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墟穴:頸項痛、腋下腫、胸脅痛、下肢痿痺

2021-02-21 古醫小郎中

關注我們,每日學點中醫養生知識。

雖然做不了大夫,但是讓你學會不生病的智慧。

丘墟穴屬足少陽膽經。位於足背,外踝前下方,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距跟關節間凹陷處。

1、緩解治療胸脅滿痛,頸項強、偏頭痛、腋下腫,膽囊炎、中風偏癱、下肢痿痺、瘧疾、以及肋間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腳氣、足跟痛等配肝俞穴、膽俞穴、期門穴、陽陵泉穴、日月穴、腕骨穴緩解治療黃疸、膽道疾患;運動系統疾病:外踝腫痛,足內翻,足下垂,踝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病,腓腸肌痙攣。精神神經系統疾病:中風偏癱,頸項強痛,目赤腫痛,坐骨神經痛,肋間神經痛。【針刺方法】:丘墟穴,直刺0.5—1寸,局部酸脹。【艾灸方法】:丘墟穴,艾條灸10—15分鐘,丘墟穴艾炷灸3—5壯。按壓丘墟穴時一面吐氣一面用手掌劈打,如此重複30次。

 (分享到朋友圈裡,朋友們會感激您)

平時常見的小毛小病,困擾多年的難言之隱,我都可以教你不花1分錢用穴位的方法在家調理。(感冒、發燒、咳嗽、便秘、男科、婦科、口腔潰瘍、減肥等)按下方指紋,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輕鬆關注微信訂閱號

【推薦微信掃一掃二維碼,更多精彩內容值得關注】請關注 

推薦2020年一定要關注的公眾號

關注家庭小大夫可查詢(疾病搜索)

家庭小大夫

古醫小郎中

長按二維碼識別後關注!

相關焦點

  • 合陽穴:腰脊痛 下肢酸痛
    取穴方法:合陽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後面,當委中穴與承山穴的連線上,委中穴下2寸。俯臥或正坐垂足位,於小腿後區,在委中直下(膕國橫紋下)2寸,當委中與承山的連線上取穴或腓腸肌內、外側頭之間。2、合陽穴主治腰脊強痛,膝脛酸重,下肢痿痺,寒疝,崩漏,帶下等。3、婦產科系統疾病:功能性子宮出血,月經不調,子宮內膜炎;4、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睪丸炎,前列腺炎;5、其它:腦血管病後遺症,腸出血,疝痛,腓腸肌痙攣。
  • 膝關節痛:鶴頂穴、犢鼻穴、內膝眼、外膝眼
    ☞點擊「設為星標★ 」鶴頂穴是經外奇穴,隸屬下肢部奇穴,有祛風除溼,通利關節的功效,緩解治療膝痛、腿痛、下肢麻痺、癱瘓等。【取穴位置】在膝上部,髕底的中點上方凹陷處。【功能主治】功能:通利關節,祛風除溼,活絡止痛。主治:膝痛、腿痛、鶴膝風、膝關節酸痛、腿足無力、下肢痿軟、癱瘓;腳氣;各種膝關節病,腦血管病後遺症。
  • 外丘:刺激一個穴,搞定老寒腿!
    該穴名意指隨膽經風氣上揚的脾土塵埃由此飄揚於膽經之外。本穴物質為光明穴傳來的陽熱風氣,至本穴後,陽熱風氣勢弱緩行並吸熱冷降,隨陽熱風氣上揚的脾土塵埃則飄散於膽經之外,故名。下肢痿痺;胸脅脹痛;癲狂;頸項強痛。配風池、後溪主治頸項強痛。外丘穴具有通絡止痛的作用,是止痛的良穴。
  • 外丘穴:通絡止痛,傳遞風氣.
    該穴名意指隨膽經風氣上揚的脾土塵埃由此飄揚於膽經之外。本穴物質為光明穴傳來的陽熱風氣,至本穴後,陽熱風氣勢弱緩行並吸熱冷降,隨陽熱風氣上揚的脾土塵埃則飄散於膽經之外,故名。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緣,平陽交穴。
  • 委中穴:治療腰背疼痛的要穴!
    委中穴,又名郄xì中,是針灸四大要穴之一,又為足太陽膀胱經之合穴。
  • 章芝堂每日一穴:章門穴
    【取穴方法】在腋中線,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時肘尖正對的地方就是。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的和緩之氣。    【運行規律】散熱冷降後歸於地部。    【功能作用】降濁固土。    【章門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疾病】腹痛,腹脹,腸鳴,洩瀉,嘔吐,神疲肢倦,胸脅痛,黃疸,痞塊,小兒疳積,腰脊痛。    【此穴為髒會穴,統治五臟疾病】    (1)消化系統疾病:消化不良,腹痛腹脹,腸炎洩瀉,肝炎黃疸,肝脾腫大,小兒疳積。關注微信公眾號經絡技巧。
  • 太白穴:人體的補中益氣丸,最強健脾穴!
    該穴是脾經要穴,善於升脾陽清氣,令人有晨起頭目清爽感,以物示意,故名太白。此穴是人體健脾要穴,能治各種原因引起的脾虛如先天脾虛、肝旺脾虛、心脾兩虛、脾肺氣虛、病後脾虛等,並有雙向調節作用,如揉此穴腹瀉可止,便秘可通。
  • 熱門閱讀:《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天星十一穴歌訣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 天星十一穴歌訣天星十一穴歌訣三裡內庭穴,曲池合谷徹。三百六十穴,不如十一穴,此法少人知,金鎖都門 。將針治病患,有如湯沃雪。非人莫傳與,休把天機洩。三裡三裡在膝下,三寸兩筋間,能除心腹脹,善治胃中寒,腸鳴並積聚,腫滿膝脛酸,勞傷形瘦損,氣蠱病諸般。人過三旬後,針灸眼能寬。取穴當舉足,得法不為難。
  • 下肢水腫:脾的水溼運化不利
    由脾胃虛弱引起的下肢水腫比較多。脾胃是負責運化的,脾胃虛弱則水溼運化不利,多餘的水分積聚在體內就會形成水腫。
  • 墨菊有約:伏兔穴的作用
    經穴定位伏兔穴在大腿外側,髂潛上棘與髕骨外緣的連線上,髕骨外上緣上6寸處(按骨度分寸法大腿股骨大轉子—膝中為19寸)。簡便取穴法:正坐屈膝成90度,醫者以手腕掌第一橫紋抵患者膝髕上緣中點,手指併攏壓在大腿上,當中指到達處是穴。《針灸甲乙經》:「在膝上六寸,起肉間。」《神應經》:「在陰市上三寸,循起肉。」
  • 視頻:風池透穴演示
    風池透穴的針刺演示  針刺風池穴對於針灸初學者來說是一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