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萊迪·摩克瑞原名Farrokh Bulsara,出生在東非坦尚尼亞的桑給巴爾島上。
父親和母親都是帕西人,出身英屬印度。但父母為了獲得一個收銀員的工作,不得不從印度搬到桑給巴爾島。
在佛萊迪八歲的時候被送去寄宿學校,在學校裡他組了一個學校樂團The Hectics,他是鍵盤手。
當初的一個朋友形容他「有著詭異的將收音機裡音樂在鋼琴上重現的能力」。
也是這時候,他開始自稱「Freddie」,他與祖母和嬸嬸住在一起,在印度度過了他的大部分童年時光,直到在印度讀完中學之後搬回桑給巴爾島。
1964年,桑給巴爾島革命爆發,18歲的佛萊迪跟著家人逃避戰亂搬離故鄉,遠到倫敦定居。後來他進入了西倫敦的艾爾沃思工藝學院主修藝術。
後來,他在伊令藝術學院取得了藝術與圖形設計的學士學位,皇后樂隊的標誌就是他設計的。
畢業後,他陸續加入一些樂團,也自己組過樂團,最終都不了了之。直到1970年4月,他加入了由吉他手布萊恩·梅和鼓手羅傑·泰勒組成,當時名為Smile的兩人樂團。
加入後,依照他的意思,團名改成了「Queen」,這也就是將在日後沿用數十年的名字。
皇后樂隊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紅極一時,弗萊迪也是樂隊的靈魂人物。他不僅是一名傑出的歌手,更是一名了不起的音樂家。
皇后樂隊的名曲《波希米亞狂想曲》《我們是冠軍》等,均出自於他之手。樂隊也正是由於他的加盟,才一步步走向輝煌。
弗萊迪的最具影響力的演出之一是1985年溫布利球場舉行的 「Live Aid」 援助非洲義演。
面對72000名的觀眾,演唱了經典名曲《我們是冠軍》。在他的帶領下,臺下歌迷集體大合唱,歌唱聲響徹雲霄,無比震撼。
該演出在日後數十年中,不斷被評為史上最偉大的搖滾樂演出之一。
弗萊迪曾說:「只要活得精彩,我不在乎活多久。」不料,一語成讖。
在1987年他被檢測出愛滋病,但這時候,弗萊迪在訪問中仍然否認自己患有愛滋。
雖然他極力否認,但在這數年中,由於他日漸消瘦的外型、在皇后樂隊巡迴演唱中的缺席及過去愛人透漏給小報的消息等等,依然讓英國媒體瘋狂地追蹤著他的健康狀況。
在1991年11月23日,皇后樂隊經紀人以弗萊迪的身份公開發表了一份聲明並確認弗萊迪患有愛滋病。
然而在第二天,弗萊迪就因病過世了,享年45歲,他的傳奇人生就此也畫上了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