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奇旅》:人活著,一定要有人生目的嗎?

2021-02-26 Zoey八點英語
喜馬拉雅FM \懶人聽書\蜻蜓FM\QQ音樂\網易雲 

親愛的聽友們元旦快樂~

 

今天和你們分享一部很適合年末看的溫暖小片《心靈奇旅》。

 

The movie follows Joe Gardner, a middle school music teacher who has dreamed of performing jazz music onstage, and finally gets a chance at a club. 

However, an accident caused Joe’s soul to be separated from his body and transported to the heaven-like You Seminar.

 

影片講的是一個叫Joe的初中音樂老師

在好不容易拿到了能在正式的音樂場合表演爵士的機會、

離自己的音樂夢想就差最後一步的時候,

被一個意外帶到了類似天堂的一個地方——叫You Seminar,

介於生與死之間的心理中心。

 

Joe wants to get back to earth and returns to his life, so he teams up with another soul, named 22, who has never understood the appeal of human experience.

 

後來為了能回到地球,Joe和一個對人類生活一點興趣都沒有的靈魂22結伴了。

最後他們意外地發現了人生中很多被大家忽略的樂趣,開始了新的生活。

 

在看電影的時候就想到了一本書叫


《被討厭的勇氣》

裡面提到的很多道理是一樣的。

比如電影探索的主題是:人活著,一定要有人生目的嗎?

 

Many people are struggling to find a life purpose. 

We try to figure out what we’re good at, what we’re born to do, and what we hope to achieve. But, does everyone has to have a life purpose?

很多人窮盡一生都在焦慮自己的人生目的、人生意義是什麼。

 

就像影片裡那些被困在「the zone」組的人。

 

So what is the zone? 

In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zone means a flow state. 

It is the mental state in which a person performing some activity is fully immersed in a feeling of focus, full involvement, and enjoyment in the process of the activity.

 

心理學上把「心流」口語化地叫做the zone, 

形容人在很專注地投入某件事並且很享受的時候會有的一種感覺。

就像一直有音樂夢的Joe在彈鋼琴的時候就有這種感覺。

但電影裡說,有很多人卻因為過度執迷於the zone, 

而成了lost soul——迷失的靈魂。

 

Moonwind says,

The zone is enjoyable. But when that joy becomes an obsession, one becomes disconnected from life.

 

Lost souls are obsessed by something that disconnects them from life.

 

「心流區是很讓人享受的,但如果那種樂趣變成了一種執迷,就會讓你跟生活脫離。


迷失的靈魂總是對這些讓他們跟生活沒有連接的事而固執。」


——靈魂Moonwind

 

Just like Joe, he knows very well he is obsessed with jazz music and believes that he was born to be a jazz musician. 

So when he finds he died before he had the chance to perform at a club, he says, "my life was meaningless. No, no, no, no. I will not accept this."

 

Joe在第一次去世後回顧自己的一生,發現自己在即將上臺表演前就去世了,

他非常懊惱地說:「我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我不能接受!」

Before Joe is sent to the heaven, Joe shouts, "I’m not dying today. Not when my life just started."

 

他不願意自己在那一天去世,因為覺得自己的人生自此才剛剛開始

 

可是當他後來真的有機會去表演了以後,走出表演廳,

卻開始質疑自己:I thought I would feel different. 

以為自己在好不容易達成夢想之後感覺會不一樣。

可達到目的後的快感消失得比自己想像中的快很多。

 

所以其實人生不只是一個目的地,不是到達了就結束了。

 

它是無數個瞬間連接在一起的旅程。

 

If you forget to enjoy the countless moments in your life and only focus on chasing for your goal, the path to get to your goal will become meaningless. 

That’s why many people are stuck in pain, maybe because they don’t know what their dreams are, or maybe because they haven’t been there yet.

 

如果意識不到人生重要的是當下的瞬間,


就會執著於探究自己未來的目的地到底是什麼。


所以很多人都焦慮於自己的心流區和夢想是什麼,


或者因為還沒有達成目的而苦惱。

 

就像靈魂22。她和我們很多人一樣,目前不清楚自己具體想做什麼,

似乎人生也因此就沒有了意義,總是被家人和朋友嘲笑自己一事無成。

 

直到後來,當她到了人間,


會感動於落葉飄到自己手上的美好,


為自己能自由走路而興奮,


才意識到其實自己的「spark」——觸發激情的點,


就是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

So just like what the book The Courage to be Disliked says, 

"No matter what has occurred in your life up to this point, it should have no bearing at all on how you live from now on. 

That you, living in the here and now, 

are the one who determines your own life."

