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準備拍攝《大開眼戒》的時候,他讓他的外甥、同時也是攝影師的曼努埃爾·哈倫帶著相機和摺梯跑遍倫敦,拍攝了3萬多張照片。庫布裡克用這3萬多張照片進行剪輯,重現了西倫敦的盛景。
開發商育碧Massive在《全境封鎖》中做了一件類似的事情,只是他們(應該)沒帶著摺梯。育碧的世界材質設施團隊(World Texture Facility Team)在紐約大量拍攝照片,這些照片被仔細地標記和編入索引,用作在《全境封鎖》中重現紐約的參考。正因為如此,《全境封鎖》的遊戲環境得以擁有豐富的細節。
城市都是有個性的,而紐約這座城市的個性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廣告,隨處可見的廣告。當然現實當中的品牌多半不可能出現在遊戲當中,所以開發商Massive憑空創造出了一系列的的虛擬品牌,從咖啡館到小吃店,從碳酸汽水到快消服裝,他們甚至還創造了一個數碼產品的品牌。
遊戲當中一共有230處廣告,每一個廣告都對應了虛擬的品牌,而每一個虛擬的品牌都有自己的特性、口號以及廣告活動。這正是你在現實當中的紐約能夠隨處見到的。
如果你在遊戲中看得更仔細一些,你能夠發現更多的細節。遊戲的首席環境設計師Chad Chatterton表示《全境封鎖》為了讓這些品牌看起來更加真實,這些廣告並不僅限於出現在廣告牌上。事實上,遊戲中你能夠看到一些塑膠袋上印著某個品牌的商標,而你在遊戲四處溜達一下沒準就能夠看到招牌上有著同樣商標的某家店鋪。而且,有些虛擬品牌明顯要比另一些年代久遠。
你很難在一款遊戲裡見到如此多質量頗高的塗鴉作品,而《全境封鎖》當中一共有320個獨一無二的塗鴉作品。顯然,這款遊戲的城市環境並不是通過複製粘貼實現的。
另外,塗鴉也能夠作為一個敘事工具,幫助你了解遊戲的故事背景。《全境封鎖》中,由於整座紐約城都陷入到混亂,所以你不僅僅能夠在街頭巷尾的牆壁上見到塗鴉,塗鴉還有可能出現在廢棄的汽車上,甚至往日熱鬧繁華的時代廣場。除此之外,你還能夠發現用作塗鴉繪畫工具的摺梯。
在創作塗鴉部分的時候,育碧的環境設計師特意詢問了那些塗鴉藝術家,如果他們見到一個荒廢的曼哈頓,他們產生的第一個想法會是什麼。育碧的開發者隨即將這些想法代入到遊戲中各種各樣的塗鴉作品的設計上。
關於塗鴉設計的更棒的地方在於,遊戲中的塗鴉並不是風格和質量不是那麼統一的。既有繪畫較高水準的塗鴉作品,也有一些隨手的亂塗亂畫,而這些往往只是一種充滿攻擊性的表達方式。
而還有另一些則看起來更為悲觀的塗鴉,預示著這個世界的最終結局……
《啟示錄(Revelation)》第15章第1小節:「我又看見在天上有異象,大而且奇,就是七位天使掌管末了的七災。因為神的大怒在這七災中發盡了。」
除了虛構的品牌和店鋪,《全境封鎖》甚至還虛擬了一些在曼哈頓進行商業宣傳的電影。
在遊戲中你能看到有一部電影叫做《別告訴媽媽》,這部電影看起來像是在感恩節期間推出的家庭溫馨片。然而遺憾的是,不能告訴媽媽的事情可能我們永遠都沒有辦法知道了。
我們在遊戲裡還能夠見到一部叫做《V》的電影在進行宣傳,看起來這部電影像是《分歧者》和《創:戰紀》的結合體。
在《全境封鎖》中,你既能夠在地鐵裡見到這些電影的小廣告,也能夠在時代廣場見到它們用巨大的廣告牌和熒幕進行展示。
雖然你所在的這座城市已經被遺棄,但在遊戲中你還能夠感受它的生氣,因為你能夠看到有些電影海報被人肆意的塗改過。
說到海報,如果你仔細查看一下遊戲中的印刷的內容你就能夠發現,那些印刷字是由一個個的小點組成的。而這完全就是它在現實應該有的樣子,讓人覺得這些只並不是一些貼圖而已。
