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白穴:保護眼睛的穴位

2021-02-12 穴位祛百病

    陽白穴取穴方法

    陽白穴的位置:患者一般採用正坐或仰靠、仰臥的姿勢,目正視,瞳孔直上方,離眉毛上緣約二釐米處。
 
    「陽白穴」。「陽」,天部也,氣也。「白」,明亮清白也。該穴名意指膽經的溼冷水氣在此吸熱後脹散。本穴物質為本神穴傳來的天部溼冷水氣,由於在下行的過程中不斷吸熱,水溼之氣還未進入本穴就己受熱脹散化為陽熱風氣並傳輸於頭之各部,穴內的天部層次變得明亮清白,故名「陽白穴」。

    按揉陽白穴,可緩解眼部不適

    很多人有過這樣的經歷:不明原因地感覺眼睛一片模糊,同時,伴有眼睛疼痛或者眼皮跳動,多數人還會感覺前額部疼痛或眩暈。

    如果遇到這種情況,除了及時去醫院查明原因以及時治療外,按揉幾下陽白穴可以即刻緩解。

    陽白穴位於額頭兩側,眼睛上方,按揉此穴不但能緩解和治療頭痛,同時,對眼睛也有保護作用,經常按揉,不但可避免前頭痛,還能保護眼睛。

    按揉陽白穴,清除肝膽之熱

    本穴歸於足少陽膽經,可清肝膽之熱,具有祛風通絡、息風止痙、清熱鎮驚之功,主治頭痛、目眩等。

    現代醫學新用法

    現代醫學常用於治療神經系統疾病,如神經性頭痛、三叉神經痛、面癱、眼瞼下垂、眩暈、癲癇;頭項疾病,如頭痛、頸項強痛;其他,如胸脅痛、夜盲。

    操作方法

    正坐,舉起雙手,指尖向上,掌心向內,以中指或食指指腹輕輕地點揉陽白穴,點揉時指腹緊貼皮膚,不能與皮膚表面形成摩擦,點揉該穴時力度要輕柔、滲透。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3~5分鐘,一般雙側陽白穴同時點揉。


⊙版權聲明:部分內容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註: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相關焦點

