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地工程商和筆者反應,自己所在地區的太陽能熱水工程項目競爭異常激烈,低價競爭現象普遍,甚至有的報價比自己的品牌成本還低,不知道以後的項目該如何推進,更不知道這些超低報價的該如何賺錢生存。
其實不止這一位工程商和筆者提及這種問題。而這種問題的根源在於有一部分工程商一直在追尋低價,或者說「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筆者從另一位廠商客戶處了解到,某地工程商需要太陽能集熱器部件,該朋友根據市場行業做出合理報價,但卻被工程商一口拒絕,原因是產品報價過高。尋求低價以獲得利潤最大化,是每個工程商的從業目的。而一部分企業為了順應這種目的,則無底線降價,甚至以犧牲質量為手段。支架生鏽、平板內起霧、真空管炸管等各種問題滋生。但,為了「博取」一個工程商,不少廠家在鋌而走險,不管不顧。但是,正是這種常態,導致太陽能熱水價格逐漸開始「翻車」,建築熱水從大幾千到如今的一千多(兩千多目前都是可以),商用熱水從三五萬到如今的一萬多。價格像翻了的車,連翻幾個跟頭。此外曾有大品牌企業紛紛表示,在整個大環境都在降價時,自己企業可以堅持一段時間,但是時間一長,確實有很大壓力,倒逼著自己開始降價。從一到二,再到三,源源不斷的企業加入到降價的行業中來。反觀光伏行業,雖然從2018年「531新政」之後持續低迷,價格也在不斷下降。然而,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光伏行業價格又開始走高。經了解得知,光伏行業在今年遭遇矽原料上漲,導致組件生產成本不斷增加,進而促使組件價格上漲。
與光伏行業相比,光熱行業則出現另一番景象。無論是何種原料上漲,太陽能光熱產品市場價格卻一直呈現下滑趨勢。曾有業內人士表示,光熱行業雖是一家人,但卻一直在相殺,企業與企業之間彼此爭得頭破血流,卻不懂得合起夥來去應對外部競爭。「搶別人的單,斷自己的路!」以低價接單的企業只看重眼前利益,看似迫不得已的個體選擇卻在危害行業整體的健康發展。這樣的經營模式持續不了多久,而且在行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企業也喪失了從產品開發、工藝創新等方面提升的能力,其發展道路只能越走越窄,到頭來會發現這是條死胡同。其實,在價格戰的博弈中,企業完全可以靠挖掘自身優勢,獲取更多利益。——靠產品說話,完勝價格戰!2020年是太陽能光熱行業在採暖領域的噴發之年,在河北開始大面積安裝應用,如果後期仍以熱水競爭思維來參與採暖,那麼未來的太陽能採暖之路將會走得異常艱難。
責編:二妹 製作:三多 業務諮詢:15853189973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內容來源於作者原創及網際網路公開渠道,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著作人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聯繫郵箱:jilianghejie@163.com;責編微信:greyfollo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