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功能障礙的非手術治療》
《出口梗阻型便秘的診治》
張勇
大便「出不來」?「漏出去」?
這尷尬實在讓媽媽們花容失色
是最影響自尊的康復問題之一
談及大便問題媽媽可能都會覺得不好意思
但實際上媽媽們非常容易「中槍」
因此絕對不能視而不見
坐等加重不如聽聽醫生怎麼說~
排便障礙主要是指由於盆底肌協調障礙或大便困難引起的排出糞便的障礙,常由於盆底肌、肛門括約肌在排便時的活動不能協調,或感覺異常所致,包括排便困難、大便失禁。出口梗阻型便秘類患者則一般是排便費力、有便排不出、便不盡,主要是由於直腸肛門排便功能或結構變化導致排便阻力變大。中老年女性常因脫垂性疾病導致出口梗阻型便秘。
媽媽們由於生產、分娩等原因,盆底肌受壓大、易損傷,自然成為了此類疾病的高發人群。有媽媽問:想上上不出來,是不是便秘?只能說通過合理診斷才能判斷。
主要方式有指檢、MBI、超聲。指診是基本而簡單的檢查,是肛腸醫生通過檢查患者模擬排便和縮緊肛門的動作,對其肛門直腸肌肉的力量及協調與否有一個評估。MBI即核磁共振。超聲則分為腔內超聲和盆底超聲。
主要方式有指檢、X線排糞造影、超聲、測壓、肌電圖。X線排糞造影是肛腸科常見疾病的一項檢查技術,通過注入造影劑,讓患者做一些排便的動作,觀察排糞造影全過程,來判斷括約肌的功能,可以結合超聲去判斷功能方面的障礙。盆底肌電圖檢查就是將針電極穿刺至需要檢查的肌肉,比如說恥骨直腸肌,採集肌電信號。而目前不須刺入皮膚的表面肌電圖具有無創,操作簡單,易於接受等特點,通過皮膚表面電極採集肌肉信號,已廣泛應用於檢查。
主要有盆底超聲、固態高分辨肛壓、MRI(核磁共振成像)排糞造影、肌電圖。如果做MRI(核磁共振成像)排糞造影,可以對整個盆腔臨近器官同時評估。
生物反饋治療的原理是增加血運,肌群功能障礙源於血運不良,增加血運是治療起效的秘密。生物反饋治療的特點是與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相比治療成功率更高,更安全、更有效,且患者的花費更少 ,生物刺激反饋儀的可操作簡單、內置多種有效方案。
電刺激與磁刺激都是現在行之有效、安全方便的物理療法。電刺激是指使用電流刺激包括尿道外括約肌在內的盆底肌群,穿透性強,增強肌力和耐力;磁刺激的穿透,刺激傳出運動神經引起神經興奮,觸發肌肉的被動收縮,從而改善盆底肌力不協調,通過頻率調節可強化肌力。
重症的病人尤其是盆底肌痙攣的病人,可以採用肉毒毒素注射方式治療。優點在於用注射的方式找準肌肉注入肉毒素,迅速改善症狀,降低肌張力,然後結合盆底康復效果更佳。
主要方式有恥直肌松解、糾正組織移位手術、肛門緊縮術等。但是相對於康復治療、心理治療、藥物治療來說,風險性更大,患者要慎重選擇。
專業有專攻,課堂上張勇老師以自己一線診療的病例,生動地向大家介紹了排便障礙的各種知識,在線回答了大家提出的問題,摘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