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鬥指醜;太陽黃經達300°;於每年公曆1月20—21日交節。大寒同小寒一樣,也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致的意思。
寒冷的冬季,大寒就是屬於比較晚的一個節氣了。那麼大寒要如何養生呢?大寒吃什麼呢?大寒養生要注意什麼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大寒節氣養生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1.起居護養
中醫指出,「起居有常,養其神也,不妄勞作,養其精也」。冬季養生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養神氣,勞逸適度可養其腎精。儘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臥不極疲」。
睡好「子午覺」在養生學中具有重要地位,除了保證夜間睡眠,午飯後可適當打個盹,但要避免睡時著涼。其次,要注意防風防寒。再次,宜在白天多曬太陽,以利陽氣的生長。
2.重點養心
冬季養生,要靜神少慮,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防止過度勞累,積勞成疾。
3.藥物相助
冬令氣候趨寒,天地陽氣潛藏,應之人體,冬季亦為人體養精蓄銳的最佳時段。在冬季,人們不僅僅在起居方面注重養生,也應重視飲食、藥物的冬令進補。
冬令進補是我國民間傳統的養生方法,民諺素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今年冬令補,明年可打虎」之說,冬至以後「陰極陽生」,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而發揮滋補功效。
4.飲食調養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在冬季如果能恰當選擇既美味,而又具有補益身體的食物,無疑會讓大家接受。
中醫認為,冬季養生飲食在首選溫補類食物,如雞肉,羊肉,牛肉,鯽魚等;其次可選平補類食物,如蓮子、芡實、苡仁、赤豆、大棗、燕窩、蛤士蟆、銀耳、豬肝等;還有一類食物具有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功效,如木耳、黑棗、芝麻、黑豆、豬脊、海參、龜肉、甲魚、鮑魚等。
冬季養生切不可盲目,以免犯了禁忌,必要時可通過諮詢醫生,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