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醫理論:「冬季養生應當陰陽並重」。雖然冬季是一年到頭陽氣最弱、陰氣最盛的時候,但這並不意味著養生只需要養陰就足夠了。
中醫講究陰陽平衡的觀念,陰陽是互根的,能相互轉化。陰氣也有促進陽氣生長的作用。如果單純偏向於某方面,必定會打破平衡,這會對健康帶來不利影響。所以冬季養生之時也莫忘記曬曬太陽,適當補充下陽氣。
「背為陽,心肺主之」。就是說人體的腹部為陰,背部為陽。重要的督脈(位於後背正中線上)、足太陽膀胱經(分布有五臟六腑的背俞穴)等均分布在後背。多曬這些穴位能起到調理臟腑氣血的作用。讓陽光直射背部,感受一下陽光的濡養,通體調暢。
「頭為諸陽之首」。也就是所有陽氣匯聚的地方,凡五臟精華之血、六腑清陽之氣,皆匯於頭部。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過兩耳直上連線中點),是百脈所會之處。冬天曬太陽時,可以多曬曬頭頂。儘量選擇曬正午時分(11點~1點)的太陽。此時日光最充足。最有利於調補陽氣。
「寒從足下起」。陽光可以帶走腿腳的寒氣,多曬腿腳有助於改善陽虛體質人群的腿腳發冷問題,還能加速鈣質吸收,幫助預防骨質疏鬆。尤其小腿的足三裡穴(位於小腿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是人體的重要穴位。
冬季天氣較寒,人體陽氣進入閉藏階段,因此藉助陽光來提振陽氣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如果能在曬太陽時配合做點健身小運動,效會更佳。
一、曬頭「拿五經」:人的頭部為百陽之會,全身的陽經均匯集於頭部。陽光沐浴頭部的同時,再配上「拿五經」動作,有助於大腦的補鈣生發,做完後會覺得大腦清醒。
二、曬背揉揉腹:冬天曬太陽時揉揉腹部,肚子也會暖洋洋。這是因為曬後背可以有效祛除脾胃寒氣,同時也有助於防止腹部受涼。
健生堂感冒茶
往期精選
期待您為我點個讚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