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陰因其在湯河之南故稱湯陰,湯河也被稱為湯陰的母親河,長久以來美麗的湯河卻一度因水源枯竭,汙染嚴重,變成了一條臭水溝,湯河岸邊雜草叢生,連湯陰本地人都少有人光顧。
今天,湯河水質清澈,水量豐盈,岸邊植被茂盛。清晨、傍晚,假日,湯陰市民結伴漫步湯河岸邊,好不愜意。湯河水質、水量的改善也成為垂釣者和遊泳愛好者的天堂。時值隆冬,也阻擋不住垂釣者的熱情。表示:現在水質好了,以前這裡沒有馬蝦,沒有五彩片,現在都有了。馬口魚,三槍魚也都多了,最近南水北調的水過來以後,馬口魚也都過來了,馬口魚要求水質也很高,已經一二十年沒釣到過了。
刁旺文是一位四季都在湯河遊泳的愛好者,他表示:湯河水變化多了呀,現在比以前清的多得多了,好的很吶。以前遊泳老是帶一瓶水,身上發癢,或者夏天起疙瘩,現在我水都不帶了,家裡自來水一樣,我們現在都不帶水了。
刁旺文採訪視頻
從2017年10月27日首次從南水北調總乾渠,從分水口那兒引用了丹江水,向湯河進行補水,截止到今年11月1日,已累計補水5367萬立方米。
南水不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用水,還大大緩解了因城市生產生活用水擠佔農業用水、超採地下水的局面,修復了受水區水生態環境。
資料圖:湯河風景
在我國,300億立方米的南水中,有40億立方米為生態補水。南水北調工程既是戰略工程、民生工程,也是生態工程。湯陰縣調水辦副主任趙文宏表示:從2017年10月27日首次從南水北調總乾渠,從分水口那兒引用了丹江水向湯河進行補水,截至今年11月1日,已累計補水5367萬立方米。
生態補水,一是環境提升了,二是地下水位也明顯回升了。目前整個湯陰縣的水生態環境正逐漸修復,水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湯河水面積在不斷擴大。特別是植被覆蓋率在不斷提高。沿線的居住群眾的生活幸福指數得到明顯提高。
資料圖:湯河國家溼地公園風景
湯陰市民翟秀琴告訴記者:湯河之前就是個小河溝兒,水也小,用石頭蹬著就過去了,夏天人多著呢,就這沙灘上,小孩子多的就像趕會一樣。想不到我們都老了,都這大歲數了,原來的臭河溝子變成了現在這個壯美的景象。
熱線:3156973
公眾號/抖音/蜻蜓:安陽973
郵箱:1660372097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