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告家人: 寒性體質怎麼調理,三種中藥溫裡散寒,可調理寒性體質

2021-02-13 倩美搭

寒性體質是國人最常見的體質之一,根據中醫「寒者熱之」的理論指導,應用溫裡散寒為主要功效的中藥可以調理。本文介紹三種可以調理寒邪體質的中藥,可根據自身的情況不同從而選擇合適自己的調理方式。

寒性體質一般來說大都是虛寒,也就是陽氣不足所致,所以說滋補陽氣便可調理寒性體質。

中藥附子可以「補火助陽」

附子

附子出自《神農本草經》,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本草匯言》中記載:「凡屬陽虛陰極之侯肺腎無熱證者,服之有起死之殊功」。

附子能「上助心陽、中溫脾陽、下補腎陽」,是「命門之主藥」。腎、脾、心三個臟腑有陽氣虛弱者,均可使用。

調理寒性體質需要根據情況不同而配伍不同的中藥,如果腎陽不足,常與肉桂、山茱萸、熟地黃同用;調理脾腎陽虛,常與人參、白朮、乾薑配伍;調理心陽衰弱,可與人參、桂枝同用。

附子調理寒性體質,但如果使用不當會有

另外,附子還能祛除關節炎的「寒溼」,《本草匯言》稱之為「通關節之猛藥也」。《本草正義》稱其「為通十二經純陽之要藥」。

附子也有一定的禁忌,根據古籍記載的「十八反」,不宜與半夏、瓜蔞、貝母、白芨、白蘞同用;孕婦慎用;陰虛陽亢者忌用。另外,附子必須經過炮製後使用,過量、炮製不當可能會引起中毒,所以使用附子的時候請正確使用。

乾薑藥食同源,可以調理寒性體質

乾薑

附子含有烏頭鹼,使用不當會引起中毒,那麼我們說說藥食同源而無毒的生薑。生薑據記載有溫裡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的作用。被稱之為「溫暖中焦之主藥」。

調理寒性體質的脾胃虛寒,多與人參、白朮同用;對於哮喘寒證,可以與細辛、五味子、麻黃同用。但需要注意細辛有毒。

生薑的禁忌有:有陰虛內熱、血熱妄行則忌用。

肉桂調理寒性體質,也是藥食同源的佳品

肉桂

肉桂也是藥食同源的佳品,很多人在煲湯的時候喜歡放一些肉桂。肉桂能「大補命門相火,益陽治陰」,是調理命門火衰引起宮寒、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的良藥。跟據記載,肉桂能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通經脈。

肉桂調理寒性體質常與附子、熟地黃、山茱萸同用。

肉桂大補命門相火

對於寒性體質引起的寒凝血滯之閉經、痛經,可與當歸、川芎、小茴香同用;調理風寒溼引起的關節炎,尤其是以寒氣為主者,常與獨活、桑寄生、杜仲同用。

肉桂雖好也有禁忌,陰虛火旺,有出血傾向者和孕婦慎用。不宜與赤石脂同用。

寒性體質是體質中的一類,也非所有的寒性體質都一樣,每個人可以根據自身情況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調理藥物,切莫一概而論。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相關焦點

