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本來是件開心事,但東光這個寶寶讓媽媽高興之餘,也非常揪心。原來,寶寶未出生時就有個「大肚子」,腸子粘成一團,被確診腸穿孔。市中心醫院多科室專家聯合會診,隔著媽媽肚皮做手術,精心為寶寶治療。寶寶降生後手術成功,目前恢復不錯,不久就可以回到媽媽的懷抱了。
10月29日,懷孕8個多月的東光孕婦劉某,在當地醫院做產檢時,被發現胎兒有大量腹水,初步診斷是腸穿孔伴胎糞性腹膜炎。隨後,劉某被送到市中心醫院產二科。由於胎兒情況危險,在劉某入院後,產二科及時聯繫是市中心醫院兒童院區兒外科及新生兒科專家,為孕婦及胎兒制定了一套個體化救治方案。「胎兒此時只有32周+5天,胎肺發育不成熟。在胎兒出生前,醫生需要先隔著媽媽肚皮做一個複雜的介入手術,為其出生後的救治爭取時間。」市中心醫院新生兒科副主任楊海萍介紹。為進一步明確胎兒腹腔情況,在超聲引導下,醫生用一根細針從媽媽劉某的肚皮穿進,又小心翼翼地刺入胎兒的肚皮內,從腹腔抽出大量黃褐色水。同時,對羊膜腔注入藥物進行治療。經術前穩定、促胎肺成熟治療,11月1日,劉某接受了剖宮產手術,一個男嬰呱呱墜地。這名男嬰出生後肚子脹得很厲害,腹壁呈紅色,血管崩得清晰可見。男嬰病情危重,被迅速轉入醫院新生兒科。醫生通過超聲檢查發現,孩子右下腹腸管粘連且周圍網膜組織增厚,腹腔積液、積氣(並積糞),右下腹闌尾體積增大,腸脹氣,考慮存在腸穿孔。兒童院區多學科專家會診後,決定進行手術。
11月2日中午,醫生為這名男嬰進行剖腹後發現,其腹腔內有大量黃色滲出液以及胎糞;腸管粘連成了一個團,穿孔部位在迴腸末端,腸管已部分粘連壞死。
「孩子是早產兒,體重較小,因為水腫,肚皮脹得像一層紙,手術部位是腸道,要保證不傷及其他的臟器。而且腸道本來可能只有1毫米厚,因為脹氣會更薄,上面還沾滿了胎糞,所以說手術動作必須輕、快、穩,這可能比在絲綢上繡花還難。」醫院兒外科副主任陳磊形容說。
3個多小時後,這名男嬰手術成功,並接受了腸造瘻術,等到三個月後再接受關瘻治療。
昨天上午,在新生兒科暖箱內,這名男嬰喝了爸爸從東光送來的母乳後,又呼呼地睡著了。
據楊海萍介紹,孩子被送進新生兒科後,病情逐漸好轉,第4天就脫離了呼吸機。「因為媽媽出院回家了,於是孩子爸爸每隔幾天就來送一次母乳。寶寶現在一次可以喝23毫升呢。」
楊海萍說,孩子現在只有1800多克,等體重再長一些,就可以回到媽媽的懷抱了。
來源:滄州晚報 記者 龐維雙 通訊員 劉麗娜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