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佩戴耳飾最能體現女性的柔美,殊不知,除了疼痛外,穿耳洞還有一定風險。這不,22歲的小美(化名)前幾天穿的小耳洞讓她長出了一個「大肉球」,還越來越大。最後到荊門一醫醫學美容科做了個小手術,才恢復了耳朵的本來面目。
小美是個愛美的姑娘,最愛各式各樣時尚俏麗的耳飾。她看到別的女孩在耳廓上戴耳飾,既酷又漂亮,自己也想嘗試一下。然而就在她在耳廓上穿了耳洞後,右側的耳朵總是不時地發紅、發癢。小美認為這是為美麗付出的一點「小代價」,並不在意。沒想到,發紅的耳洞的周邊慢慢長出了一個腫塊,並有越長越大之勢,慢慢地竟然長成花生米般大小,遠遠看過去,就像耳骨上方頂著一個「肉球」。
眼看這「肉球」越來越嚇人,小美無奈來到荊門一醫醫學美容科就診。「我現在都不敢露出右耳,只能用長發遮住這『大肉球』,可是這個腫塊還在增大,我都不敢出門了!」小美無助地說。接診的醫學美容科閔峰主任仔細查看小美右側耳朵後判斷,這是穿耳洞後反覆感染引起的局部增生,也可叫作「耳洞增生」。
耳洞增生,其實就是臨床上所指的扎耳洞後繼發感染,引起的疤痕疙瘩增生。臨床上可表現為耳洞處紅腫疼痛,甚至有少量的出血,然後是逐漸的疤痕增生。初期較小,如粟粒狀,逐漸增生變大,嚴重的會表現為耳垂雙側啞鈴狀的韌性贅生物。主要原因是由於個人的特殊疤痕體質造成的,當然繼發感染只是個誘發因素。
閔主任建議小美通過手術去除已經形成的瘢痕,恢復耳部基本形態。術後第七天,小美的右耳終於恢復到之前的正常模樣,她高興地跳起來:「太好了,我的右耳再也不怕見人了!」
像小美一樣因不當打耳洞釀成意外的病例屢見不鮮。閔主任表示,穿耳洞屬於有創操作,必須選擇正規機構嚴格按無菌操作進行,否則極易因操作中消毒不嚴格,使得傷口內帶入細菌或異物,為傷口反覆感染不愈以及瘢痕增生的發生埋下隱患。一旦耳洞自行癒合了,也不建議短期內反覆在同位置打孔以及反覆搓揉、摩擦患處或增生組織,以免無形中刺激瘢痕增大。
閔峰主任溫馨提示,愛美的小姐姐們,在打耳洞時應該選擇正規醫療機構,瘢痕體質、過敏體質等特殊體質的人群不宜打耳洞,也不宜在耳垂以外例如耳廓等軟骨部位打洞。穿耳洞後注意保護創面,避免感染,最好每天局部以醫用酒精擦拭消毒,並局部塗抹抗生素軟膏,同時先期放置不易過敏的非金屬材料,等待耳洞創面痊癒後再換上適宜的耳飾;如出現傷口發紅、瘙癢、滲出等感染症狀建議及早就醫。對於已經形成的較明顯的疤痕疙瘩,可通過整形外科的美容手術來治療。
來源:荊門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