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齊走進慈濟,不僅茹素、勸素、推素,更全身心投入環保。他常騎電動車到村裡、工地、碼頭轉轉,看見瓶子、紙皮等回收物,立馬下車撿。
「你是沒錢花?」有村民好奇。「不要誤會,我不是撿來買,是做好事,為了環境乾淨,不浪費資源,儘量回收。」玉齊回應道。(圖源:鄭玉清)
村裡和碼頭的海鮮店門口常有隨意丟棄的酒瓶,汙染海灘,影響村環境美化。玉齊一隻一隻的回收,一袋袋載迴環保點,按顏色分類。(攝影:彭晶)
有村民勸說,「七老八十,不去享福,還撿酒瓶。」玉齊笑著回答:「撿酒瓶為環境好,每個人都可以來做,你也可以的。」(攝影:陳碧羨)
碼頭海鮮店老闆王銳度被玉齊堅持5、6年來,每天堅持回收酒瓶的精神所感動,也幫忙收集酒瓶,置於岸上,方便志工開車載走。(攝影:彭晶)
「多回收『垃圾』,為地球好,地球不發熱,人就平安。」王玉齊逢人就講。
澳頭村原保潔員蘇朝海生活困難,王玉齊告訴他,可以從垃圾中回收瓶瓶罐罐、紙皮等,用來增加家庭經濟收入;棉被、衣服、酒瓶等低值回收物資可以拿到新店慈濟環保站,回收款用於幫助困難的人。(攝影:陳碧羨)
現在,蘇朝海回收的物資是新店環保站回收資源的主要來源之一。(圖源:潘建加)
慢慢的,歐厝大多數村民都知道回收的意義,不再隨意丟棄可回收物。(圖源:潘建加)
玉齊愛環保做環保的行動也影響到周邊澳頭、彭厝兩個村,因他的陪伴和帶動,回收的資源越來越多。(圖源:鄭玉清)
王玉齊做環保也越做越開心,以前瘦弱體重不到60公斤,近年體重增加,身體越來越好。原來患痛風病,一年痛三、四次,走不了路,近年心情好、無憂無慮、又茹素,「痛風沒有再犯了。」
「環保靠一個人是做不完的,大家動手,環境才會更好。」王玉齊希望更多人茹素、投入環保。(圖源:鄭玉清)
讓歐厝、澳頭、彭厝三個自然村真正成為美麗鄉村,人們休閒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