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小朋友的小朋友
溫偌莉莉的精神自留地
私藏好物 | 升級攻略
真的不考慮關注一下嗎 :)
/ 高甜的一首歌 /
大家好~每次坐下來寫這周的推送的時候,我都特別感慨,我在這邊又survive了一周!
上周末是美國的勞動節,我獲得了周末加周一的三天小長假。但因為之前有的課程沒有學懂,之後的reading作業又很多,所以這個假期我就在圖書館慢悠悠地看書度過了,也就沒有出去玩。
既然沒有出去玩,自然吃喝玩樂的內容就沒有了。想起之前有讀者向我預訂San Francisco的餐廳和遊玩攻略,我很慚愧。等有機會,我有時間了一定去探索一下!
因為這周的主題是學習,那就正好來分享幾個我電腦上最常用的學習app吧,其中大部分是我在本科期間就在用,也有些是過來之後,因為使用英語學習才開始使用的。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聲明:本文與以下提及的所有產品及app沒有任何形式的利益關係。)
/ Berkeley Law Reading Room /
我現在的電腦是一個粉色的MacBook,如果你在官網上比較,就是下圖最左邊這一款↓
當初買下它,是看中了它比較輕薄,尺寸小,可以放進更多的包裡,顏色也漂亮。
但是關於這臺電腦,我個人並不是很滿意,也不太建議大家買。
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我認為它的性價比很低。同樣價格下,它比起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都更加不穩定,反應遲鈍,常常死機,還動不動關機重啟,如果那時候在上課,很是崩潰。而且它的待機時間不長,如果一直工作,只能堅持四五個小時,不像mac其他款式能堅持一天。
這大概是為了又薄又輕的美學效果而犧牲過多功能的結果。如果你真的特別看重它的設計,解決方法該我想是多付一些錢買最高配置的版本。
言歸正傳,說回我的學習app。我很少直接在app上學知識,更多是用它們來幫助我規劃和記錄,作為一個學習輔助工具使用。
我的電腦上,使用頻率最高的應該就是幫助我安排事項的「時間管理app」,這方面我用的都是最基礎的mac自帶app,簡簡單單地就很好用了。
// Stickies //
首先是再普通不過的Stickies便利貼了,不僅僅是mac,在電腦上都能夠找得到類似的。它經常被忽略,但真正用起來卻幫助很大。
它的基本操作是,創建一個便利貼,把想寫的東西寫上去,它就會停留在桌面上一直提醒你。之前我認為它有點雞肋,因為同樣的記錄軟體太多,不知道寫在這上面可以幹什麼。
一番研究後,我發現用來記錄自己的DDL最有效。我會按照時間順序,把自己的DDL一個個羅列上去,每次打開電腦就能看到接下來馬上要做的事情,對照電腦另一側的時間,可以看到下一個DDL是什麼時候。
/ 桌面的一部分 /
我還會把它設置成「懸浮」狀態,這樣它不僅會停留在我的桌面,還會浮在我所有打開的頁面上方不會被擋住。如果認為這樣妨礙到自己的正常操作,可以選擇把它「收起來」,這樣變成小小的一條,只顯示最近的DDL。
這樣我的DDL記錄一共就有了兩套體系,一個是電腦上的簡易版,一個是紙質版的手帳日曆,當我不用電腦的時候會看,從而保證我什麼時候都不會忘記即將到期的事情。
// Numbers //
Numbers就是mac版的Excel,比Excel更加簡潔明快,功能也簡化了不少。
在我的朋友中,Numbers本身不是一個很高頻率使用的app,但是我發現它可以比較好地支撐起我的「日程記錄」。
我會用這個app的表格功能來畫日程表,從左到右是周一到周日,從上至下是6am到第二天1am,半小時是一格。畫好空白的表格是這樣↓
之後可以把自己的課程填寫進去,另外每天做過的事情也可以忠實地記錄,比如9點10點在學習,下午7點到8點去健身,設置成不同的顏色,吃飯時間或者什麼都沒有做的時刻,就是白色。
下方還可以另畫表格,用來統計自己每一門課的學習時間,與預計時間對照,來看是否達成應投入的學習時間。
/ 這是上周的日程記錄,我用了一些簡稱,大家理解意思就好 /
單純使用手帳本,只能寫下自己一天要完成的任務,並不能把它們分配到一天的細緻時間段中,所以這個日程表起到一個補充作用。
它不僅在於給自己設定計劃,更重要的是忠實記錄下自己這周的所作所為。當一周結束的時候,可以看到自己什麼時間段空白最多,學習、社交、健身所佔的各自比例。反思一下哪裡還可以再改進,而不是沉浸在「我一整天都在學習」的幻覺中。
另外還可以通過每一周表格的對照,來看自己的工作趨勢↓
日程管理這方面,很多人還會用電腦自帶的Calendar,我覺得也很好。但因為Calender無法做到每周的日程比較,也無法自由放大縮小,不能統計時間,相對而言自由度更小,所以我還是傾向於自己畫日程表。
