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南極之戀》,一部發生在南極的愛情的故事。因為一場發生在南極的一次墜機事故,一家婚慶公司的老闆吳富春和一個高空物理學家荊如意的生命交織在一起,他們兩人在南極冒險生存的七十多天中,他們敬畏了自然,領悟了純粹的愛情。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看《南極之戀》震撼人心除了,男女主人公純粹的愛情和南極唯美的風光,更多還是應對疫情的感悟。
飛機失事,吳富春和荊如意相互合作,抱團取暖然。吳富春利用自己矯健的身軀,頂著暴風雪把荊如意帶到小木屋裡取暖,然後又到處去尋找救援。
而荊如意則利用自己的優勢——過硬的專業知識去指導吳富春該怎樣躲避暴風雪。她分析出離這20公裡外有個考察站,然後再指導吳富春該如何找到這個考察站。
在南極生活的過程中,兩個人不計較個人的得失,為了活下去互相激勵,互相幫助,最終戰勝困難,成功獲救!
新冠疫情的防治,是一場人民的戰役,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全國上下、社會各界,團結協作,戮力同心,終將戰勝病毒,獲得勝利!
不到最後一刻,絕對不可以輕言放棄!
荊如意在小木屋裡,她也只是勉強活著。當她等不到富春的時候,她甚至會選擇割腕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
吳富春及時趕回,救了如意!只要有一線希望,一絲可能,就不能輕言放棄。輕言放棄,自己絕了自己的後路。只有不輕言放棄的人,才能等到希望,等到曙光。
吳富春人生信條是:就算是死,也要死在路上。
武漢需要挺住,湖北也需要堅持!我們每一個人也要堅持,響應號召堅持禁足!
富春每次尋找長城站,都是充滿了希望!他樂觀豁達,和企鵝拍照,學企鵝走路,和小企鵝、海豹講話,像是來南極遊玩觀光似的。
海倫·凱勒說,樂觀主義是通往成就的信念。沒有希望和信心將一事無成。
疫情面前,我們要相信黨和國家,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地進行抗疫行動,戰役終將勝利!
同行人飛機失事喪命,如意堅持要把富春把屍體一起帶走。富春就拖著如意和另一個隊員往前走。
因為後來富春的鞋掉在海裡,他沒有鞋穿,死去的隊員的鞋,在關鍵時刻幫助了他。沒有鞋,他沒有辦法繼續去尋找科考站,只能等死。
不速之客小企鵝,想把它當做晚飯。如意堅決反對,富春最後留下了小企鵝。雖然兩個人自己都沒東西吃。
後來富春遭遇暴風雪,正是這隻小企鵝,帶著他找到了科考站。
冥冥之中,一切早已註定好了。
縱使在患難中,面對人性考驗的時候,也要保持心中的良善。善有善報,待人以善者善亦所趨。
疫情是一面鏡子!好人真的好,壞人也出乎意料的壞,蠢人也不可思議的蠢,但還是好人多!災難面前,我們感受更多的是愛心、溫暖,與良善,
如意告訴服富春:當我安息時,我希望你活著!歐若拉是南極美麗的極光,這句話無疑就是災難面前,溫暖你我的最美歐若拉!
借用《南極之戀》一句話,送給疫情期間的你、我、還有我們。
極夜再長,太陽也升起的時候,它終將放出光和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