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進補看體質,燥熱切莫亂補

2021-02-12 前後生活

一年當中最寒冷的一段日子,已經來臨,天氣風雪交加,寒意逼人。

這一時節,朋友們普遍重視食補

羊肉火鍋、燉雞、燉排骨等紛紛端上餐桌


但在生活中,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是可以補的,但有些人則不行,需要看體質。例如虛寒體質者可補,燥熱體質若隨意用補藥,則易產生反效果,沒有補好身體,卻「補」進了病邪。

在進補的同時,要注意是否

患有心臟病、高血壓、感冒、尿道炎

化膿性皮膚炎等病症



如果有的話,則要小心應對。因為感冒、各種炎症,在中醫上認為是「火」。在上火的時候進補,自然無法取得有益健康的作用,反而有可能加重病情。

體質虛寒的人,是適宜進補的



所謂「虛寒」是陽氣虛衰的一種表現,大多因為先天稟賦不足、飲食勞倦、久病虛損等原因造成,常見四肢冰冷、倦怠、面白神倦、腰膝酸軟、脈虛弱等表現。

從上古的周朝開始,古人就在冬季將冰存進冰窖,待到夏日時取出,以供冰鎮食品或獲得涼涼的冷氣。這也是只有上層貴族才能享受到的高級待遇。

而當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大家通過冰箱、空調,也能夠輕易地享受到冰與冷氣了。夏季天氣炎熱、潮溼,許多人喜食冰冷瓜果、常吹冷氣,再加上現代人生活壓力大,飲食不節,日夜不分,使得許多人成為虛寒體質。像女性易手腳冰冷、老人血壓較低等,多屬虛寒體質。

