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三要點 起居飲食運動有學問

2021-02-23 雲南中醫

本平臺由雲南省中醫管理局主辦,如果您還未關注,請點擊上方藍色「雲南中醫」添加關注,舉手之勞分享傳播中醫藥文化,造福人類健康,感謝您的支持!

中醫認為冬季是匿藏精氣的時節,冬季自立冬日起至立春前一日止,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個節氣。冬季養生主要指通過生活起居、飲食調養、運動鍛鍊等手段,達到保養精氣、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目的。

一、生活起居


冬季氣溫較低、天亮較遲,在日出之前,林中植物尚未進行光合作用而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同時大氣層在天亮前結構穩定,空氣中積存了許多的二氧化碳等各種汙染物質。凌晨外出鍛鍊易遭受寒氣、濁氣的傷害,並且容易增加誘發呼吸系統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同時,寒為冬季的主時之氣,若氣溫驟降,或機體抵抗力下降,寒邪侵襲,常引起感冒、急性支氣管炎病症,或致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急性發作、痺痛等病症加重,或誘發心肌梗塞、腦卒中等心血管病症。所以,冬季晨練特別是老年人冬季晨練時間不宜過早,應於太陽出來之後再進行晨練,同時,也要注意顏面、四肢的保護,防止凍傷。

二、飲食調養


冬季氣候寒冷,陽氣閉藏,人體處於能量蓄積的時期,飲食宜溫熱,所以冬季飲食應多選含有優質蛋白質與有防寒保暖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雞肉、蛋類、豆製品、核桃、慄子等都是很好的冬季應季養生食品,同時,生冷、黏硬的食物,如人瓜果、冷飲、年糕、粽子等性質屬陰,容易傷陽,極易損傷脾胃陽氣,冬季也要少食或忌食。同時,冬季又是進補強身的最佳時機,進補的方法有食補與藥補兩種,食補用食品藥膳、藥補用藥物藥劑。不論食補還是藥補,均應遵循辯證進補和不虛不補的原則。

三、運動鍛鍊


俗語云:「冬天動一動,少生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冬天堅持適度的體育鍛鍊,不僅可以調養肺氣,提高肺臟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於增強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外界寒冷刺激的抵禦能力。但冬天不宜運動過度,特別不宜在大風、大寒、大雪、霧露中鍛鍊,應避免陽氣、陰精的損耗,以符合養「藏」的養生要求。


