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丘:刺激一個穴,搞定老寒腿!

2021-02-22 艾上醫

外,膽經之外也。丘,土丘也。

該穴名意指隨膽經風氣上揚的脾土塵埃由此飄揚於膽經之外。本穴物質為光明穴傳來的陽熱風氣,至本穴後,陽熱風氣勢弱緩行並吸熱冷降,隨陽熱風氣上揚的脾土塵埃則飄散於膽經之外,故名。

下肢痿痺;

胸脅脹痛;

癲狂;

頸項強痛。

配風池、後溪主治頸項強痛。

外丘穴具有通絡止痛的作用,是止痛的良穴。常用來治療各種痛症,尤其可以緩解老寒腿引起的疼痛。

刺激方法:      

                            

1.點按法:

拇指按壓在外丘穴的位置,使用一定的力量向下按壓,保持5-6秒後鬆開,休息2-3秒後再進行點按,一壓一松為一個循環,每次點按5-10分鐘;

2.按揉法:

以大拇指指腹按壓在外丘穴,以穴位為中心,按順時針方向進行旋轉按揉,每次按揉5-10分鐘;

3.艾灸法:

可採用溫和灸的方法,每次艾灸10-15分鐘;

隔物灸儀艾灸時間:30-40分鐘;溫度:38-48℃。

由於老寒腿的發生多受寒溼侵襲,因此在穴位刺激的基礎上,還要注意防治,不論是老人還是年輕人,都要注意防寒保暖,特別是膝關節,以保證關節部位活動自如。

- 完 -

免責聲明:文章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文章內容中若涉及配方針灸等技術,僅供參考,請勿隨意使用。

