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影片的片名一樣,《國王的演講》一開始給人的感覺是波瀾不驚,和好萊塢大片的氣質相去甚遠,與往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拆彈部隊》對現代戰爭背景下的人性思考也十分不同。但波瀾不驚決不是清湯寡水,《國王的演講》仿佛一出內斂而精緻的戲劇,在低調中醞釀出深厚,在深厚中鋪展出令人動容的力量。
影片的故事情節非常簡單,取材於真實的歷史事件。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從小患有嚴重的口吃,最後,在萊昂納爾的治療下,終於克服口齒,發表了振奮人心的演講。這個簡單樸實的故事之所以會產生那麼大的戲劇張力,首先就是因為細小的事情發生在了重大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身上。
時值二戰,作為一國之象徵的國王,需要發表演講來凝聚人心。在這樣的背景下,口吃治療就變得尤為重要,細小的事情變得茲事體大。
(精彩片段節選)
國王能否被治好口吃,成為整部影片最大的戲劇張力,一直到最後,在萊昂納爾的指揮下,喬治六世終於完整進行了戰前演講,觀眾才會舒一口氣。影片的張力還來自於國王和治療師本身,這是兩個身份差距很大的人,一個是國王,一個只是普通的治療師,國王的性格不僅內向,還容易憤怒,總有居高臨下的氣勢。
這種因為身份差異帶來的個性碰撞也成為影片的亮點。治療師萊昂納爾的角色在這個碰撞過程中顯得尤為出彩,他並沒有因為治療對象是國王而卑躬屈膝,他要求國王打破常規,到自己簡陋的治療室來接受治療,一副我的地盤聽我的的架勢,他用自己不卑不亢的耐心和誠懇,最終打開了國王堅固的心扉,找到了國王幼年的心理陰影。
他甚至故意激怒國王,讓國王流利地說出罵人的話。而正是這種不卑不亢的真誠交流,讓萊昂納爾獲得了尊重,國王也把他當成了一生的好友。
與此同時,影片對國王的描述,也是用的一種平視的鏡頭,國王雖然有著崇高的地位,但同時有著普通人的缺點,影片把喬治六世飽受口吃之苦的情狀展現得淋漓盡致。在別人以為當眾說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喬治六世那裡,卻是一件艱難無比的事情。
在這個意義上,《國王的演講》也是一部勵志片,而且因為是國王克服內心困境的努力,勵志的力量就顯得更大。當國王在麥克風前憋得滿臉通紅,痛苦萬分,但終於完整做完演講,影片的勵志力量也讓人生出了綿長的感動。
網上有人建議陳凱歌導演看看這部影片,這個建議真是恰當得很。一拍國王,我們總是忍不住宏大敘事,但《國王的演講》卻在一個普通和細微的故事中,拍出了深厚、浩渺的意味。
奧斯卡的評委們肯定明白,感動人心的力量不一定個來自於宏大的命題,國王的口吃,同樣能讓人思索良多。
每日一笑:
年輕人問道禪師:「我志向高潔,出淤泥而不染,無法容納這個汙穢的世界。」
禪師拿出一個袋子讓年輕人把屋子裡的垃圾裝進去,
年輕人很快就裝滿了,禪師又拿出一個袋子。
年輕人恍然大悟:「您是說只要有足夠寬廣的胸懷,就能容納這個世界嗎?」
禪師搖搖頭,指著袋子說:「裝,你繼續裝。」
發現更多英國好玩文化,請在下方留言或向我們投稿推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