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浩:建議北京儘早選用生物質供熱取代化石能源供熱

2021-02-24 亞太生物質能展

我國生物質供熱產業已經日臻成熟,並與國際接軌。成功案例遍布吉林、山東、河北、湖北、廣東等地。最近河北、山東項目已達當地重點地區排放標準,並都實現汙染物與碳排放的雙減。

但為什麼生物質能沒能進入北京供熱市場?

究其原因,一方面生物質供熱給人印象門檻較低,使得大批非專業企業躋身行業,造成眾多失敗案例;又由於行業發展初期缺乏行業標準、規範,導致魚龍混雜,劣幣驅除良幣現象時有發生。2014年正是由於非專業公司在北京的生物質供熱項目無法達到排放標準,造成監管部門出臺了生物質禁入的政策(京政發【2014】21號)。(雖然政策出臺生物質禁入建成區,可實際執行時,擴展到了所有北京行政範圍)另一方面,基礎研究缺乏,對支撐產業發展所必須的基礎研究缺乏投入和耐心。一些研究機構在缺乏足夠數據和實驗支撐的前提下輕率下結論,導致對行業產生誤導和傷害。

但北京繼續維持生物質禁入的政策將造成三大弊端

一是有損北京國際化大都市形象,國際上清潔能源的概念是對環境無淨碳排放的能源,等同於可再生能源。在整個歐盟禁止給予化石能源(包括天然氣)貸款扶持的背景下,北京把天然氣列入清潔能源給予高額補貼,而將可再生能源加以禁入顯然有損北京作為國際大都市的開放形象,並為國際詬病;

二是高額補貼化石能源財政不堪重負,並有悖能源市場化原則。減汙降碳的核心是要改變經濟產業結構,其中的重點是發展可再生能源,這也是未來國際間競爭的焦點,過早地關閉一種國際上主流的可再生能源大門,對於產業結構調整無疑失去了一次寶貴的機會,為什麼不能包容一下,「讓子彈飛一會」?上海、天津等地都出臺了生物質燃料的排放標準,引導產業發展,而不是關閉大門,可否借鑑?

三是北京還有大片農村地區的農林剩餘物和大量城市園林剩餘物,沒有能源用戶市場,產業鏈無法形成,農村供熱市場卻採用「煤改氣、煤改電」,甚至補貼使用所謂「清潔煤」,百姓難以負擔高額成本,就是不允許發展生物質的政策導向確實讓人匪夷所思。

