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繼紅(右二)正在村委會調解土地承包案件。閆繼勇 劉剛 攝
2013年10月的一天,錢繼紅正在辦公室裡閱卷,值班法警打來電話,說有位當事人要來見她。錢繼紅趕緊放下手裡的案卷,來到當事人接待室。
眼前的當事人是一位年屆七旬的老大爺。「我姓王,是上莊村的,我兒子不贍養我。」錢繼紅一下子想起來,前些天自己剛分到了一起贍養糾紛案,當事人就是徂徠鎮上莊村的。
經王大爺敘述,錢繼紅回憶起了大致案情。王大爺早年喪妻,一個人又當爹又當媽,含辛茹苦將兩個兒子拉扯長大。但是兩個兒子成家後,卻將老人遺棄在一個窩棚一樣的小屋裡。萬般無奈之下,老人起訴兩個兒子索要贍養費。
王大爺邊說邊生氣,說到艱難處,聲音發顫,流下了淚水。
對王大爺的處境,錢繼紅十分同情,當得知老人還沒有吃早飯時,錢繼紅立刻到法庭附近的包子鋪,給老人買來了熱氣騰騰的包子,給老人倒上一杯熱水。她勸慰老人不要傷心著急,並表示對這種不贍養老人的行為,法院一定會儘快處理。
錢繼紅向庭長匯報後,立即和王大爺一起去了他的兩個兒子家。王大爺的兩個兒子都在外打工。在二兒子家,王大爺的二兒媳見到王大爺和錢繼紅便破口大罵。錢繼紅擔心王大爺生氣,就把他送回到了居住的小屋。
錢繼紅又轉身找到了王大爺的二兒媳。聽到她不停地抱怨王大爺不幫她幹農活,不幫她照顧孩子,錢繼紅一邊勸她平復情緒,一邊思考怎麼去了解背後的真實情況。
通過走訪周圍的鄰居,錢繼紅了解到王大爺的大兒子要比二兒子孝順,這起贍養糾紛的關鍵是二兒子不養老的問題。錢繼紅看到王大爺二兒子家正在翻建二層樓,經濟上應該比較寬裕,遂決定重點做他們的思想工作。
考慮到當地贍養糾紛較多,錢繼紅在徵求王大爺意見的基礎上,決定對該案在當地進行公開審理。在村委開庭的當天,一間不大的平房裡擠滿了附近的群眾,連院子裡都站滿了人。錢繼紅對王老漢兩個兒子不贍養老人的行為進行了教育,講法理、說倫理,講清贍養老人的義務以及不履行贍養義務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王大爺的兩個兒子紅著臉低下了頭,承認了錯誤,答應以後一定要好好孝順老人。最終,案件調解結案,王大爺的兩個兒子當場向老人賠禮道歉,並答應每月輪流贍養老人並按時支付生活費。
事後,老大爺專程來到徂徠法庭,拉著錢繼紅的手,含著熱淚說:「謝謝你,錢法官,你就是俺的親閨女啊!」
紮根基層十餘年,錢繼紅累計辦理案件1000多件,多是些家庭瑣事、鄰裡矛盾或婚姻糾紛。錢繼紅在辦理這些家長裡短、雞毛蒜皮的「小事」的過程中,總是把當事人當成自己的親人,設身處地為當事人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