  • 四白穴:護眼、美白的特效穴位!
    白,可見的顏色、肺之色也。該穴名意指胃經經水在本穴快速氣化成為天部之氣。本穴物質為承泣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其性溫熱,由地部流至四白時,因吸收脾土之熱而在本穴快速氣化,氣化之氣形成白霧之狀充斥四周,且清淅可見,故名。
  • 睛明穴:眼睛輸送氣血的第一要穴
    睛明穴的位置:睛明穴位於眼部內側,內眼角稍上方凹陷處。(位於人體面部,目內眥角稍上方凹陷處。)    「睛明穴」:「睛」,指穴所在部位及穴內氣血的主要作用對象為眼睛也。「明」,光明穴之意。睛明名意指眼睛接受膀胱經的氣血而變得光明穴。本穴為太陽穴膀胱經之第一穴,其氣血來源為體內膀胱經的上行氣血,乃體內膀胱經吸熱上行的氣態物所化之液,亦即是血。膀胱經之血由本穴提供於眼睛,眼睛受血而能視,變得明亮清澈,故名「睛明穴」。    睛明穴主治視物不清、眼睛紅腫、近視、色盲、夜盲、內眥癢痛等眼部疾病。此外,還對風寒頭痛有用。此穴不宜灸。
  • 穴位按摩——眼睛保健 提高視力,緩解眼不適
    為什麼不從娃娃抓起,從還沒有出現近視的時候,就給予孩子保護呢?穴位密碼 按摩眼部主要穴位:攢竹穴、魚腰穴、四白穴、瞳子髎穴               瞳子髎穴的位置:瞳子髎穴位於面部,眼睛外側一釐米處。目外眥外側0.5寸凹陷中。取穴時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
  • 大迎穴:面部美容要穴
    點上面「穴位祛百病」即可關注每天和大家一起分享穴位祛病療法,讓大家不花一分錢通過穴位療法得到解決
  • 四白穴:散發脾熱【點睛之穴】
    定位方法:取穴時通常採用正坐或仰靠、仰臥姿勢,四白穴位於面部,雙眼平視時,瞳孔正中央下約二釐米處(或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處)。四白穴的主治病症為:指壓該穴道,能提高眼睛機能,對於近視、色盲等眼部疾病很有療效。
  • 太白穴:人體的補中益氣丸,最強健脾穴!
    從五行上看,脾屬土,所以足太陰脾經又稱土經,作為脾經上的穴位太白也屬土。「太白」為古代星宿之名,傳說此星有平定戰亂、利國安邦之能。「太」,同大,為廣大、寬闊之意;「白」,意晨曉東方泛白,太白星即為啟明星。該穴是脾經要穴,善於升脾陽清氣,令人有晨起頭目清爽感,以物示意,故名太白。
  • 睛明穴:教你一招,恢復視力的奇穴!
    手足太陽、足陽明、陰蹺、陽蹺五脈交會穴。主治目赤腫痛,憎寒頭痛,目眩,迎風流淚,內眥癢痛,胬肉攀睛,目翳、目視不明,近視,夜盲,色盲。該穴主目視不明,故名睛明;用手指按在穴位上擠壓、上下移動,可以感覺到鼻粱深處有隱痛。臨床上常用按摩此穴位以解除眼睛疲勞,預防近視眼。
  • 巨髎穴:冷降胃濁
    【穴名解說】 巨髎穴,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足陽明胃經。手足陽明、陽蹻之會。足陽明胃經與陽蹺脈交會穴,蹺脈足陽明之會。   1、巨髎穴。巨,大也,形容穴內氣血場覆蓋的區域巨大。髎,孔隙。該穴名意指胃經天部濁氣化雨冷降歸於地部。
  • 太白穴:保護脾臟,祛除脾虛
    太白穴的位置:太白穴位於足內側緣,當第一蹠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蹠骨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太白穴」。「太」,大也。「白」,肺之色也,氣也。太白穴名意指脾經的水溼雲氣在此吸熱蒸升,化為肺金之氣。本穴物質為大都穴傳來的天部水溼雲氣,至本穴後受長夏熱燥氣化蒸升,在更高的天部層次化為金性之氣,故名「太白穴」。大白名意與太白穴同,大,通太。    按揉太白穴,遠離脾虛煩惱    人體的脾出現問題時,多表現為大便稀溏或便秘、腸鳴、腹脹、胃痛等。
  • 溫溜穴:驅寒要穴!常年手腳冰涼的人必看~
    溫溜穴:
  • 【自我保健】眼睛酸又痛,按摩這3個穴位可緩解,學一學!
    廣東藥學院附屬第三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齊興國指出,眼周有非常多的穴位都與眼睛相關,按照中醫的理論,眼周按摩刺激了這些穴位並通暢經絡,自然能有效緩解視疲勞。適當進行眼周穴位按摩,可以改善眼部血液循環,使眼肌得到放鬆,按摩眼神經增加舒適感,對緩解視疲勞非常有效。 一.
  • 肝氣鬱結者的福音:膽經合穴,灸一穴可養生排氣
    xue)別名:筋會穴,陽陵穴取穴方法:位於膝蓋斜下方,小腿外側之腓骨小頭稍前凹陷中。穴位解析:(1)陽陵泉。陽,陽氣也。陵,土堆也。泉,源源不斷也。該穴名意指膽經的地部經水在此大量氣化。本穴物質為膝陽關穴飛落下傳的經水及膽經膝下部經脈上行而至的陽熱之氣,二氣交會後,隨膽經上揚的脾土塵埃吸溼後沉降於地,膽經上部經脈落下的經水亦滲入脾土之中,脾土固化於穴周,脾土中的水溼則大量氣化,本穴如同脾土塵埃的堆積之場和脾氣的生發之地,故名。陽陵名意與陽陵泉同。(2)筋會。筋,肝膽所主之風也。會,交會也。筋會名意指膽經的天部風氣在此匯合。
  • 穴位:神奇的"養老穴"!按上一季,老年病跑光光
    每日一穴翻了眾多穴位養生書,您是否有這樣的困惑:穴位到底在哪裡,怎樣才能找準?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這樣用穴位嗎?按摩多久才有效果?
  • 找準穴位,自我調節「降降壓」
    這四關可不是一個穴位的名字,而是四個穴位。明代楊繼洲所著《針灸大成》記載:「四關,即兩合谷,兩太衝是也。」即合谷、太衝左右各一,共四個穴位。//合谷穴位置:大拇指的橫紋壓在手的虎口,大拇指前緣所壓到的地方。
  • 四白穴:美白、養眼特效穴位
    「四白穴」其實對我們而言並不陌生,從小學開始每天都在接觸它,「眼保健操」的第三節就是「按揉四白穴」,可見四白穴對養護眼睛的重要性。
  • 間使穴:一個可以直接影響心臟功能的穴位!
    間使穴出自《靈樞·本輸》。別名鬼路。屬手厥陰心包經。間使穴具有寬胸和胃、清心安神的作用。
  • 8個穴位,從腳開始養生
    ,每個穴位都有不同的保健功效,下面給大家介紹腳上穴位的按摩保健法。因此指壓「大敦」的話,能使頭腦清晰、眼睛明亮。指壓時強壓7-8秒鐘,才慢慢吐氣,每日就寢前重複10此左右。指壓大敦有速效性。因此遲醒的早上,不妨在床上加以指壓。豐隆穴:祛溼化痰
  • 頰車穴:面部美容之奇效穴位
    頰車穴的位置:頰車穴位於面頰部,下頜角前上方,耳下大約一橫指處,咀嚼時肌肉隆起時出現的凹陷處。    「頰車」。「頰」,指穴所在的部位為面頰。「車」,運載工具也。本穴物質為大迎穴傳來的五穀精微氣血,至本穴後由於受內部心火的外散之熱,氣血物質循胃經輸送於頭,若有車載一般,故名頰車。    本穴對面部美容有奇效,刺激此穴,可解決皺紋、水腫等面部問題。
  • 外丘穴:通絡止痛,傳遞風氣.
    該穴名意指隨膽經風氣上揚的脾土塵埃由此飄揚於膽經之外。本穴物質為光明穴傳來的陽熱風氣,至本穴後,陽熱風氣勢弱緩行並吸熱冷降,隨陽熱風氣上揚的脾土塵埃則飄散於膽經之外,故名。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緣,平陽交穴。
  • 冬天手腳冰涼,六大穴位幫你解決
    艾灸取穴:陽池穴位於手腕背橫紋中,指伸肌腱尺側緣凹陷中。艾灸作用:陽池穴是人體元氣運行的主要通道,通過艾灸,可以增強身體元氣,使元氣的運行更加順暢,輸送更為有力,可以有效達到四肢末端,從而對手腳起到很好的溫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