相關焦點

  • 智慧供熱工程師(高級)
    近年來城市供熱系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供熱發展趨勢也逐漸向智慧供熱和清潔供熱邁進。作為傳統的供熱企業如何對既有供熱系統進行必要的技術升級改造,運用先進的信息化手段優化供熱系統運行調節,建立企業級的智慧供熱管理及運行平臺,實現「精準供熱、按需供熱」,提高供熱系統的運行效率.降低能源能耗,減少企業生產成本,減少環境汙染已經成為新時期供熱企業的主要任務。
  • 談|供熱企業的安全風險管理
    比如熱水管網的直埋無補償技術、簡單可靠的自力式流量控制閥調網技術、多熱源聯合供熱技術以及水泵超常規節電技術等都是成熟的技術。但企業因為種種原因還在使用老辦法,導致企業一直處在能源消耗大、供熱效果差、投入成本高、簡單勞動等的落後狀態。
  • 王乃彥院士:發展核能供熱,緩解大量燃煤造成的大氣汙染
    論壇主席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王乃彥致辭並發表「發展核能供熱,緩解大量燃煤造成的大氣汙染」主旨演講。  演講概述在我國北方各省發展核能供熱的必要性;介紹了國內外核能供熱情況。王院士表示:核能供熱是一種清潔熱源;低溫供熱堆固有安全性非常好且低溫供熱堆的綜合利用,實現良好的經濟性。
  • 供熱上水公告!
    年9月30日開始供熱上水,各小區具體上水時間見張貼的上水通知。    一、上水期間請用戶家中留人,並檢查室內供熱設施是否完好,如發現漏水問題請與轄區服務電話或供熱管理員聯繫關閉閥門,請有資質的水暖隊伍進行維修。    二、上水期間如用戶家中無人,可先將家中的供、回水總閥門關閉,待回家後,打開閥門自行上水。    三、上水期間,因用戶對供熱設施檢查不到位或家中無人管道漏水給自己或他人造成損失的,由用戶承擔經濟損失。
  • 錚議|城市引領清潔和分散式能源解決方案
    它們都旨在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供應,增加電動汽車的數量,並為建築物提供可再生的供熱和製冷解決方案。所有這三個目標均設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斯德哥爾摩的目標是到2040年實現無化石燃料,法蘭克福的目標是到2050年實現100%的可再生能源供應,首爾的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20%的可持續電力自給。
  • 紐倫堡電廠起火,區域供熱嚴重受損!該市宣布進入「災難狀態」!
    據今日德媒報導,紐倫堡市的一處大型發電廠發生火災情況,導致城市部分區域供熱嚴重受損,除家庭外,大型企業,診所,學校,購物中心和兩個老人護理中心都受到影響
  • 【頭條】良心企業「清水供熱公司」
    收費與供熱天數無關,不管中間什麼原因,多少天沒有供暖,暖氣費都按全年收。絕對不提前供熱一天 ,絕對不多供熱一天 ,保證做到"天冷不多燒,天暖就不燒,不冷不熱看著燒"的企業標準除了供曖,還為清水的發展做貢獻,清水的這幾年發展很快,尤其表再在道路建設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當然生活好了,私家車也越來越多了。路況好,所以車速就快。
  • 預測:2030年生物質能或將成為第一大能源
    一座城市,沒了石油、沒了煤炭,沒了天然氣,未來怎樣運轉,如何發展,這是城市管理者面對傳統能源日益枯竭的現實,不得不思考的重大課題。若干年後,何種能源能夠支撐城市的不斷發展?電動汽車、太陽能取暖、風能發電……在國內追逐新能源、新技術的浪潮中,國內能源研究專家給出這樣的預測,「在未來的幾十年後,能源市場將是生物質燃料的天下,沒有發達的生物質全產業鏈,城市發展經濟將舉步維艱。」
  • 【Applied Energy最新原創論文】考慮需求不確定性的集中供熱系統的季節性儲能和需求側管理
    儘管集中供暖在減少溫室氣體方面有巨大潛力,但它仍是能源系統研究不足的一部分。低溫集中採暖因為其支持低品位餘熱和可再生熱源的有效利用,是城市供熱節能的關鍵技術。這種運行溫度低的熱網方便用於季節性儲熱和保證可控和不可控熱源的利用上具有高度的運行靈活性。然而,熱需求的不確定性是優化低溫集中供熱網絡運行和靈活性的一個潛在挑戰。
  • 生物質成型燃料質量急需引起重視
    生物質能源生產的行業門檻相對較低,當前生物質成型燃料的生產加工商還有不少小企業小作坊,他們為了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原料往往並不全是玉米稈、水稻稈、小麥稈等農作物秸稈,或者花生殼、稻穀殼、甘蔗渣等農產品加工剩餘物,以及林業撫育剩餘物、採伐剩餘物、加工剩餘物等,而是摻入了基本沒有費用投入的廢舊家具、各種生活垃圾。生物質原料來源把控不嚴格,已成為生物質成型燃料質量良莠不齊的主要原因。
  • 京津冀提出「八大協同」推動區域能源協同發展
    記者4日從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獲悉,為深入貫徹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北京市發展改革委會同天津市發展改革委、河北省發展改革委(能源局)研究制定了《京津冀能源協同發展行動計劃
  • 使用生物質成型燃料的條件
    基層環評工作在執行該要求時對「其他地區」存在理解偏差問題,部分省、市、縣環保部門將「其他地區」理解為城市建成區以外的所有區域,也就是說包括工業園區、偏遠農村等集中供熱不覆蓋、天然氣不通、電力設施不到位的所有區域內都不得新建10蒸噸以下的燃煤鍋爐。
  • 暖氣不暖、供暖逾期......徐州市供熱辦:18℃及格,22℃才是目標!供不上熱,堅決按規定退費!
    小馬也多次聯繫鼓樓區供熱辦,對方也正在開會協調,給出的答覆則是:第二次:雲龍區供熱辦承諾:爭取2020年11月底供暖。第三次:12月3日,市區供熱辦、華開熱力公司、小區業主代表等多方共同召開了現場協調會,徐州華潤熱力總公司承諾:2周內供暖。但現場仍然無人施工。
  • 常識|五大供熱管道補償器 你了解多少?
    供熱管道升溫時,由於熱伸長或溫度應力的作用而引起管道變形或破壞,需要在管道上設置補償器以補償管道的熱伸長,從而減小管壁的應力或閥件、支架結構上的作用力。供熱管道補償器主要有自然補償器、方形補償器、波紋管補償器、套筒補償器和球形補償器等,前三種利用補償材料的變形來吸收熱伸長,後兩種利用管道的位移來吸收熱伸長。1.自然補償器自然補償器是利用管道自然轉彎構成的幾何形狀所具有的彈性來補償管道的熱膨脹,使管道應力得以減小。
  • 生物質發電|同是非水可再生能源中三駕馬車,生物質發電為何落後?
    麥電網訊:風電、光伏和生物質發電,被譽為我國非水可再生能源中的三駕馬車,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三者都獲得了長足的發展。截止到2020年底,風電和光伏裝機總量都分別在3億千瓦左右,而生物質發電裝機規模接近1200萬千瓦(不含:垃圾和沼氣發電)。風電和光伏的裝機規模,遠超生物質發電。
  • 綠色能源公司大荔生物質發電項目,各大媒體怎麼看?
    1月28日,綠色能源公司大荔生物質發電項目正式啟動商業運營,大荔生物質發電項目作為集團「十三五」期間在清潔能源領域全力推動的重點項目,以促進大荔縣產業結構與縣域經濟協調發展為目標,保護秦嶺生態屏障、改善黃河流域環境現狀為己任。為大荔縣打造黃河生態智能綠色發展示範縣做出更大的貢獻!作為陝西環保集團綠色能源公司與大荔縣重點項目——大荔生物質發電項目,少不了各大媒體的聚集關注。
  • 【獨家】發改委發文:生物質發電項目嚴禁摻燒化石能源!!
    【能源觀察】一個最懂能源的微信公號,每天為你發掘能源金礦。上傳個人名片照片,與能源君交朋友;或郵件提供通訊方式。
  • 氣候達人指南: 高能效,才有範兒——能源篇(上)
    化石能源過度使用與毀林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是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中國計劃於2030年左右實現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其關鍵是不斷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WWF研究表明,在高能效技術得以大規模應用的前提下,2050年可再生能源可為中國提供大約80%的電力供給,並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供電體系比以煤炭為主導的體系更具經濟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