 

回到最開始說的《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最後也說了,

「以前發生的事都不應該對你從此刻開始該如何過生活有影響。

只有活在此時此刻的你,才決定了你的人生。

所以請用心過好當下的每一天,認真做好每一件事,

它總能帶你到達某一個地方。

而對你而言的人生意義在做好「此時此刻」的同時,


也會逐漸明晰。

                         

微信對訂閱號信息列表進行了改變

喜歡本期內容的話 希望你們可以點點「分享」,「贊」,「在看」,或者 「星標」感謝大家的支持

喜歡就隨便 「 點一個 」 吧 

《白日夢想家》:一定要跳出舒適圈嗎?

電影The Intern:七十歲的實習生,年輕不在於年齡

黴黴新專Evermore來啦!同名曲Evermore講了什麼?

相關焦點

  • 熱映電影《心靈奇旅》:生命的火花,藏在平凡生活每一分鐘裡
    近日上映的皮克斯動畫電影《心靈奇旅》(Soul)口碑爆棚。這是皮克斯近年來表達水準最高的電影,它在宏觀與微觀層面完美的表達令人驚嘆。
  • 貴圈一定要吸毒嗎?
    吸毒者前赴後繼,大有死了我一個自有後來人的架勢,考驗大眾對於明星人品和「毒品」的雙重忍耐力。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明星會成為毒癮的高發人群?在西方,毒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特別是1960年代的嬉皮士運動時曾風靡一時。二戰擊碎了善良的普通西方人的心,猶太人中的懷疑論者開始大聲質問:「如果有上帝,當您看到奧斯維辛上空的滾滾濃煙時,您為什麼無動於衷?」
  • 給心靈放個假
    喜歡安靜自己,不想有煩惱的事、有太多的牽掛;也不想有太多酒席應酬、人情世故。每天做自己喜歡的事,敞開心扉,感受陽光,這樣的生活一定很美。  生活在物質如此豐富的時代,外在物慾引誘著我們的心靈。有錢人越來越多,發愁的是如何吃、如何玩,但難以安頓自己的心。因為,不少人生活小康,心靈還沒達到小康;不少富足的人,心靈並不富足。
  • 【生活】存在主義討論:人生是沒有意義的
    人生這種東西,天生就是不含目的、不被賦予意義的。存在主義者的思想,在本質上是承認這一點的,但隨後又更進一步提出:我們作為主觀且有感知能力的實體,是通過我們的思想和行動為我們自己創造意義和目的,而且還提出:我們各式各樣的主觀意義和主觀目的對我們自己來說是正當而有效的。
  • 小故事:人一定要靠自己!
    生物鐘也不停的在變化,於是忘記了何為白天,何為黑夜,只知道,醒著的人生是白天,沉睡的人生是黑夜。但人生總是黑白顛倒,生活也會迷失反向,人生不是生活,但生活卻是人生,人生是需要打拼的,而不是等來的,更不是求來的,努力和勤奮才會取得成功。蝸牛的故事使我受到啟發:  小蝸牛問媽媽:「為什麼我從生下來,就要背負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 怦然心動的整理魔法:整理房間如同整理人生
    如今我們的生活物品越來越多,但人不可能背負所有東西活著,如何真正斷舍離,給自己一個喜愛的空間呢?清理房間和物品,不只是為了乾淨和整潔,其實這也相當於「清理人生」。在收拾東西的時候,必須明確自己的目的,如果僅僅只是覺得它好是不行的,還要清楚它對我的價值是什麼。這就像是買東西,一個目標明確的人會花最少的時間買到對自己最有價值的東西,而一個目標不明確的人,則會花大量的時間買一堆看似有用實際無用的垃圾,堆在家裡供起來。對自己一點幫助都沒有!整理其實就是幫你認清過去,面對過去,從過去的陰影中走出來,讓自己更加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 故事 |有刺青的人就一定是壞人嗎?
    有刺青的人就一定是壞人嗎?相信不少人的身上會有一些令人不滿,不悅的地方,會被人罵。比如是染髮,喝酒,吸菸等等。大學畢業了,我要去找工作。有幾家公司要我去面試,而我得到的大部份的回覆都是讓我回去等通知。不約而同的是,他們第一條問題都是問我,你為什麼要去刺青?在接下來的面試時間中,他們臉上表露出一種厭惡,噁心的表情。我也沒多想。不過想起來,他們好像從一開始就沒打算讓我解釋。
  • 黎巴嫩首都大爆炸,曾志偉妻子患癌去世:2020年,請你一定好好活著
