至,寶哥哥家裡的餐桌都會比往日豐盛一些,一起吃飯的人也會比平時多一點。而且,最重要的是,冬至就可以跟家裡的老人一起包湯圓啦!活動前,社工們跟長者聊起了他們的冬至風俗。包湯圓還是包餃子?吃午餐還是吃晚餐?大家不同的習慣打開了彼此的話匣子。
  • 冬至養生食譜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起源於春秋時期。這一天太陽直射到地球的南回歸線。冬至後,北半球的氣候進入個最寒冷的階段。
  • 士材節氣養生——冬至
    士材養生第10期整理:王鑫 校對:周軼群 尹浩 唐曉龍
  • 冬至玉屏風,養生正當時
    轉眼間,我們迎來了2018年最後一個節氣,冬至。冬至陰極陽生,也就是說陰氣會盛極而衰,陽氣則自此開始旺盛。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 冬至(2018-12-22)
    一年當中最要命之節氣,此節一陽來復,陰陽轉換之際暗藏殺機,故「冬至」前後死人多,老人要格外慎重。
  • 【冬至】冬節暝頭長,搓三升米圓天未光
    【冬節暝頭長,搓三升米圓天未光】冬至夜晚長  ,冬至有搓圓習俗。昨晚,你搓圓子了嗎?冬至這一天,還有「吃圓添歲」一說。泉州習俗是早晨要煮冬至圓敬奉祖先(敬公媽),還有吃冬至圓。吃了冬至圓,就又大了一歲!
  • 【生活零距離】冬至養生三色湯圓
    我們潮汕有這樣一句民諺「冬至丸,一食就過年」,俗稱「添歲 」,這句話表示年雖還未過,但大家已加了一歲。冬至具備「陽氣始盡」的特點,意味著「陽氣始生」,萬物開始萌動。因此,在冬至吃湯圓,又何嘗不意味著新一年的開始呢?難怪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了。潮汕人在冬節吃「冬節丸」,象徵家庭團團圓圓。
  • 冬至過後,養生重在補腎固陽
    冬至養生,重在補腎固陽關於冬至,古人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至大如年」的說法,無論是身處北方還是南方,冬至都是傳統意義上養生的重要節點,此時精心調養、合理膳食、運動得當,可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中醫認為冬氣應於腎,養腎精、護腎氣是冬季養生的一大重點,尤其大雪過後天氣寒冷,腎氣最易不暢。
  • 二十四節氣|冬至節氣日 藥膳養生時
    我們來看看古人怎麼看待冬至養生的,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的《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指出「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坼,勿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極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 今日冬至!吃什麼餃子最養生?哪些事兒千萬不能做?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至吃什麼餃子最養生?冬至哪些事兒千萬不能做?快和小編一起看一看吧!冬至這天北京食俗是什麼呢?其實就是:吃餛飩+吃餃子一提到牛,就有牛氣沖天的感覺,吃了牛肉餡餃子,就能遇牛市,當牛人!羊:即廣大,眾多,比海還廣闊。希望發洋財,廣發財。「棗」與「招」諧音,招財,意為財源滾滾來。野:野外,或為意外。綠色、健康的意外之財叫做野財。
  • 今日冬至 | 汪博士說節氣養生
    ►汪博士說冬至養生今天是冬至節氣。在唐宋時期,新的一年就是從冬至這一天開始的。
  • 扶陽冬至湯--冬季養生首選
    冬至一陽初生,是一年中陰陽轉換的關鍵時節,人體亦處於陰陽變換的重要階段,所以說保護身體微微生發的陽氣就很必要,這個時候進補,是最佳的時節。
  • 冬至到!不同的餃子,養生功效居然不一樣!
    (圖源 @人民日報)今日18時02分,我們迎來冬至節氣。
  • 冬至養生食譜及節日問候!
    冬至冬至,幸福必至。裝滿好運,平安開道。拋棄煩惱,快樂擁抱。存儲溫暖,寒冷趕跑。釋放心情,與你微笑。傳遞簡訊,也很美妙。冬至快樂。冬至大如年,佳節合家歡。北方冬至餃子夏至面,冬至的餃子身體暖。烹狗宰羊肉,驅寒又保健,來年好運盼。南方家家做湯圓,知是冬至天。冬至節快樂!冬至到,進九天。天至寒,漸變暖。晝至短,終會延。冬至日,吃水餃,家合歡,人康健。
  • 今日冬至|願這冬日如你,永遠豔陽高照、滿懷溫暖
    「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在安徽合肥,冬至吃麵的風俗與節氣、氣候、農事有關。在滴水成冰的嚴冬,吃一碗熱騰騰的雞蛋掛麵,才算是過了一個冬至。在臺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如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
  • 生活|今日冬至數九寒天正式開始❆冬至到,餃子俏!!帶你看看世界各地不同的餃子
    季節特點冬至是天文意義的冬天的開始,冬至一到表示寒冬到來,從這一天開始數"九"。冬至當天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從冬至之後白天一天比一天變長。冬至是古時的一個重要節日,每逢這一天都會放假一天過"冬節",故有"冬至如年"的說法。衣食住行冬至時陰陽交替最具有養生意義。民間有"冬至進補,春天打虎"的養生諺語。正如一天中在子時(晚上11:00-凌晨1:00)陰陽交替,冬至是一年陰陽交替循環的節點。如果此時保養不好,會影響整個一年的健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