在遊戲中的曼哈頓一共有2326張尋人啟事,它們構成了《全境封鎖》中最為陰鬱的一些場景。
這同樣也是遊戲中的一個小細節,當你在《全境封鎖》裡射擊顯示屏的時候,它們會根據它們的材質呈現毀壞的效果。如果你射擊了一塊LCD顯示屏,它會是這樣的:
而當你射擊霓虹燈招牌時,它會是這樣的:
《全境封鎖》的背景設定在黑色星期五致命瘟疫爆發之後的幾周之後。曼哈頓是這次病毒襲擊的「震中地帶」,隨著你更加深入地探索這一片區域,你幾乎能夠在每條街道都能發現關於這場災難的一些故事。
運輸補給的主要路線都沿著曼哈頓的加油站。在現實當中,這也是類似事件發生時會採取的預案。
走過居民區,你能夠看到一些滿載物品的車輛。隨即你能夠意識到這一家人應該是最終沒有如願離開這裡,這是個悲傷的故事。
在一些地方有著警告搶劫者的標語,這也說明這裡的秩序已然崩塌。
有些巷子裡滿是帳篷,這裡應該都是那些無家可歸的臨時住所。
並不是所有人都選擇了離開或者跑到街上。通過一些窗戶你能夠偶爾見到一些等待災難過去的人們。
有些車輛已經撞毀,想必這由於是當時人們看到災難發生,一心著急著離開而造成的。
一切看起來就是世界末日應該有的樣子,而且它顯得是那麼真實。
實際上《全境封鎖》就是來源於現實中對於這類災難的研究。《全境封鎖》的聯合創意總監Julian Gerighty曾表示,遊戲中病毒爆發導致城市陷入混亂的設定,實際上來源於現實中美國政府在2001年進行的一次名為「暗冬」的演習,這次演習的結果就是美國政府意識到如今社會的秩序是十分脆弱的,城市的各項設施和組織會在一次生化攻擊下迅速分崩離析。而在此之後,當時的美國總統小布希籤署了「51號政令」,其全名為「國家安全和國土防衛總統政令」,賦予了美國總統在「毀滅性的災難」之後繼續延續聯邦政府統治的權力。這也就是遊戲中各位玩家所在的虛構組織「the Division」,也就是Strategic Homeland Division(戰略國土部)的靈感來源。
在《全境封鎖》的地圖上有總計22300輛、共493款不同的車輛,遍布大街小巷。它們擁堵在主幹道上,荒廢在曼哈頓的人行道中。
同樣,這些車輛也不是隨便安排的。育碧Massive的團隊提前細緻地研究過紐約每個區域車輛的分布情況,其中包括最受歡迎的車型以及車的顏色,所以車輛在《全境封鎖》裡的排布是十分科學而精準的。
公交車是大規模撤離時疏散平民的主要方式
《全境封鎖》裡的街頭一共有28349袋垃圾,你幾乎不能找到兩個完全相同垃圾袋。
如果仔細觀察,在治療點附近的區域,你會發現有一些傾瀉到街面上的醫療垃圾。
此前《全境封鎖》的兩位環境設計師Chad Chatterton和Benedikt Podlesnigg被問到他們在遊戲裡最喜歡的一個細節,他們的回答都是「小貼紙」。
如果你有心留意,你能夠在地鐵裡,在停車計時器上,在門上看到各種各樣的小貼紙。這些小貼紙幾乎出現在所有的地方,而只要你舉起槍瞄準就能更近距離地觀察到它們,然後你你就能發現它們每一個都是被精心設計過的。Podlesnigg表示工作室的很多人都參與了這些小貼紙的設計,「你只有觀察得足夠仔細才能夠發現那些絕妙的設計」。
落雪的樹
最後的細節這不算是遊戲裡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但是實際上遊戲中樹上的雪是能夠散落開來的。
《全境封鎖》雖然此前經歷了幾次跳票,但從這些用心的細節來看,開發團隊確實把這些時間花到了一些不錯的內容上。
來源:IGN 翻譯:王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