通訊員:劍川縣中醫院/劉洪美

編 校:雷 婕 趙 斌 排 版:楊豔梅

相關焦點

  • 老人冬季起居飲食生活小常識
  • 春節期間生活起居,這3招需要注意!
    中醫專家提醒,人體的生理機能一旦調整不及,就會使得機體防病、抗病的能力下降,因此注意飲食起居的調養極為重要。拒絕「三貪」:飲食有節制 作息有規律年邁體弱的老人和幼兒,更易感染各種疾病。為防患於未然,在冬春交替之際,凡體弱多病之人、高齡老人、幼兒等,應儘量減少外出,以防止外界氣候對機體健康的影響和病原菌對機體的侵襲。
  • 春節期間的生活起居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專家支招→
    中醫專家提醒,人體的生理機能一旦調整不及,就會使得機體防病、抗病的能力下降,因此注意飲食起居的調養極為重要。拒絕「三貪」:飲食有節制 作息有規律年邁體弱的老人和幼兒,更易感染各種疾病。為防患於未然,在冬春交替之際,凡體弱多病之人、高齡老人、幼兒等,應儘量減少外出,以防止外界氣候對機體健康的影響和病原菌對機體的侵襲。
  • 士材節氣養生——冬至
    那麼在這個季節如何養生呢?      飲食       江南人在冬至的習俗主要有吃「稻窠團」、喝「冬釀酒」,這背後的養生理念讓小編來用中醫理論剖析一番。「稻窠團」是由糯米所做而成,加有肉糜,性味平偏溫,具有較好的滋補作用,可以補虛養血,健脾和胃;
  • 明日大寒-養生進行時
    寒冷的冬季,大寒就是屬於比較晚的一個節氣了。那麼大寒要如何養生呢?大寒吃什麼呢?大寒養生要注意什麼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大寒節氣養生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1.起居護養  中醫指出,「起居有常,養其神也,不妄勞作,養其精也」。冬季養生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養神氣,勞逸適度可養其腎精。
  • ​秋收冬藏——冬季養生篇
    冬季到來,人們食慾普遍增強,此時千萬記得要管住自己的嘴,以免傷及腸胃。冬天多喝點水還能加快新陳代謝,起到抵禦寒冷的作用。
  • 冬季運動好處多,但你不知道這個運動小妙招!
    中醫有「動則生陽」的說法,因此建議大家冬季多做一些鍛鍊,再配合適宜的養生保健,不但可以很好地緩解疲勞,還會讓身體變得更加健康。中國民間有俗話稱:「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冬季適當參與運動,對身體的好處不言而喻。據健康專家介紹,冬季運動可以加快機體的新陳代謝。機體受寒冷刺激,會使血液中抵抗疾病的抗體增多,身體對疾病的抵抗力也會隨之增強。
  • 大寒節氣養生包括以下4個方面
    1.起居護養  中醫指出,「起居有常,養其神也,不妄勞作,養其精也」。
  • 調整飲食起居過寒冬
    冬季萬物潛伏、陽氣內藏,此時我們該如何在飲食起居上順應時節的特點,維護身體健康呢?
  • 斂陰護陽,冬季養生重在「藏」
    因此,冬季養生應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冬季養生強調「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說冬季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適當早睡晚起,則翌日精力充沛。上班族要儘量「早睡」、不熬夜。清晨寒冷刺激會引起血壓明顯升高,易誘發心梗、腦溢血等疾病的發生,因此提醒老年人最好在太陽出來之後再進行晨練。
  • 立冬後該如何養生?
    冬季在飲食養生方面,中醫學認為應少食鹹,多吃點苦味的食物,道理是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鹹,心主苦。從祖國醫學五行理論來說,鹹勝苦、腎水克心火。若鹹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應多食些苦味的食物。我們冬季養生也要順應天時,斂陰護陽,進補腎氣,養生保健。
  • 【福田名談養生】林松青:遠離骨質疏鬆症—從運動、陽光、飲食開始
    眾所周知,骨質疏鬆的人越來越多,其危害性越來越顯著
  • 大雪◎己亥| 體質節氣養生__溫養脾腎,用熱遠熱,藏陽固本~
    大雪 · 養生大雪節氣後雖然越來越冷,但氣溫整體相對往年冬季偏熱,影響陽氣收藏。冬行夏令,外寒內虛,陽氣升浮,難以收藏,將是今年冬季大寒節氣前最突出的問題。溫養脾腎,藏陽固本,疏肝降膽,宣通心肺。飲食應注意有所節制,不暴飲暴食,忌食生冷冰寒食物,保持大便通暢。保持大便通暢,人體升降有序,體內垃圾濁氣能夠及時順利排出,可極大避免寒溼對人體的影響。
  • 冬季更要防熱邪|養生 20201226
    20201226期北京衛視BTV養生節目視頻及要點內容,本期養生主題《冬季更要防熱邪》。養生講述專家:█——█。老話說:冬季進補來年打虎,不少中老年人都認為,為了抵禦寒邪,冬季應該多吃溫補的食物,但是今天節目現場來了一位很注重養生的李叔叔,他在進補之後卻出現了咳嗽、咳痰、胸悶、乏力氣短的情況,最嚴重的時候一層樓都上不了,走幾步路就心悸,晚上更是胸悶嚴重幾乎無法入睡。
  • 【冬季話養腎】諸寒收引,皆屬於腎.
    養腎防寒,冬季是藏匿精氣的時節,立冬過後,天地閉塞,陽潛陰施,陰邪寒氣容易凝滯收引,導致人體陽氣虛弱,氣機、血運不暢,從而引發舊疾。常見情況有惡寒、脘腹冷痛等。因此,冬季養生的重要原則是「養腎防寒」。腎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腎氣旺,則生命力強,機體才能適應嚴冬的變化。
  • 冬季吃什麼,您知道嗎?
    人們習慣上從立冬之日起到立春之日止這一段稱為冬季,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個節氣。冬季來臨,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都會下降到零度左右。寒冷、冰雪成了此時天地間的主角了。特別是北方地區更是「千裡冰封萬裡雪飄」了,此時萬物蕭瑟,一派肅殺之氣。冬季養生原則以斂陰護陽為主,起居著裝注意保暖,飲食調養宜溫熱性食物為主,宜減鹹增苦以養心氣。
  • 冬季手腳冰涼 保暖養生需注意三點
    冬季許多人飽受手腳冰涼之苦,中醫上認為,陽氣不足容易導致手腳冰涼,其中,女性冬季手腳冰涼的情況較多。
  • 【養生】冬季陽氣弱,手把手教你把陽氣補養起來!
    起居——早睡晚起冬季宜「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應早睡晚起,不要擾動陽氣而破壞人體陰陽轉換的生理機能。運動——靜態運動飲食——科學進補入冬後天氣逐漸轉寒,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同時,冬天是腎主令之時,腎主閉藏,元陽根於腎。飲食養生宜適當進補,以養陽、藏陽,補腎藏精,促使體內陽氣的升發。
  • 【冬季養生】新陳代謝慢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提高新陳代謝?
    【冬季養生健康生活導致新陳代謝慢的主要原因是長時間睡眠不足、久坐、飲食過於精細1、有氧運動每天有40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可以更快的提升新陳代謝,能夠通過體液和尿液的方式,把廢物排出體外。可以選擇快步走、慢跑、跳繩、打籃球等運動方式,同時也要加入重量的訓練,這樣可以增加肌肉的組織。
  • 中醫養生保健學 中醫養生保健
    中醫養生保健學 「養生」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內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