    據悉,是因為朋友和家人聯絡不到人來工作室找,才發現她已經在屋內身亡。朋友說,她此前有吃安眠藥的習慣,不排除藥物引發猝死的可能。羅霈穎多次參加過《康熙來了》,是許多人的童年女神,綜藝粉們都表示實在不能接受。看過節目的人都知道,羅霈穎是天生拿了大女主劇本的瀟灑女強人。一生獨立自由、灑脫清醒的羅霈穎離世,真的讓人感到人生實在太難預測。「人生不售來回票,一旦動身,絕不能復返。
  • 《單身騎士》:活著比什麼都美好
    大雁爸爸是韓國近年來十分常見的家庭構成。韓國中產以上的家庭為讓下一代接受更好的教育,母親帶著孩子去往歐美澳洲等國家。最為觸動我的人物是主角在雪梨街頭偶遇的靈魂。極高的警惕心去面對周邊的一切,稍有一點大意都會有超出想像的結果。對自己負責是一種人生態度。只想說一句,可不可以謀財不害命,活著就行,活著比什麼都要美好。
  • 莉莉周 | 有電影的人生不孤單
    在此背景下,有共同慧雅生活訴求的新都市心靈社群人流,利用莉莉周觀影團的新社群組建,開啟出一種自覺的美悅集體生活美學實驗空間,除了帶來對群組成員自身的心靈慰藉與美悅共享外,還實實在在是一種對新時代城市文明價值取向建設的內容填充與形態創設。三周年間,莉莉周這個新城市美悅生活社群組織,不僅彰顯出中國內陸城市的公眾生活的積極開放性,亦更彰顯出中國內陸城市的公眾生活的數位高端性。
  • 《撲通撲通我的人生》:笑著讓人流淚才是更高級的感動
    因為人生苦短就活不下去了嗎?不是的,當還有很多事情沒做很多願望沒實現時,當意識生命飛逝你卻無力阻止時,當瀕臨死亡時,你就覺得能活著就是你最大的奢求。這種感覺就是主人公雅琳在坦然面對自己飛速的衰老後,還是會哭「只是太開心了,所有的事情都喜歡」還不想離開。
  • D 韓娛|「一定要結婚嗎?」...不婚宣言的明星
    金惠秀在某媒體的採訪中說過「自己活著,又或者說年紀大了就不孤單了」。她直率地表示「別人問我『不覺得孤單嗎』, 但出乎意料的是覺得有很多不錯的時候」。李政宰最後還表示「但是年齡到了要生孩子,如果遇到不錯的人還是該結婚」。韓志玟
  • Neko醬的日常分享:人生的意義
    樸樹:人生的意義在於了解真相。海子: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看看太陽,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
  • 怦然心動的整理法:整理房間如同整理人生
    在收拾東西的時候,必須明確自己的目的,如果僅僅只是覺得它好是不行的,還要清楚它對我的價值是什麼。這就像是買東西,一個目標明確的人會花最少的時間買到對自己最有價值的東西,而一個目標不明確的人,則會花大量的時間買一堆看似有用實際無用的垃圾,堆在家裡供起來。對自己一點幫助都沒有!
  • 【TED演講】柯文哲:我在廁所裡面,突然悟到,人生的榮華富貴不過就是一坨大便
    >你以為是大道理卻是最真切地直抵人心請你停下來靜靜地堅持聽完好嗎?柯文哲演講:從那些生離死別,學會經歷而為【演講部分內容】有一天,我在巡房的時候,突然大徹大悟。人生的結局只有兩種:插管和不插管,但都是死。
  • 洋蔥新聞:最美的心靈雞湯!
    「一根稻草,扔在街上,就是垃圾,與白菜捆在一起就是白菜價,如果與大閘蟹綁在一起就是大閘蟹的價格,我們與誰捆綁在一起,這很重要!」我想我領悟「平臺價值」的真諦了——————————結合我們身邊的現實,這個道理可以這樣解釋:一個女人,能爬上老闆的床,那她的價值就是老闆娘,再不濟也是個小三;要是爬上隔壁老王的床,那下場就很糟糕了
  • 若有所思:人生最沒有意義的事就是談論人生的意義
    6.失去了「那個」的時候,也贏得了「這個」,可是人永遠只珍惜失去了的「那個」。7.有些事實是不能說出來的。有的不能在一定的範圍內(空間)說,有的不能在一定的時期內(時間)說,有的是在一定範圍和時期都不能說。更多的是可以和這個人說,不能和那個人說。不過,該說不說可能是要死人的,而且還是名人。
  • 在線收看:《心靈捕手》
    他一眼看出心理學家的目的。比如催眠,開始他裝作配合,隨後就變成捉弄並氣走心理學家。影片的最後,心靈釋放後的威爾告別了朋友,道別了尚恩,也告別了藍博教授給他安排的人生規劃,他開著車上路了。他要去哪裡?是去追求感情,還是在追尋一條自我選取的人生之路?威爾的車最終駛向了哪裡,這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威爾已經有潛力去選取他的生活道路,並在自我所選取的道路上堅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