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徵子,起床吃飯了。」每天7點半,家住儀徵市陳集鎮開建村金莊組的佔學蘭都要一勺一勺地餵癱瘓在床的養女金蘇徵吃早飯。
佔學蘭今年73歲,46年前,老伴金學明偶遇路邊棄嬰,他們心慈收養,取名金蘇徵。養女患病後重殘,他們四處求醫;面對生活困難,他們頂著壓力,撫養孩子長大……46年來,年過七旬的他們已經青絲變成白髮,腳步也不再輕盈,但在這場沒有回報的馬拉松長跑中,全身心呵護著養女,給予她超越血緣的愛。
楊寶嶺 攝
上天的恩賜
汽車站撿回棄嬰取名「金蘇徵」
因為癱瘓,大多數時間,金蘇徵只能躺在床上,日常生活都需要有人照料。雖然今年已經46歲,可佔學蘭總愛喚她「小徵子」。
佔學蘭告訴記者,1974年春天,丈夫金學明在上班途中路過儀徵市汽車站,發現了被褥子包裹著的金蘇徵。善良的金學明抱著孩子四處詢問,又在原地等到了天黑,並沒有人前來認領孩子。他只得將孩子先帶回家。
金學明將事情緣由告訴了佔學蘭,並同她商量,想將孩子留下。佔學蘭看女嬰正用一雙漆黑晶亮的眼睛眨巴著望著他們,她捨不得孩子再受苦,便同意了丈夫的提議。
「這孩子是在儀徵遇見我的,隨我姓,就叫她金蘇徵。」在撿到蘇徵之前,金學明、佔學蘭結婚七年未育有一兒半女,因此他們將金蘇徵看作是「上天的恩賜」。
天有不測風雲
養女患重病,花光積蓄救治
襁褓中的「小徵子」一天天長大,夫妻二人打心眼裡開心。可是,天有不測風雲,金蘇徵4歲那年,突然高燒不退,到醫院一檢查,讓夫妻倆如墜深淵,原來孩子得了腦膜炎。之後,歷經三個月零六天的治療,金蘇徵終於出院了,夫婦倆也鬆了口氣。
不料,一年多後的一天,金蘇徵突然抽搐不止,被緊急送至揚州五臺山醫院救治,確診為腦膜炎後遺症——癲癇。經常性的癲癇發作導致金蘇徵身上瘀青不斷,佔學蘭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她放棄工作,全天候陪護。
金蘇徵每個月都要去醫院治療一次,金學明上班脫不開身,帶孩子就醫的事情就交給了佔學蘭。佔學蘭不會騎車,只能起大早步行去。金蘇徵太小,走不了多少路,佔學蘭又拿東西又背孩子,這條來回奔波的求醫之路,佔學蘭一走便是三年。
「看病花光了家裡的積蓄,可孩子的病情依然沒有什麼起色。親朋好友紛紛勸我們放棄,可我們哪裡捨得,只要聽到哪家醫院對治療孩子的病有辦法,就千方百計去問診。」回憶起這些往事,佔學蘭不禁流下眼淚。
超越血緣的愛
不離不棄,46年如一日照顧養女
或許是佔學蘭夫婦的真情感動了上天,收養金蘇徵七年後,夫婦倆有了自己的親生女兒,不過這絲毫沒有影響她們對養女的憐愛。佔學蘭總是教育小女兒要讓著姐姐、關心姐姐。一晃眼,金蘇徵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經人介紹認識了腿部殘疾的張貴玉。佔學蘭夫婦倆擔心金蘇徵婚後過得不好,一合計,便將金蘇徵和張貴玉一起接回家照料。
鄰居和親戚得知後都說:「你們兩口子真是,把蘇徵嫁出去了又接回來,照顧一個殘疾人不夠,還要照顧兩個。」對此,佔學蘭耐心解釋:「金蘇徵就是我們的女兒。她身體不好,嫁出去我們不放心。」
這些年來,金蘇徵的病情不斷加重,23歲時徹底癱瘓了。佔學蘭夫婦倆更忙了,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飯,給女兒洗漱、餵飯、擦拭身子、背出門曬太陽……為了方便照顧,他們在蘇徵房裡又支了一張床輪流照顧,天天如此,從無怨言。「孩子雖然不是我親生的,但是只要自己在一天,就服侍她一天。」佔學蘭說。
來源|學習強國,版權歸原作者(平臺)所有,如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