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美好的愛情,從來都不分年齡。這句話說起來,感覺沒啥問題。但在現實生活中,「愛情」卻仿佛只是年輕人的專利,不少喪偶、獨居的老人發現,自己想談一場順心的「夕陽戀」、「黃昏戀」,好難!
一邊是女同胞舞步輕盈,一邊是男同胞紋絲不動。在公益紅娘鄭欣平專門為中老年人安排的一場相親會上,老人們明顯羞澀很多。
從2006年起,鄭欣平就開始為市民提供免費公益紅娘服務。當年,退休後的她加入了「空巢老人俱樂部」,感覺到「有伴兒的老年人其樂融融,而單身的老人則每天唉聲嘆氣。」於是,鄭欣平萌生了為孤單老人當紅娘牽線搭橋的想法。
公益紅娘 鄭欣平:有許多人從妻子崗位上「下崗」的人,一生為家庭相夫教子,真心的付出,最後被拋棄了,成了黃臉婆。這部分人她們特別痛苦,當時聽到有上吊的,割腕的、跳河的,什麼人都有。我當時就同情這部分人,就想為他們做一點事。
走上這個崗位後,鄭欣平才發現老人的婚介工作好難!雖然戀愛不分年齡段,但與年輕人不同,老人們大多是「曾經滄海」,都有過一些刻骨銘心的感情經歷。要從過去的婚姻中走出來,走進一段新感情,老人們顯得顧慮很多。
公益紅娘 鄭欣平:有人介紹過喪偶的,他就會說要跟前妻埋在一起,這個女的就說,我聽到這個話,就像刀子在割我的心。這都是問題,會有很多。
在武漢市解放公園著名的姻緣角,從事公益婚介的黃定儉每周都會將會員資料掛在公園的立柱上,供有需求的市民查閱。
談起中老年人的婚戀來,老黃說,對婚戀有需求的老人並不少,但最終能走進婚姻殿堂的卻非常少,其中原因很多、很複雜,但總的來看,老人們普遍都覺得婚後財產問題不好處理。
黃定儉:會員17000人左右。四年前,成功率只有13%。女同志難度最大的,就是要求男方收入、住房,恨不得都給她。這有很大的難處。
單身老人:我有房子,在光谷,但她要求在漢口買房子,辦不到啊,我這個年紀了,怎麼還買房子。
單身老人:有的外地的,沒退休,沒退休費。我們適合找一個有退休工資的。
單身老人:我女兒小的時候,工資很低,想找個人幫我,我覺得這個男的挺本分,挺好。我一共在一起兩年,他看到我買房子,肯定要兩個人要還啊,他就走了。一說我就知道是什麼原因了。以後就沒找人了。
單身老人:有的人比,誰誰誰送了戒指。那我就說沒錢,不跟你談,就這麼簡單。因為我們這個年紀,六十幾歲,都是老江湖了。一聽音,就知道她唱什麼歌,如果這個音不對,就不跟她唱,就這麼簡單。
「最美不過夕陽紅」,現實生活中,許多「黃昏戀」、「夕陽戀」依然因為種種原因,最後沒有修成正果。據中國社科院的一項調查顯示,80%的喪偶老年人有再婚願望,但其中進行婚姻登記的不足一成。許多老人更多地選擇像夫妻一樣生活卻不登記,成為「隱婚」一族。
男方害怕女方只是看中了自己的金錢,把自己當成一張「長期飯票」。女方擔心自己變成了男方的「免費保姆」。同時,社會大眾和子女對老人再婚認可度也不高。
單身人士:我家裡並不希望我找伴,那麼困難的日子過來了,孩子也大了。就怕我在外面上當,很多騙子,怕我上當。女兒大了,你老了,女兒會管你的。
公益紅娘 鄭欣平:我這裡有老人報名,給他打電話,女兒接的,他女兒就跟我說,他不找對象了,你們以後就不要打電話了。就有這樣的,還不止一個兩個。
當兩個老人選擇再婚,財產、房產、贍養等種種問題就會浮出水面。老人再婚不僅僅只是兩個人的結合,而是將原本毫無關係的兩個家庭,甚至是多個家庭強行結合在了一起。老人一旦領證,雙方形成了具備法律效力的夫妻關係,面臨的問題就會非常複雜。
公益紅娘 鄭欣平:比如兩個人走到一起,經濟問題是掰不開的,掰不開就會造成矛盾。有的人個人為個人的子女,都為自己子女著想,而不是把生活重點放在兩個人當中,其實兩個人的生活才是你們的中心,但是很多人各顧各的子女,這個事情就不好搞。
雖然成功率低,但老年人的情感需求確實客觀存在,整個社會已經無法迴避。
公益紅娘 鄭欣平:老年人找對象,真的是一種需求,他甚至說找個人說說話都可以,很可憐的人。很多人不是有很多很高的目標,哪怕是有人說說話都好,很不容易。
老人的感情生活不應該被社會漠視,也不應該被社會邊緣化,其實,在我們身邊,也有讓人羨慕不已的老年再婚家庭。武漢市熊永林、劉銀梅老人,女方大男方18歲,如今已經結婚十幾年。
熊永林出門後,劉銀梅就開始整理床鋪,打掃屋子。這一切對劉銀梅來說,已經再熟悉不過。自從她和丈夫熊永林走到一起,就在黃陂農村開起了養老院,打掃衛生、做飯、給老人梳頭,天天如此。
劉銀梅,今年70歲,已到古稀之年。而丈夫熊永林卻才剛過50,兩個人18歲的年齡差距,站在一起,很難讓人把他們與夫妻聯繫起來。
兩人的牽手要從2007年說起,當時六十多歲的劉銀梅找到公益紅娘鄭欣平,希望她幫忙物色一個年齡小點、人好點的老伴兒。一個偶然的機會,讓熊永林恰好出現在了鄭欣平的視線中。
