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冬季,不少人反映腦袋遭遇了點麻煩,出門就頭疼,坐下便頭暈,待在家中也會莫名的頭頂發涼。
「風為陽邪,其性清揚,頭頂之上,唯風所到」。意思是說,風邪大都是侵犯人體上半身,風的本性是向上吹的,頭頂是人體的頂端,最容易受到風邪的侵擾。
人的頭部是神經中樞的所在地,頭部的皮膚很薄,但密密麻麻布滿了許多血管,一遇到外界寒冷刺激,血管便會收縮,血壓升高,就容易引起麻木、頭痛。
其次在寒冷環境下,人體皮膚肌肉不知不覺緊縮,血管,特別是相對暴露的項頸部肌肉繃緊,直接影響椎基底動脈對大腦枕葉的供血,腦供血不足,自然就會覺得頭暈。冬季頭涼者,懼寒怕冷,多是由於陽虛。自身陽氣不足,經絡氣血於堵導致人體溫煦功能減弱,陽氣無法抵達四末,故而手腳冰冷,再嚴重一點就會感覺頭頂有風吹過一樣的發涼發寒。
頭為諸陽之會,分布了許多血管,毛髮也最旺盛,頭部的禦寒能力很強,但人體熱量也最容易從頭部往外大量損耗
1、冬天外出時儘量系圍巾、戴棉帽
避免溫度差太大、身體來不及適應誘發頭疾。鍛鍊時也應穿戴外套帽子,避免運動時血管擴張接觸冷空氣,導致血管調節不良。
2、冬天洗完澡後,應迅速保暖
避免因浴室內外溫差過大而引發的頭痛,洗完澡後頭部不接觸寒冷的空氣,就不容易發生頭部不適症狀。
3、女性冬天洗頭要注意頭部保暖
因為乾燥的頭髮可讓空氣保持在髮絲間隙,隔絕外界溫度,所以洗頭後應及時吹乾蓬鬆。
明代醫家張景嶽有云:「凡通體之溫者,陽氣也。一生之活者,陽氣也。五官五臟之神明不測者,陽氣也。」冬天所以容易頭疼,是因為人的身體受到寒冷影響,氣血瘀滯,陰盛陽衰。
灸者,乃艾之火攻,能壯人陽氣,益人真陰
寒冷天氣艾灸,更可補足陽氣,溫通經絡、補養氣血、祛溼散寒,改善虛寒體質,對冬季溫暖頭部,緩解頭疾十分有效。
還可使經脈與血液得到疏通,體內熱氣暢通無阻的流轉身體四肢,渾身通暢溫暖。
頭疼除了艾灸阿是穴外,以下穴位也必須兼顧。
1、百會穴:比起揉太陽穴,揉眉心,揉印堂,此穴對頭疼眩暈的緩解有位有效。
2、風池穴:風池穴是頭部首善之穴風府穴的重要保護,灸此穴可阻止風邪上頭,侵害頭部。
3、大椎穴:此穴有疏風散熱的功效,對風寒、陽虛,血虛皆有大益。
4、合谷穴:此穴居於虎口,為人身氣血之大關,有鎮靜止痛、通經活絡、醒腦開竅之效。
5、太衝穴:太衝穴主在靜人心神,調和陰陽,補充氣血,亦可疏導情緒,安神定氣。
冬季不論有沒有頭疼頭涼此類症狀,我們都應該做好禦寒保暖工作,防患於未然,尤其是一年中天氣最冷的這段時間更須注意。
向專業學習
回歸正道經營
做基礎養生普及率
唯魅麗繡5E精準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