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膳】教你做甘溫補益、祛風散寒的滋補湯,蘿蔔牛骨清湯

2021-02-17 桑榆婉約
關注桑榆婉約開啟樂活老年生活每日一膳 | 冬令進補不宜過急,不妨先調理好腸胃,試試甘溫補益、祛風散寒的滋補湯~廣東省中醫院楊志敏教授今日推薦

團隊醫學導師:知名養生專家、廣東省名中醫、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楊志敏教授

蘿蔔牛骨清湯

材料:

牛骨約1000克,白蘿蔔1條(約300克),生薑3片,蔥(花)、食鹽、胡椒粒適量。

做法:

(1)白蘿蔔切塊,牛骨焯水,撈起衝掉血沫。

(2)胡椒粒打碎,連同牛骨、生薑一起放入湯煲中,加適量清水煲1小時,再放入白蘿蔔煮半個小時,加入食鹽調味,撒上蔥花即可。

專家點評:

白蘿蔔能化痰消滯、生津下氣,對胃腸道和呼吸道有很好的保護作用,清代的《隨息居飲食譜》更是稱其「百病皆宜,為蔬中聖品也」。搭配甘溫補益的牛骨以及能祛風散寒的姜、蔥、胡椒粉,在提供足夠的熱量下,因為有白蘿蔔消食化積,也不會出現積滯的情況。同時也有助預防風寒感冒以及改善鼻塞流涕、不欲飲食、大便不通等情況,也適合風寒或胃腸型感冒初起時食用。

貼士:

燥熱體質的朋友,姜、蔥、胡椒粉請適當減量哦。

                           蘿蔔的食用功效

1、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蘿蔔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鋅,有助於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2、幫助消化:蘿蔔中的芥子油能促進胃腸蠕動,增加食慾,幫助消化。
3、幫助營養物質的吸收:蘿蔔中的澱粉酶能分解食物中的澱粉、脂肪、使之得到充分的吸收。
4、防癌抗癌:蘿蔔含有木質素,能提高巨噬細胞的活力,吞噬癌細胞。此外,蘿蔔所含的多種酶,能分解致癌的亞硝酸胺,具有防癌作用。

素材來源:網絡

  