公益紅娘 鄭欣平:當時正在做家教,一個電話進來,對方說鄭老師,你幫我老公的朋友介紹個對象。因為年齡差距差距大了,我還不敢想。她說沒關係啊,讓他們試一下。
這一試就讓周圍人大跌眼鏡。頭一次相親,兩人就從早上聊到了晚上。原來,在聊天中,劉銀梅發現熊永林非常像自己曾經救助過的一個流浪太婆。後來,在一個冬天早上,太婆去世,劉銀梅發現之後撥打了110,為太婆處理後事。
劉銀梅:我跟他一見面。我說他像個瘋子婆婆,他問我是什麼樣的瘋子婆婆。我說你長得跟他一樣的相貌,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一說,他就想起了他的媽媽。他媽媽瘋出去了後,他就沒找到了。
熊永林:我說那還有點巧啊,我的母親失蹤的時候,一直找了很多天都沒有找到。感覺對自己的娘像對不住,從心裡很感激劉女士,我覺得她心蠻好,作為這方面可以交流談一下。
這段特殊的經歷,兩個人走到了一起。熊永林坦言,最初與劉銀梅在一起的動機就是為了報恩。
劉銀梅:他對我也很好,有幾次疾病,發了血壓高,一發高壓260,要不是他,我早就死了,每次都是他把我送到醫院,有次洗澡血壓高發了、倒了,要不是他送我去搶救,我早就死了。
熊永林:跟劉銀梅接觸也可以說是一種報達吧。也可以作為一種母性,因為缺失母愛,主要是這方面,也可能是促成這方面。
兩人走到一起後,由於年齡上存在著比較大的差距,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尷尬。
劉銀梅:有時候我住院,有幾個老太婆住一起去了,有的老人說,你看你的兒子這好,每天陪著我,都把他當我的兒子,我覺得好笑也覺得無奈,感覺像委屈了他。
這些尷尬還不算什麼,一路走來,其實最讓劉銀梅和熊永林難受的還是家人的反對。
劉銀梅:說他年紀太小了,我大他這麼多,我的親戚六眷都反對。都說不行,我看他人蠻好,蠻忠厚。不是那種很狡猾的人,病了幾回還是虧他照顧,孩子們後來就都轉變了。我的女兒買酒他喝,一買就是十箱,不是一瓶兩瓶的買。煙都是幾條幾條的買。
熊永林:我就覺得婚姻不婚姻都是靠自己走出來的路,不是看別人的眼神和語言,年齡大小是人的表象,是我的生活。任何事情是自己的,不是做給別人看的。是我自己生活方式。
獲得了家人的理解,兩位老人就一起開辦了養老院,一起攜手照顧老人,彌補熊永林當年對母親未盡的贍養責任。2016年,兩個人攜手拿了結婚證,這一對老妻少夫總算修成正果。
劉銀梅:他時時刻刻注意關心我的身體,天熱要我回漢口住,因為有空調,他說養老院這邊的事情他來管。
熊永林:因為這裡條件有限。關心是我分內之事,應該的。
回顧兩個人走過的十幾年,有過磕碰、有過波折、有過坎坷和更有過衝突。但「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經歷風雨之後的劉銀梅和熊永林,現在考慮更多的是如何把剩下的日子過得更加有質量。
熊永林:生活中她喜歡管錢,我就不喜歡管錢,我只要你跟我把菸酒搞清楚就算了。
劉銀梅:有時候他喝了酒喜歡嘀嘀咕咕,我就把他當我的兒子,不介意他。
公益紅娘 鄭欣平:要有包容心,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那麼,如果他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你要有大方向。他是你要找的人。你既然選了他,你在有些方面就要容忍。
說起「黃昏戀」,難找伴、找伴難!可以說是老人們共同的感慨!難在哪裡?難在社會的有色眼鏡;難在家人的橫加幹涉;難在交織的利益衝突;難在老人自身固化的行為習慣給二人世界帶來的障礙!但這一切都不是讓老人遠離「黃昏戀」的理由。
老年人雖從工作崗位上退了下來,可他們並沒有從生活的舞臺上消失。再婚是解決空巢老人問題、讓他們安度晚年的重要途徑。老人找伴兒,首先就需要老人自己擺正心態。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權利,這與年齡無關,渴望晚年伴侶並不丟人。
經濟糾紛和財產問題或許是老人再婚中難以逃避的障礙。但是這些都是可以通過法律手段進行規避的,它不能成為子女粗暴幹涉父母選擇黃昏戀的理由。而子女們更應該給父母提供自由、自主空間。孝順不僅僅體現在老人的吃穿,更重要的是不幹涉他們追求人生幸福的權利。
其實,每個人的手中都有一把幸福的鑰匙,老年人要做的,只是找到那扇門。老年人再婚的幸福就掌握在老年人自己的手中,唯有努力珍惜,唯有用心、用情,幸福才不會擦肩而過,黃昏戀才會更加燦爛。
來源:湖北經視《經視直播》
記者:童亮 劉方
編輯:陳實 | 主編:文祺
湖北經視融媒體合作熱線:
027-87311111/027-87895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