從讀本科開始,老師講課都是lecture,不用黑板,甚至ppt也不用,純粹幹講。因此我和同學們,為了記下老師講課的內容,逐漸都訓練了電腦記筆記的打字能力,也逐漸發現了適合自己的記錄軟體。
// OneNote //
OneNote我想是非常有名的app,各種系統上都可以找到,可以說是記筆記專用,功能強大。
自從發現了OneNote,我就再也不用word和mac自帶的page記筆記了。OneNote非常方便,可以設置多個筆記本和多層目錄,把所有課程的筆記記錄在這一個app裡,省去了打開文件夾不斷尋找的時間。
另外很喜歡的是,它的功能很方便,各種自帶的標題和序號很全,還可以任意在前面標星,劃重點。此外因為是文本框設計,你可以把自己的一段文字移動到任何想要的地方,哪怕是懸浮在一邊也可以,這是其他筆記記錄app都不能做到的。
至於mac自帶的page,它的缺點在於不能自動首字母大寫。上課記筆記的時候,來回切換特別耽誤時間,老師都說到第三句話,這邊第一句話還沒打完。如果不管它,之後整理也要多花時間。
所以page我一般會用來寫論文,要求不嚴格的話,寫完後轉成pdf上傳就行了。
// Evernote //
Evernote中文名就是印象筆記,同樣的非常有名,也有很多人用它來記筆記。我剛讀大一的時候,看到一位成績非常好的學姐,她就是在用Evernote記筆記。
它同樣也可以設定多層目錄,同步更新,設置to do list等等,但是由於它的界面比較「隨意」,給我的感覺不是很「專業「,所以一直把它當做一個便籤本使用。
我的腦子裡經常充滿了奇奇怪怪的想法,一團亂麻,最後想說出來,又全部忘記。所以在這個便籤本上,我會把一時的靈感寫下來,可能是一句話,也可能是幾個故事,還可能是種草清單,完全不成體系。等有時間了,我回頭去看看這些隻言片語,慢慢理出一個雛形,這是一篇推送產生的源泉之一。
這部分app在國內我的使用頻率是比較低的,但出來之後,語言障礙畢竟難以消除,於是還需要用輔助工具幫助我掌握英語。
// Grammarly //
Grammarly是我加拿大交換的時候,老師推薦給我們的語法檢查app,使用後發現還不錯。到美國後看到用的人少了,大概因為都是native speaker,不需要這種初級工具吧。
它的功能性很強,就是幫你查找自己的英文文章中的語法錯誤。可以直接在app中錄入文章,也可以把寫好的文章導入進去。
文章輸進Grammarly之後,它會紅線標出你的語法錯誤,包括單複數、人稱時態,this, that指代不明,兩個句子之間使用了逗號等等。另外,它還會黃線標出認為你寫的不太自然的地方,比如這裡的被動語態不太地道,這個詞語不夠精確。
/ 這是app自帶的樣本文章 /
很多時候我自信心滿滿把文章導入進去,得出來總是畫滿了紅線黃線的結果,備受打擊。但按照它給出的建議改好,會比之前自己寫出來的安全許多,以前好幾篇英文論文的寫作,也是有它的幫助。
另外它還可以作為插件,當你在網頁上寫郵件的時候,會自動幫你矯正。如果付費買會員,它還會提供「潤色」功能,向你提供同義詞等等,但我個人認為免費版本的已經夠用了。
// Merriam-webster //
最後來介紹一個網頁吧,是一個免費的英英詞典網站,連結是
https://www.merriam-webster.com/
我在讀英文材料時,發現中英釋義的詞典查出來的中文解釋,並不能完全套進英文的context,反而會更加迷惑,不能理解。但如果去查英文詞典,有的解釋太過複雜,花費很多時間,reading就讀不完。
尋找許久,我發現這個網站可以獲得一個平衡。不會過於簡單也不太過深奧,可以發音,還會提供單詞的詞性變化以及同義詞。另外,詞語解釋中提供一般詞典和英語學習者的簡單版詞典,非常友善。
它們擁有自己的iPhone和ipad版本app,電腦是沒有app的。另外app有一個問題,是在點擊「發音」的時候,常常沒有反應,無法發出聲音。後來我付費把廣告去掉了,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謝謝你們耐心讀完這篇文章。
其實不管用什麼電腦,用什麼app,都是自己的個人習慣,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寫了這麼一大堆,也不是希望大家都跟我學,要這樣去學習和規劃(我這樣規劃自己都覺得無聊),而是說app也好,學習方法也好,都只是一個輔助工具,把學習和工作做好,才是關鍵。
下周我有一門課期中考試(想起來就牙疼),為了不要成績太難看,我想還是複習一下為妙,因此我會試試看能不能約到朋友寫特約稿件。找到最好;實在找不到,我也會努力更新的。
最後祝我的讀者們,學生黨上課順利,工作黨加班快樂。謝謝大家。
你可能感興趣的👇
學習 | 留學前的文具後勤準備
/ 你的評論和轉發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