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8日,颱風「海燕」在菲律賓中部的東薩馬省登陸,最大風速據報達每小時379公裡,是有歷史記載以來人類遭遇的最強風暴。颱風「海燕」導致約1400萬菲律賓民眾受災,400萬人無家可歸,超過6000人死亡。聯合國協調國際社會開展了災後救援和重建工作。
在颱風海燕一周年之際,聯合國多家援助機構都表示,菲律賓人民在災害面前表現出了異常頑強的復原力,災區的重建工作目前正在向前推進。
在颱風海燕過後,聯合國駐菲律賓人道主義工作隊為大約370萬人提供了糧食援助,幫助100萬人聯通了修復過的供水系統,同時災區兒童得到了4900個臨時學習場所。
難民署表示,颱風海燕過去一年之後,目前已經有410萬流離失所的民眾重新返回了家園開展重建,或者得到了重新安置。在此過程中,難民署為大約70萬最脆弱的倖存者提供了關鍵的物資援助,包括帳篷、毛毯、炊具、衛生保健箱等。該署表示,其現在的工作重點放在2萬名仍然居住在災區的56個流離失所者營地中的人們身上。他們仍然需要在住房、水與衛生設施、個人衛生以及土地和房產問題方面得到幫助。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過去一年對於菲律賓來說充滿了挑戰,該國災區的600多所醫療保健設施被毀,許多人死亡和受傷。現在,有一半受損的醫療設施要麼已經得到修復,要么正在修復之中。所有受海燕颱風影響的地區的醫療服務都已恢復,但這些體系目前仍然非常脆弱,仍需得到更多支持。
糧農組織表示,災害過後一年以來,菲律賓的農民和漁民正在努力恢復生計。糧農組織在災區實施了20多個項目,為受影響的農民和漁民提供了大約價值4000萬美元的援助,其中包括提供工具和種子等。尤其讓糧農組織感到欣慰的是,由於該署的積極應對,在緊接著颱風之後的去年12月到今年1月的播種季節,當地農民得以成功地進行播種。糧農組織目前還在擴大為19000戶漁民提供的支持。
國際移徙組織表示,該組織在災後援助和重建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特別是幫助受影響社區進行災害籌備和重建培訓方面。移徙組織還幫助當地居民處理被大風颳倒的椰子樹,並在重建庇護所的過程中充分使用這些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