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樸常常與善良連在一起用,有時也與簡單連在一起用。無論用作哪一個都是一種至真至誠的心性,也是人最可貴的品質。
時代發展的潮流衝刷著我們原有的淳樸民風,從而形成了事事都要與所謂的經濟利益直接掛鈎。鄰裡之間相互幫忙,朋友之間提供方便,親人之間往來都赤裸裸地與經濟利益扯上了關係。如果沒有所謂的利益那麼朋友變得陌生,鄰裡慢慢疏遠,親人不再親近。
淳樸的民風在城鎮一體化、工農交錯中慢慢地隨著社會活動的變化而變化。舉個例子吧!閹雞將(線雞將)與補鍋將這兩種社會活動者,過去雖然不是太受到尊敬,但是要去某家投宿一宿與吃一餐飯還是很容易的。最近這幾年這兩種人再也不串鄉走戶了,現在十歲左右的孩子都沒有聽過線雞將敲鈴鐺了。補鍋將也慢慢改變了他們的方式了。不是說這兩種人現在不存在,而是說這兩種人改變他們的工作方式也是社會變革的必然結果。
記得我們小的時候,父母這一輩人是至真至誠的人,無論是誰只要借宿都準,只要幫助他們補過鍋或者是線過雞,都會很熱情地招呼補鍋將或者線雞將吃一頓飯。不收任何費用而且還要支付給他們應得的薪酬。有的因為吃飯投宿而不收,但有的還是收了。那種淳樸的民風不知什麼時候漸漸的消失了,恰如消失了的其他品質一樣,最終只是一種傳說流傳下來。
時代已經發展到一個與過去相比沒有或者是很少有真誠對待、淳樸民風的時代。丟掉了過去的淳樸民風又沒有建立起新的倫理思想、新的道德風尚。
從而碰瓷讓人不敢輕易幫助受害者,因為怕賴上自己。甚至有人把碰瓷當作一種職業。這是良知的泯滅,也是丟掉原有的道德價值之後迷失了方向的悲哀。
隨隨便便的離婚現象,很多人美其名曰婚姻自由。沒有孩子的時候離婚厲害相伴,有了孩子之後因為點芝麻小事鬧的妻離子散,作為年輕的媽媽、爸爸難道就對幼小的孩子沒有一點憐憫之心嗎?離婚之後有多少孩子失去了應有的關愛,失去了來自父母的呵護,一轉身把孩子丟給爺爺奶奶帶著。好像自己衝動造下的孽,理所應當的給無辜的孩子與父母來承擔。
社會是進步了,再怎麼進步也不可能進步到不負責任,沒有擔當的那些年輕的父母因為自己的一時衝動而讓孩子失去童年,失去應有的關愛來買單,讓本來已經為自己操碎了心的父母再碎一次心。
離婚現象背後的道德觀念扭曲,離婚現象背後的單親家庭孩子的成長問題,難道不會形成惡性循環的腫瘤嗎?
淳樸的民風、樸實善良的道德觀念是約束了個人的同時也保證了社會的良性發展。比較自我,個人主義的普遍化造就的特立獨行某方面是解放了我們自己,某方面又要解放個體的同時又要整體來買單。試問一下我們買得起多少?
社會倫理道德是不是應該與物質財富發展同步進行?這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