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

2021-02-13 養老News

 

臺灣醫養結合模式給我們的啟示之一就是,上下聯動,打造醫養結合體,變各做各的事為一起做事。為急症患者在醫院的急救治療完成後進入社區醫院或養老機構恢復治療建立無障礙通道,這個無障礙通道就是由專門的機構為患者做好轉院工作,而不是讓患者自己去聯繫醫院或機構,這之間的支付程序也要簡化。變以醫院管理便利為中心,向以患者服務為中心,正是醫聯體真正的含義所在。中期護理非常關鍵,照顧不好,就將病人推向失能,就會佔用人力物力資源,老人也遭罪。照顧好了,老人能自理,生活質量就高,既能省去長期照顧的社會資源,老人也能盡其所能為家人和社會做些事情。因此,臺灣抓住中期護理不是沒有道理。

 

大陸在這方面的探索一直在進行。2016年12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提出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康復、護理床位佔比,鼓勵其根據服務需求增設老年養護、安寧療護病床。完善治療——康復——長期護理服務鏈,發展和加強康復、老年病、長期護理、慢性病管理、安寧療護等接續性醫療機構。支持養老機構按規定開辦醫療機構,開展老年病、康復、護理、中醫和安寧療護等服務。2017年3月,衛健委首次就老年健康問題制定國家級專項規劃,聯合12部門印發《「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按相關規定申請開辦康復醫院、護理院、中醫醫院、安寧療護機構或醫務室、護理站等,重點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所需的醫療護理和生活照護服務,並明確在土地、稅收、收費等方面給予優惠。

 

目前,大陸確立的養老政策是「9073」,即90%的老年人採取以家庭為基礎的居家養老,7%的老年人依託社區的養老服務中心,獲得日間照料;3%的老年人在養老機構養老。借鑑臺灣的經驗,除了做好醫聯體內容的延伸外,加強社區醫院的建設也非常重要,這包括激勵機制、管理體系、結構的進一步優化等。

(來源: 中國財經報)