  • 院士提醒:寒性體質怎麼調理,三種中藥溫裡散寒,可調理寒性體質
    寒性體質是國人最常見的體質之一,根據中醫「寒者熱之」的理論指導,應用溫裡散寒為主要功效的中藥可以調理。
  • 中醫藥谷:寒涼體質如何調理?5個妙招輕鬆應對!
    一般女性朋友寒涼體質的比較多,因為女性朋友陽氣較弱,冬天手腳冰冷,姨媽到來疼痛難忍,這都是寒涼體質的症狀,那麼如果我們是寒涼體質的話,要怎麼進行調理呢
  • 晚餐:最適合手腳冰涼,寒性體質食用的麻油雞
    >
  • 胃脹:脾虛溼氣重及痰溼體質,常用這六味中藥,健脾祛溼又和胃!
    殊不知,這些都與脾虛、水溼較重及痰溼體質等因素有關。那麼,出現上述症狀,我們又應該如何進行調理呢?取茯苓、陳皮、白朮、蒼朮、豬苓、厚樸,六味中藥煮水代茶飲,既能夠健脾利溼,燥溼化痰,又可以理氣和胃,常用於脾胃溼氣較重及痰溼體質等人群。一、茯苓
  • 寒性體質的人冬天該怎麼辦?
    中醫認為堅果性味偏溫熱,有補腎健腦、強心健體、禦寒的作用,而冬季對應的是腎臟,可增強體質。除了幫助身體抵禦寒冷外,它也是健腦、美容、抗衰老的有益食品,所以冬季進補多吃堅果很有好處。4、肉類體寒的人會因為氣血的不足,從而出現抵抗力下降的情況,因此在日常的飲食中,應該多吃一些具有提高人體抵抗力的食物。
  • 三種祛寒飲食方案,溫中暖陽防寒~
    李然是內熱體質,在冬季容易受到侵犯的是外寒,而主持人劉婧是體質本來就寒,沒有感冒也怕冷,這屬於內寒,是陽氣不足,陽虛容易生內寒。陽虛的症狀:胃寒、面色蒼白、四肢厥逆、浮腫、洩瀉等。這三味藥的組成出自張仲景的《傷寒論》,叫四逆湯,主要功效是溫中散寒。
  • 【蒲醫生講保健】經常出現口臭、長瘡的溼熱體質調理(內有食療方)
    調理方法1.起居居室宜乾燥、通風良好,避免居處潮溼,高溫,可在室內用除溼器或空調改善溼、熱的環境。選擇款式寬鬆,透氣性好的天然棉、麻、絲質服裝。保持充足而有規律的睡眠。保持二便通暢,防止溼熱積聚。2.少食羊肉、動物內臟等肥厚油膩之品,以及韭菜、生薑、辣椒、胡椒、花椒及火鍋、烹炸、燒烤等辛溫助熱的食物。
  • 中醫科普:中藥治療靜脈曲張的3個方法
    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快節奏的生活裡,不僅每天要承受巨大的生活壓力,還要承受一定的工作壓力,雙重壓力下就導致很多人患上了靜脈曲張,不過不用擔心。
  • 【體質九講】之陰虛體質養生保健
    陰虛體質的人大多性格表現得比較外向,在生活中動作十分敏捷,反應也比較快。不過陰虛體質的人大多自制力比較差,有喜動、多動的表現,常常表現得比較亢奮,而且性格上也有急躁、易怒等表現。  陰虛體質的人體溫比常人要更高一些,手足心常常有發熱的感覺,臉部常常有烘熱感,因此夏季很喜歡踩涼地板。這類人容易口舌乾燥,很容易出現口渴的症狀,喜歡喝冷飲。
  • 燥熱型體質冬天如何養生?
    核心提示:中醫講求辨證論治,觀病會從「望聞問切,陰陽表裡寒熱虛實」四診八綱,進行分析歸納,若簡單以體質來說,則分為寒性及熱性兩種。
  • 大雪◎己亥| 體質節氣養生__溫養脾腎,用熱遠熱,藏陽固本~
    溫養脾腎,藏陽固本,疏肝降膽,宣通心肺。今年氣候對人體最大的影響就是土運不及,全年脾胃都是養生調理的重中之重。脾土太弱不能正常制約腎水,腎水封藏容易受到影響。下焦陽根不足,根本動搖則會產生許多虛火上浮的失衡,如腿腳冰涼、脫髮、口腔潰瘍、頭疼頭暈、煩躁失眠等。
  • 該吃什麼調理呢?
    一、陰虛火旺症狀1、身體消瘦陰虛者胃火旺,能吃能喝,但代謝快,怎麼吃也不胖
  • 腳底冰涼的人該如何去調理
    而很多女性都有氣血虛弱的症狀,到了冬天,腳涼的症狀會更加嚴重,這時候他們就要好好的調理了。1、腳總是涼是怎麼回事血和腸胃病患者,營養缺乏者或甲狀腺功能減退引起全身或者局部血液循環不良者,或者肢體末梢血液循環障礙,都會導致手腳冰涼。特別是女性經期孕期和產期,由於體虛,更容易引起手足冰涼。經常、長期的手腳冰涼,可以稱為「冷寒症」。
  • 冬天進補分體質 切勿補錯身
    但是,中醫師陳潮宗提醒,進補需依不同體質做調整,中醫將人體體質大略分為5種,包括:氣虛者、血虛者、陰虛者、陽虛者、燥熱者,根據不同的體質選擇不同的食物來進補,才是最上策!在進補期間,還要嚴格控制食用量,避免出現補過頭的情況。
  • 【每日一膳】教你做甘溫補益、祛風散寒的滋補湯,蘿蔔牛骨清湯
    關注桑榆婉約開啟樂活老年生活每日一膳 | 冬令進補不宜過急,不妨先調理好腸胃,試試甘溫補益、祛風散寒的滋補湯~廣東省中醫院楊志敏教授今日推薦團隊醫學導師
  • 經期巧用紅糖:化瘀、溫經、散寒
    中醫認為,紅糖性溫、味甘,入脾經,《本草綱目》記載:砂糖(紅糖)具有 「和脾緩肝」、「補血、活血、通淤以及排洩惡露」的作用。  部分女性經期胞宮虛寒,淤血阻滯,經行腹痛,經血量少,血塊較多,經行不暢,對於痛經偏於寒性者,還常伴有畏寒肢冷,面色少華,神疲乏力,甚至吐瀉等症狀。  中醫一般常用溫經散寒,活血化淤,通經活絡之品,因勢利導,促進經血順利排出。
  • 醫院發現:容易出汗的人,一般都是什麼體質?打開天窗說亮話!
    那麼,容易出汗的人,一般是什麼樣的體質呢?聽中醫的回答吧!容易出汗的人,一般都是什麼樣的體形?看完以後,你就知道了!溼熱的體形: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朋友喜歡出汗,通常是因為身體溼熱。通常是溼熱的身體朋友,他們的舌苔更厚,口臭,皮膚油,皮膚黑,頭和背部經常出汗。如果你仍然有吸菸和喝酒的習慣,很容易得到溼熱的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