素材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每日一膳 | 尋找冬日的暖陽?那就來一碗白胡椒煲豬肚湯吧,溫中散寒,補益脾胃~廣東省中醫院楊志敏教授今日推薦
    【毎日一膳】或湯,或菜,或粥,或糖水,或茶,盡顯嶺南飲食之文化,中醫藥膳之精華。感恩自然所賜予毎一種食材的特性,感恩毎一種食材為人的健康帶來無限的可能。人類在獲得健康的同時,我們更要愛護地球。地球健康,人才能長久健康!
  • 節氣養生|青竹變瓊枝,大雪節氣理肺散寒
    大雪時節可適當做一些有氧運動,使身體強健而防禦寒邪。飲食除要遵循冬季進補的原則,還要重視理肺散寒。民間有「冬吃蘿蔔夏吃薑」的習俗,蘿蔔可潤肺化痰、消食下氣,用蘿蔔和羊肉一起燉,即可潤肺又可進補。在這個季節感冒,可用紫蘇泡水喝,蘇葉是辛溫發散之品,入手太陰肺經,可溫肺降逆,止喘定嗽,用來緩解外感風寒所致的咳嗽。推薦藥膳:人參胡桃湯《嚴氏濟生方》:人參6g(可用黨參、太子參代替)核桃仁30g,大棗7枚,生薑5片,將人參、核桃仁、生薑一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去渣取汁,再在藥渣中加水煎取藥汁。將兩次藥汁合併即成,可補益肺腎,納氣定喘。
  • 【每日一膳】牛年大吉,「抓」住機遇!給家人做一道保健又美容的藥膳~藥膳鳳爪
    每日一膳 | 牛年大吉,「抓」住機遇!給家人做一道保健又美容的藥膳~廣東省中醫院楊志敏教授今日推薦團隊醫學導師:知名養生專家、廣東省名中醫、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楊志敏教授【毎日一膳】或湯,或菜,或粥,或糖水,或茶,盡顯嶺南飲食之文化,中醫藥膳之精華。感恩自然所賜予毎一種食材的特性,感恩毎一種食材為人的健康帶來無限的可能。
  • 感冒別急著吃藥,這樣做一天就好,醫生都誇有效!
    今天小萌萌教你幾招緩解感冒症狀不用吃藥更不用打針輕鬆應對感冒!其實預防很簡單,有時候一個動作就能讓你遠離感冒,一起來聽聽專家怎麼支招吧~視頻來源:一分鐘談健康其實這個動作很簡單,就是先將肩膀抬起,然後放下,這個動作做三十下為一組,一天可以做兩次,每天只花十分鐘,再也不擔心感冒染上身!
  • 冬吃蘿蔔夏吃薑,孕婦秋天喝什麼?——常喝紅衣更健康!
    民間早有「冬吃蘿蔔夏吃薑」的說法。
  • 經期巧用紅糖:化瘀、溫經、散寒
    中醫認為,紅糖性溫、味甘,入脾經,《本草綱目》記載:砂糖(紅糖)具有 「和脾緩肝」、「補血、活血、通淤以及排洩惡露」的作用。  部分女性經期胞宮虛寒,淤血阻滯,經行腹痛,經血量少,血塊較多,經行不暢,對於痛經偏於寒性者,還常伴有畏寒肢冷,面色少華,神疲乏力,甚至吐瀉等症狀。  中醫一般常用溫經散寒,活血化淤,通經活絡之品,因勢利導,促進經血順利排出。
  • 試試這2道補益氣血,祛風散寒的食療佳品~
    中誠點評:巴戟天味辛甘,性微溫,具有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溼的功效。現代藥理學研究表示,巴戟天有抗疲勞、增強機體免疫的功能。鴿肉味鹹性平,有滋腎益氣、補血調經的功效。桂圓肉養血安神;紅棗益氣補血;生薑胃中和胃。整個燉湯溫陽補腎、補益氣血,尤其適合冷天進補食用。
  • 【每日一膳】想在寒冬進補又擔心上火?教你做馬蹄竹蔗浸羊肉片
    關注桑榆婉約開啟樂活老年生活每日一膳 | 想在寒冬進補又擔心上火?這款清補湯水性味平和,不妨嘗嘗!
  • 健脾固肺、祛溼化痰,教你做健脾固肺湯
    「 南方美食特搜,與你共享健康優質生活  」每日一膳 | 這款湯膳能健脾固肺
  • 養生以齊家:十月蘿蔔小人參,化痰清熱下氣寬中
    蘿蔔,又叫「萊菔」,我們這裡主要說的是白蘿蔔(其他還有的紅蘿蔔、胡蘿蔔等等,會放在以後的欄目中討論)。蘿蔔所含營養十分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比梨和蘋果高出近10倍。 中醫認為,蘿蔔性平,味辛、甘,入脾、胃經,具有消積滯、化痰清熱、下氣寬中、解毒等功效,主治食積脹滿、痰嗽失音、吐血、衄血、消渴、痢疾、偏頭痛等。
  • 【每日一膳】三葉潤燥茶:養陰清肺的功效,可緩解乾燥引起的乾咳、鼻咽幹痛等.
    秋風、秋雨、落葉、悽涼,常給人一股肅殺之氣,尤其是天氣突變時,令人生愁。
  • 冬季溫陽散寒第一方:當歸生薑羊肉湯
    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作用。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閉經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溼痺痛、跌扑損傷、癰疽瘡瘍。當歸含維生素B12和鐵、鋅等多種微量元素,有抗貧血作用。
  • 胃脹:常常胃痛難忍,中醫教你幾招,溫中散寒健脾益胃
    溫灸肚臍、上、中、下脘穴(臍上5、4、2橫指),可健脾益胃,改善脾胃虛寒。6. 中藥治療原則以溫中散寒、通絡止疼為要,臨床常用附子理中湯、小建中丸、黃芪健中湯等。
  • 蜂蜜、蘿蔔、百合如何治療咳嗽你知道嗎?
    有時候還愛把蜂蜜和檸檬一起泡的,可是很多女性都不知道蜂蜜可以和蘿蔔一起泡的,並且效果也是很多的。這是因為蘿蔔是有較強的抗菌作用的。姜的功效:外感風寒、鼻子不通氣、流清鼻涕、頭痛發燒或被雨淋後發冷。大棗。特點是維生素含量非常高,有「天然維生素丸」的美譽,具有滋陰補陽,補血之功效。用料:白蘿蔔5片、生薑3片、大棗3枚、周連福土蜂蜜30克。
  • 素養時光 | 冬至最宜補益五臟,芋頭扣豆腐和青稞紅棗粥滋補有度
    食養顧問:廣東省中醫院楊志敏教授及「每日一膳豆腐味甘性寒,是補益清熱養生食品,常食可補中益氣、清熱潤燥、清潔腸胃。脾胃不好的朋友還可以在烹飪時加點香氣馥鬱、溫中祛寒的桂皮,讓養護脾胃事半功倍。桂皮味辛、甘,性熱,歸腎、脾經。能增進食慾、溫腎壯陽,除此之外,桂皮還能鎮靜、降溫、降壓、祛痰止咳。嘗一口軟軟糯糯的桂皮芋頭扣豆腐,滿口醬香。芋泥、豆腐入口即化,給寒冷的冬日增添一抹清香與柔軟。
  • 【養生】冬季陽氣弱,手把手教你把陽氣補養起來!
    起居——早睡晚起冬季宜「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應早睡晚起,不要擾動陽氣而破壞人體陰陽轉換的生理機能。如羊肉、牛肉、雞肉、甲魚、板慄等,這些食物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熱量多,可溫中暖下、補氣生血,禦寒效果較好。另一方面,可多食養腎食材。腎陽虛者,可多食山藥、芡實、黑豆、胡桃、鹿茸、海馬、杜仲、肉蓯蓉等;腎陰虛者,可多食海參、芝麻、枸杞子、桑椹、何首烏、銀耳等。
  • 祛風除溼,舒筋活絡就找它:黑紅菇
    【性 味】味辛、微鹹,性溫。【功能主治】祛風除溼,舒筋活絡。主風寒溼痺、腰腿疼痛、關節痛,手足麻木、四肢抽搐。可治筋骨不適。亦可用治毒菌中毒,福建民間用來治療痢疾。此菌是「舒筋丸」主要原料蘑菇的種類之一。
  • 養生食膳∣天冷喝碗暖胃湯
    加大米煮為稀粥,每日1次,連續吃3-5天。此湯可以調理胃寒的病症,具有健脾開胃、祛風散寒、溫中止痛的作用。胡椒20克,生薑3片,紅棗6個,豬肚250克。胡椒是健胃、暖胃的之佳品。豬肚用食鹽搓擦,用水洗淨。紅棗去核,生薑去皮、切片。中火煲兩小時,調味即可。此湯具有健脾補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