相關焦點

  • 老年照護 | 醫養結合完善養老服務
    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提出,持續完善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2020年10月,國家衛健委等三部門發布《醫養結合機構管理指南(試行)》,對醫養結合機構的定位、服務內容、設置、管理要求等各方面進行了明確。
  • 醫養結合:為年輕人減負,讓老年人安養
    作為社會養老的一種創新模式,醫養結合將現代醫護技術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滿足了老年人群的特殊需求,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質量,適應了老齡化發展的形勢,實現了養老模式的新突破,減輕了年輕人的負擔,成為發展中國特色養老事業的必然選擇。
  • 豐縣這家醫養結合服務中心最新進展來了……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醫療、養老雙重需求日益增加,加快社會養老設施建設、逐步滿足老年人養老差異需求成為現實需要。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創造美滿幸福的老年生活,不僅是家庭的責任,也離不開高質量醫養結合服務的供給。豐縣潤城護理養老院應運而生,項目位於豐縣新城區人民醫院西側,佔地面積 1. 94萬平方米,總建設面積約3. 1萬平方米,設計床位400張。
  • 醫養結合 || 為年輕人減負,讓老年人安養
    現在的養老設施和養老產品不能滿足老年人的需求,很多老舊小區都沒有電梯,許多老年人上了樓就下不去,一旦生病只能僱人用擔架抬下去。無論在家裡、在養老機構還是在居民社區,老年人生活的環境並不方便。國家為了應對此現象,衛生健康委會同民政部等有關部門紮實推進醫養結合,政策體系不斷完善,服務能力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
  • 敬請期待:華人醫院、醫養結合、康復醫院新榜單
    為配合一帶一路醫療走出國門戰略 + 社會辦醫差異化發展戰略,艾力彼經過一年多研究,現已完成華人醫院100強(含大陸、臺灣、香港、澳門、新加坡)、
  • 解讀臺灣長庚養生村社區式的商業養老模式
    臺灣長庚養生文化村依託長庚醫院建成,全村3600戶,房屋為七層建築,凡年滿60歲配偶年滿50歲都可申請入住。
  • 風物長宜放眼量:協和老年科舉辦「醫養結合新模式」講座
    2017年9月14日,由北京協和醫院老年科舉辦的「醫養結合新模式」講座在協和醫學院新科研樓舉行。協和老年醫學科劉曉紅主任及來自臺北榮民總醫院老年醫學科的陳亮恭教授就相關內容作了精彩介紹。北京協和醫院老年醫學科劉曉紅主任介紹了協和老年醫學團隊在探索醫養結合及整合醫療模式方面的嘗試與收穫。在近年的發展中,以僅10人的團隊而不懈努力,推出網絡版老年綜合評估、遠程醫療網絡,老年科技(caretaker),並參與建立中期和長期照護基地。團隊並未局限於傳統的疾病範式,走出了綜合醫院的老年醫學的特色。
  • 臺灣經典養老機構之-至善老人贍養護中心
    代表性精選機構:短時間內(共6天)參訪8個不同特色的精選養老機構,以及一次和臺灣養老業界專家的深度座談-臺北市愛愛院: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優等養老院,由個人社會救濟事業轉型到企業管理和照護理念結合的傳奇養老院-竹林養護院: 臺灣養老業界評價極高的養老院,尤其是與四季結合的有機建築極有特色
  • 「中德養老護理培訓」在平度市國泰醫養中心舉行
    為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ICC-NDRC)會同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和德國蕾娜範控股有限責任公司(RENAFAN)聯合聘請德國國際先進專業化養老護理專家於8月9日、10日在平度市國泰醫養中心開展中德養老護理培訓,推廣德國先進的養老護理理念、護理技術和護理標準,全市養老行業骨幹代表40餘人參會學習交流。
  • 入住率100%、排隊要等23年,這家養老機構怎麼做到的?
    喬潤令丨國家發改委城鎮中心原副主任、現城鎮中心副理事長、研究員,中國小城鎮 及城鎮化研究專家唐小棚丨泰康健康產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康養事業群副總經理、亞洲經濟發展協會養老委員會副會長柳   俊丨中國旅遊策劃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壹方城特色小鎮產業聯盟規劃委員會委員
  • 陽江21家醫養結合機構全封閉管理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仍處於關鍵時期,如何進一步做好醫養結合機構內感染的防控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 有「醫養護理師證」在手,多份收入不用愁!
    疫情期間,社區許多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無人及時照顧,社區居民老齡化與養老服務市場空白化的矛盾愈加突顯。
  • 百齡幫集團亮相第八屆中國國際養老服務業博覽會
    8月22日,第八屆中國國際養老服務業博覽會開幕式暨「第八屆中國國際養老服務業發展論壇」(CISSE)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重慶代表團由重慶市民政局副局長徐松強、重慶市養老服務協會會長郭小忠帶隊,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處長潘鴻濱以及百齡幫集團等養老企業相關負責人隨行參展。百齡幫集團董事長陸家斌攜總經理韓韜、副總經理魏述剛等人參加。
  • 失智共照中心 臺灣探索失智養老的一次新嘗試
    失智症人群如何養老,是一個世界範圍的大問題,各地也都在進行多種的嘗試,日前在臺灣嘉義開設的一所「失智共照中心」或許提供了一種社區、
  • 巨鹿13家養老機構被省民政廳點名!!!
    >2019年在全省開展了培育和評定星級養老機構工作。經各地民政局初審、第三方機構評估、各市交叉抽檢核查、省養老機構星級評定工作領導小組審定,共評出400家星級養老機構,其中五星1家,四星10家,三星78家,二星205家,一星106家。以下為涉及邢臺的部分!
  • 喜訊︱香菊集團與悠逸公司就集團養老項目達成戰略合作
    9月21日,悠逸建築設計公司(上海)總經理焦德思、副總經理奚東來等一行五人來到香菊集團,就金菊養老中心及「江濱一號」日間照料中心的適老化裝修設計
  • 【中盛幸福】臺灣基隆市前市長張通榮一行到山東幸福盛地參觀交流
    6月19日下午,臺灣基隆市前市長張通榮一行20名基層民意代表到山東幸福盛地參觀交流,市統戰部常務副部長馮建軍、區統戰部常務副部長董世文、陳維久陪同,中盛幸福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張健接待來訪一行。
  • 【協會培訓】養老機構失智症照護高級研修班順利結業啦
    共40多位來自全省各地養老機構的學員參加了此次為期三天的研修課程。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失智症照護已經成為養老服務中的重要命題。四川省養老服務業協會從2014年起,先後組織團隊前往荷蘭、法國、澳大利亞、日本、臺灣等國家和地區,深入考察學習國際失智症照護理念與模式,並成立了四川(國際)失智症研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