屬腎陽虛者


可食用桂附地黃丸、右歸丸、人參芝麻粥、枸杞首烏粥。

老年人則可用杜仲、菟絲子、肉蓯蓉等藥搭配使用。

屬脾陽虛者


可食用理中湯、人參山藥粥,四肢冰冷可用四逆湯。

若為氣血兩虛,可用八珍湯或十全大補湯。

是藥三分毒


以上方劑藥物,要經醫師確診後,方可隨症加減用藥,不可擅自作主服用。

<END>

圖片來源:網絡

編輯  /  STY

相關焦點

  • 冬天進補分體質 切勿補錯身
    但是,中醫師陳潮宗提醒,進補需依不同體質做調整,中醫將人體體質大略分為5種,包括:氣虛者、血虛者、陰虛者、陽虛者、燥熱者,根據不同的體質選擇不同的食物來進補,才是最上策!在進補期間,還要嚴格控制食用量,避免出現補過頭的情況。
  • 養生有道:燥熱體質不宜吃太補
    其實這樣的體質被成為「燥熱體質」,專家提醒,燥熱體質的人不宜吃太補,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下這是為什麼吧。 燥熱體質與虛寒體質是相反的2種體質,中醫認為,燥熱體質還可以分為先天燥熱以及後天燥熱,夏季經常暴露在太陽底下工作的人也屬於燥熱體質的一種
  • 燥熱型體質冬天如何養生?
    核心提示:中醫講求辨證論治,觀病會從「望聞問切,陰陽表裡寒熱虛實」四診八綱,進行分析歸納,若簡單以體質來說,則分為寒性及熱性兩種。
  • 【養生】冬天非補不可?女熱補男溫補大不同
    冬令進補也是中醫用來調養虛弱體質者的方法,又可暖身應付寒冬,以及儲備隔年身體能量的好時機,歷經數千年而不衰。特別是進補男女大不同,除需依個人體質外,建議可掌握「女熱補、男溫補」原則進補。▲進補男女大不同,除依體質外,中醫建議可掌握「女熱補、男溫補」原則。
  • 冬令進補,不治已病,治未病
    冬天還沒有生病的時候進補,一方面可以溫暖身體的陽氣,避免感受寒邪侵襲;一方面也可以儲藏能量,以備春天的時候的身體活動運用。這是中醫四時養生的方法之一,也是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就像俗諺所說「補冬補嘴空」,不僅犒賞家人一年的辛勞,也有養生的意義。例如大家冬天常常吃的麻油雞、四物雞湯、人參雞湯、薑母鴨、當歸羊肉、十全大補排骨湯等等,這些都是可以讓身體溫暖的藥膳。
  • 冬至補四神湯,中醫師:顧脾胃
    俗語說:「冬令進補,開春打虎」,但中醫師認為,寒冬進補不是人人都適合,中醫將藥膳分為溫補、平補、清補(涼補)三種;體質虛寒則溫補,不虛則平補,燥熱則清補
  • 冬季切忌峻補壅補,應該補瀉結合
    到了冬天,民間歷來有補冬的習俗,諺語「冬季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不過補冬也不能亂補,中醫認為虛者補之,實者瀉之,非虛證病人不宜濫用補藥,虛證又有陰虛、陽虛、氣虛之分。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幾種常見體質類型人群的個性化冬季進補方法~痰溼質人群以中老年、男性人群居多,平時偏愛甜食、肉食,喜歡睡覺、不喜歡運動。體形肥胖、腹部肥滿而鬆軟、易出汗、且多黏膩,經常感覺臉上有一層油。前面我們提到非虛證病人不宜濫用補藥,溼熱體質和痰溼體質就是屬於非虛證的病人,這類人群冬季切忌峻補壅補,應該補瀉結合。
  • 冬至進補,該補哪兒?
    大自然植物體內無形的能量自夏至開始收藏,即所謂夏至一陰生,經歷半個夏天、一個秋天、半個冬天的收藏,無形能量已收藏至極,自冬至開始外洩,很多植物的根過了冬至,便開始在土裡面慢慢發芽,等到春天來臨,則破土而出。
  • 腫瘤專家私藏的進補秘方:多宜緩補,不宜急補
    有些人總認為生病了身體就會發虛,特別是化、放療、手術以後,癌症病人體質虛弱,胃口變差。處在虛弱的情況下,患者和家屬想著通過急補的方式補充體質,有的家屬更是每天給患者吃人參、鹿茸、冬蟲夏草.「這種補法並不利於腫瘤患者身體的恢復。」李配富說,冬蟲夏草性味甘溫,補肺益腎;人參大補元氣,生津安神,但品種多,功效不同;鹿茸甘鹹溫,壯腎陽,補精髓,強筋骨。
  • 冬至後進補、補不進去?5碗湯,專調脾胃各種「虛」!
    對於脾胃氣虛的人來講,冬天進補的重點應是先健脾益氣,儘量搭配甘溫補氣的藥物,促進脾胃的運化功能,才能更好地吸收與調養身體。如果不注重健脾補氣,過食或者誤食滋膩的食物,不但沒有達到進補的目的,還會加重脾胃運化的負擔,出現腹脹、不能消化,甚至拉肚子等不適。所以吃膏方進補前,應該先服用有「進補開路方」之稱的健脾胃中藥。
  • 冬令進補,可以選用十全大補湯
    冬令進補,其潛臺詞就是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養、積蓄的最佳時機。在我們傳統飲食習俗中,有一個特殊意義的詞語叫「補冬」。漢族人以冬至為補冬之始,一般家家戶戶要殺雞宰鴨或買羊肉,以備過冬,而富貴人家更在烹飪的過程中加入當歸、人參等藥物燉食,增加滋補的效果。
  • 保胃健康 | 冬至後進補、補不進去?5碗湯,專調脾胃各種「虛」!
    對於脾胃氣虛的人來講,冬天進補的重點應是先健脾益氣,儘量搭配甘溫補氣的藥物,促進脾胃的運化功能,才能更好地吸收與調養身體。如果不注重健脾補氣,過食或者誤食滋膩的食物,不但沒有達到進補的目的,還會加重脾胃運化的負擔,出現腹脹、不能消化,甚至拉肚子等不適。所以吃膏方進補前,應該先服用有「進補開路方」之稱的健脾胃中藥。
  • 冬季進補,別讓進補變傷身!
    可這補了又補,身體沒見強壯,腰圍卻粗了一圈,而過多的脂肪堆積又往往成為心腦血管病、癌症等「推手」!因此,冬季進補,千萬別瞎補!冬季進補怎麼吃?減鹹增苦腎為先天之本,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內藏「真陰」、「真陽」。
  • 關於女性在冬天補身體的禁忌事項
    ,那日常的很多飲食種類的使用當中可以,了解到進補的一些症狀,對於我們身體來說非常的有好處,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女性在冬天補身體的禁忌事項。虛則補,不虛則正常飲食就可以了,同時應當分清補品的性能和適用範圍,是否適合自己。專家認為,進補主要作用是「補虛益損」,而虛又分氣虛、血虛、陰虛和陽虛四種,各有各不同的補法。1、氣虛症,常見症候有精神倦怠、語聲低微、易出虛汗、舌淡苔白、脈虛無力等。氣虛當益氣,此症可選用人參蜂王漿、補中益氣丸、西洋參、黃芪、黨參、山藥等。
  • 補冬不如補霜降,這份養生指南請收好
    霜降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意味著冬天的開始。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足見這個節氣對我們的影響。民間總有諺語,「補冬不如補霜降」,認為比起冬天的進補,霜降時節的秋補會更有效果。不過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進補也要根據個人的體質而定,不能亂補,尤其是老人,如果胡亂進補,不但起不到調養身體的作用,可能還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而對於小孩,則應順節氣轉向收斂、降氣、潤燥。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過渡的開始,最低氣溫可達到零攝氏度左右。
  • 冬至進補,可別太任性了!
    中醫養生認為,冬至時節是「進補」的大好時節。說到進補,很多人都理解為吃營養價值高的「好吃的」。
  • 養身常食「五色粥」,增強體質又進補
    清代著名醫學家王土雄在其著作《隨息居飲食譜》裡面稱,「粥飲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而明代醫家李時珍曾在《本草綱目》中介紹藥粥種類多達62種。在冬季,熱騰騰的粥品總會令人回味無窮。但喝粥也有講究:根據體質的不同,食用不同顏色的粥,可使「冬令進補」達到事半功倍的養生效果。有些人入冬就怕冷,經常出現手足冰涼、頭暈乏力、食慾減退等各種不適。
  • 大寒過後必吃它,比羊肉便宜,比豬肉鮮美…補五臟護血管,還不上火
    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剛過,大寒的意思為天氣寒冷到極點,大寒節氣後的15天,是一年中最危險、最容易生病的時段,同時也是年前最後的進補好時機
  • 進補過度會「傷心」?如何吃才能滋補又養心?
    冬天正是溫補的最好機會,我們可以進食一些溫熱的食物來進補。補身體是好的,一定不可以補太多,要及時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朱曉峰主任:冬季進補一定不要盲目,還是要根據個人的體質,選用不同的一些食療方。材料:枸杞30克、紅棗12枚、幹蓮子60克、雞肉200克功效:補肝腎 明目健脾,偏寒涼的體質選用
  • 四神湯:1碗袪溼健脾胃,虛寒燥熱都適合
    各種體質都可以吃四神湯 中醫強調依據不同體質,進補的藥膳種類也不同,否則不但沒有用,有時反而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