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小夥伴來說,春節是一年當中最開心的時候,因為不僅有好吃好喝好玩的,更重要還有壓歲錢收。
近日,一張「全國壓歲錢地圖」再次引發熱議。
從「地圖」上看,東部沿海地區的壓歲錢普遍偏高。比如福建莆田達到12000元、福建3500元、浙江3100元.北方大部分地區壓歲錢比較平均,例如陝西、甘肅、河南均為400元,陝西、青海、內蒙古為300元。「地圖」顯示,湖南人平均能收到800元壓歲錢。
大湘君忍不住發問,今年你收到多少壓歲錢?
當然,除了金額外,壓歲錢的歸屬也是網友熱議的話題。
記得小時候過年時,聽到最多的話就是「爸爸媽媽先幫你收著」,結果,壓歲錢就莫名其妙的不見了。
那麼,小孩子的壓歲錢到底算誰的呢?大湘君從網友留言中大致整理出了這幾種類型。
對於「壓歲錢的歸屬」這一問題,有律師做了詳細分析,一起來看!給孩子壓歲錢在法律上屬于贈與行為,應當歸受贈人所有。此外,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接受長輩的壓歲錢屬於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未成年人可以獨立接受;長輩有權決定給還是不給壓歲錢,把錢給出去之前,屬於長輩本人所有;在把壓歲錢拿出來交到對方手上後,這筆錢就是別人的了,這個「別人」就是受贈人。不同年齡段的未成年人受到不同限制,只能從事相應的民事法律行為。也就是說,雖然壓歲錢歸小孩子所有,但是,小孩子不能隨意消費或者支配。如果是不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應當由其父母代為支配;如果是已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其僅能實施與其年齡、智力相應的民事法律行為,不能購買大件用品或者大額打賞主播等,這些都需要經過父母的同意或者追認。父母要妥善保管未成年人的財產,未成年人造成他人損害的,要從壓歲錢中優先支付。壓歲錢歸未成年人本人所有,他(她)可以委託父母保管,父母不能據為己有,也不能單純為自己消費。當然,如果父母想用壓歲錢為未成年人購買供其本人使用的學習用品、生活用品、給孩子報輔導班等,則不在法律禁止之列。此外,民法典第1188條規定,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也就是說,如果未成年人對他人構成侵權,比如將別人打傷、磕壞了別人的門牙、毀壞了別人的玩具等,則應當從未成年人本人的壓歲錢中優先支付,剩下的再由父母賠償。其實,壓歲錢無論多少都表示著一份心意與祝福的傳遞,我們都不必太過在意壓歲錢的金額,因為,新的一年健康快樂幸福才最重要。你的壓歲錢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