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哮喘
取穴:風門、肺俞、至陽、次髎、命門、腎俞、腰陽關、關元俞、神闕等區域。
施灸方法:先用兩根艾條一起在這些穴位,從上到下逐步艾灸一遍,這個時間大約是5-10分鐘左右,再有氣感明顯的穴位要多停留一會,這個手法是以激發經氣為主,溫熱局部氣血,開通經絡。
6.類風溼性關節炎
取穴原則:類風溼局部施灸 以阿是穴(即敏感點為主),另外加腎腧,神闕,中脘。
施灸方法:開始灸的一段時間內,只灸病患局部,和腎腧區,每日一次,待局部症狀明顯緩解後,這幾個部位酌情輪流施灸。長期堅持,必有效果。
7.頸椎病
取穴:主穴:風池,天宗,肩井 輔穴:大椎,風府,曲池,合谷。
施灸方法:溫和灸以上穴位,每穴10-15分鐘,每天一次,10天為一個療程,中間可休息兩三天。
8.虛寒性胃痛
取穴:胃經合穴足三裡,脾、胃之背俞穴脾俞、胃俞,胃經募穴中脘,
施灸方法:溫和灸以上穴位,每穴10-15分鐘,每天一次,10天為一個療程,中間可休息兩三天。
9.凍瘡
穴位:合谷穴(位於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近第二掌骨之中點處)、足三裡穴。
施灸方法:選準穴位後,點燃藥用艾條,對準愛發凍瘡處,各懸灸3~5分鐘,以局部皮膚潮紅色為度。若凍瘡在上肢或耳朵,必須加灸合谷穴3~5分鐘;若凍瘡在下肢,必須加灸足三裡穴3~5分鐘。艾火與皮膚的距離,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熱度為佳。注意不可灼傷皮膚。用本法連續艾灸3天,凍瘡不再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