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 Cho YD, et al. Korean J Radiol. 2015 Jan-Feb;16(1):180-7. doi: 10.3348/kjr.2015.16.1.180. Epub 2015 Jan9.】
迅速處理動脈瘤,是對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最佳治療。但是,血管痙攣所引起的腦組織低灌注使患者面臨新的危險。部分患者在早期的腦血管造影中已提示存在嚴重的血管痙攣,如何治療仍存爭議。韓國首爾大學醫學院神經外科及放射科的Young Dae Cho博士及其同事介紹一種栓塞動脈瘤的同期治療腦血管痙攣的技術,文章發表於2015年1月《Korean J Radiol》在線。
該項回顧性分析共納入11例同期接受動脈瘤和腦血管痙攣血管內治療的患者。在頸內動脈近端放置導引導管後,將尼莫地平輸液管接入導引導管的Y閥。放置彈簧圈的微導管通過另一控制閥進入導引導管。尼莫地平在動脈瘤栓塞過程中,持續注入。若微導管的前行因血管痙攣受阻,則先給予1mg的尼莫地平。一旦微導管到位後,在彈簧圈栓塞的同時,經動脈持續輸注尼莫地平。結果是同時獲得動脈瘤栓塞和尼莫地平誘導的血管擴張,其中8例患者接受了反覆的動脈輸注尼莫地平。所有患者效果極佳,無相關併發症。
最後作者指出,血管內栓塞動脈瘤的同期處理腦血管痙攣,對於有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所致嚴重腦血管痙攣患者,行之有效。
圖1. 同期處理動脈瘤和腦血管痙攣的導引導管Y閥。
圖2.1例破裂的後交通動脈瘤DSA。A.造影顯示動脈瘤;B.廣泛的血管痙攣;C.血管內栓塞動脈瘤,同時經動脈給予3mg尼莫地平輸注;D.動脈瘤完整栓塞,血管痙攣緩解。
(德國科隆大學醫學院神經外科鄭鋒編譯,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陳銜城教授審校)
《神外資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如希望轉載,請聯繫「神外助手」。請各微信公眾號、網站及客戶端尊重《神外資訊》版權,經許可轉載文章時請清楚註明來源為「神外資訊」。《神外資訊》,歡迎您轉發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