點擊下方「閱讀全文」了解更多取穴教程

點個在看,一起為健康點讚

相關焦點

  • 外丘穴:通絡止痛,傳遞風氣.
    該穴名意指隨膽經風氣上揚的脾土塵埃由此飄揚於膽經之外。本穴物質為光明穴傳來的陽熱風氣,至本穴後,陽熱風氣勢弱緩行並吸熱冷降,隨陽熱風氣上揚的脾土塵埃則飄散於膽經之外,故名。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緣,平陽交穴。
  • 每日一穴:關元穴的位置、穴位療法、功效及主治病症
    關元穴是小腸的募穴,小腸之氣結聚此穴並經此穴輸轉至皮部。它為先天之氣海,是養生吐納吸氣凝神的地方。古人稱為人身元陰元陽交關之處;老子稱之為"玄之又玄,眾妙之門"。1. 強壯穴:作為保健強身長壽穴,用灸法。2. 診生死:用指頭按穴,如果指下感到無力空空,離手時,穴凹無彈力,胸下堅硬如石頭,大限已到,活不久。3.
  • 隱白穴:治療婦科病的一大良穴!
    隱白穴之名意指體內經脈的陽熱之氣由本穴外出體表,《黃帝內經》認為,隱白穴的氣血為脾經體內經脈外傳之氣,因為蒸發外出,不被人所知,如隱秘之像,故而得名。《靈樞經本輸第二》言「脾出於隱白,隱白者,足大趾之端內側也,為井木」。脾經屬土,隱白穴為脾經五腧穴之木,是為土中木,為脾經與肝木互通相應之穴。
  • 每日一穴:支溝穴的位置、穴位療法、功效及主治病症
    在前臂背側,當陽池穴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3寸;伸臂俯掌,尺骨與橈骨之間,與間使穴相對處取穴。
  • 通裡穴:中風失語的靈丹妙藥
    通裡穴取穴方法
  • 勞宮穴, 手心裡的養生「勞模」
    勞宮穴是手心裡的一個穴位,掌握拳,與中指接觸的那一點就是了。為什麼說它是「勞動模範」呢?說的是它的功效多,可以在很多方面保護我們的身體。它做很多工作,能不被評為「勞動模範」嗎?勞宮穴屬於手厥陰心包經,中醫認為心主「神明」,統領思考、意志和感情,而心包可「代心行令」,刺激勞宮穴可達到鎮靜安神、健腦益智的目的。快節奏的生活環境,讓很多人在工作一天之後感覺特別疲憊,大多數情況是因為用腦過度。
  • 秩邊穴:腰椎病的日常「保健穴」!
    尤其是那些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症以及腰肌勞損等病症的人,常常會感到腰部不適或者腰腿疼痛的症狀加重,這個時候如果能按摩一下秩邊穴,不但可以消除疲勞和不適,還可以避免腰椎間盤突出等症復發或者加重。秩,是秩序的意思;邊,是指邊緣。
  • 每日一穴:溫溜-驅寒之要穴
    投稿郵箱:gubingzjz@163.com    我們說到了偏歷穴,它是治療下肢水腫的要穴,很多白領,尤其是女性,一到下午就會感覺腿腫,此時按摩偏歷穴有助於消除水腫。今天我們繼續沿著大腸經的循行路線前行,說說其第7個穴位--溫溜穴。
  • 攢竹穴:制止呃逆,立竿見影
    攢竹穴的位置:攢竹穴在面部,眉毛內側邊緣凹陷處(當眉頭陷中,眶上切跡處)即是。    「攢竹穴」。「攢」,聚集也。「竹」,山林之竹也。攢竹名意指:膀胱經溼冷水氣由此吸熱上行。本穴物質為睛明穴上傳而來的水溼之氣,因其性寒而為吸熱上行,與睛明穴內提供的水溼之氣相比,由本穴上行的水溼之氣量小,如同綑紮聚集的竹杆小頭一般(小頭為上部、為去部,大頭為下部、為來部),故名「攢竹穴」。小竹名意與攢竹近同。
  • 肝氣鬱結者的福音:膽經合穴,灸一穴可養生排氣
    xue)別名:筋會穴,陽陵穴取穴方法:位於膝蓋斜下方,小腿外側之腓骨小頭稍前凹陷中。本穴物質為膝陽關穴飛落下傳的經水及膽經膝下部經脈上行而至的陽熱之氣,二氣交會後,隨膽經上揚的脾土塵埃吸溼後沉降於地,膽經上部經脈落下的經水亦滲入脾土之中,脾土固化於穴周,脾土中的水溼則大量氣化,本穴如同脾土塵埃的堆積之場和脾氣的生發之地,故名。陽陵名意與陽陵泉同。(2)筋會。筋,肝膽所主之風也。會,交會也。筋會名意指膽經的天部風氣在此匯合。
  • 十宣穴:身上的「急救專家」
    十宣穴屬經外奇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急救穴,中醫認為十宣穴具有清熱開竅、宣散風熱之邪的功效,對於中風昏迷、中暑休克、急性胃腸炎、高血壓、腦卒中、手指麻木都具有非常不錯的治療效果。取穴位置十宣穴位於人體手指的十指尖端,距指甲角游離端0.1寸處,左右各5個穴位。
  • 水分穴:消除水腫,分水溼、消水腫!
    百萬醫者 | 自 學 中 醫 的 公 眾 交 流 平 臺水分穴又叫做分水穴水分穴歸屬任脈,就是任脈的冷降下來的水液,在此穴的位置處分流。此穴具有祛溼消腫的作用。水道在水分穴這裡分開後,清的東西也變成了血液,重新循環;濁的東西也變成了尿液排出體外。
  • 委中穴:治療腰背疼痛的要穴!
    委中穴,又名郄xì中,是針灸四大要穴之一,又為足太陽膀胱經之合穴。
  • 頰車穴:面部美容之奇效穴位
    頰車穴取穴方法
  • 春節井穴保健操---春刺井、保五臟
    春節井穴保健操---春刺井、保五臟1.何為井穴?    眾所周知,人體主要有十二條經絡,這些經絡各有一個井穴,合起來就是「十二井穴」。井穴是針灸治療中常用的穴位,分布在人體手指、腳趾的末端對調節人體健康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古人將經脈比作河流,井穴便是這條河流的「井口」,也就是水的源頭。
  • 快穴治病之:膽結石穴——中瀆
    因此,當膽囊發現有問題時,注意做好日常保健,避免出現急慢性炎症,是中醫既病防變的養生之道,經常按摩或敲打中瀆穴就是其中一種保健外治法。潘靖波禪城中心醫院國醫館坐堂專家主治中醫師中醫內科副主任國醫館坐堂專家潘靖波主治中醫師指出,中瀆穴位於大腿外側正中線上,取立正位時雙手垂直中指尖到達處為風市,風市下2寸即為中瀆穴。
  • 天樞穴:理腸消疾特效穴!
    取穴時從肚臍向左右兩側旁開二寸,大約也就是兩個拇指的寬度,即為該穴。功效主治1、防止便秘發生 天樞穴在肚臍兩旁,是胃經上的重要穴位,其位置對應著腸道,艾灸此穴能促進腸道的良性蠕動,可以起到防治便秘的作用2、治療大腸疾患  天樞穴屬足陽明胃經,同時是手陽明大腸經募穴,大腸功能出現問題,天樞穴會有痛感,艾灸刺激該穴位
  • 迎香穴:治療鼻炎的第一要穴
    迎香穴取穴方法
  • 手上有個很靈的「感冒穴」,男女老少感冒都管用
    如果出現感冒,刺激這個地方5分鐘就見效,不僅對對普通的感冒有效,對流感也會有作用,男女老少感冒都管用。因此這個地方也被命名感冒穴~它位於第三手指和第四手指的交匯骨縫出。兩手指最突出的骨頭中間凹陷處。刺激的方法可採用點掐按法,用指甲用力按下去,以感覺到酸痛為準。
  • 間使穴:一個可以直接影響心臟功能的穴位!
    間使穴出自《靈樞·本輸》。別名鬼路。屬手厥陰心包經。間使穴具有寬胸和胃、清心安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