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辛辣:大眾對中醫的想當然

2021-02-10 三七養生論壇

大眾對中醫的「了解」總是有很多似是而非的想當然之處:

比如「老中醫」都應該能不問病只通過號脈就說出病情,甚至懷孕是男是女;

比如「祖傳秘方」一定是能治疑難雜症的東西;

比如中草藥越名貴應該效果越好越能治百病,尤其是神奇的冬蟲夏草;

比如中藥雖然「去根」,但是「見效慢」;

比如吃中藥一定要忌口尤其是辛辣;等等,不一而足。

而實際上,老中醫未必都會號脈,有很多很老的中醫號脈只是做個樣子,說病情也只是通過察言觀色試探猜測而已。

祖傳秘方雖秘不示人,其效果未必比公開的經方有效,理法價值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中藥如果不對證,不但不能「去根」,而且可能「拔本」。方藥是否有效取決於辨證是否準確,而非取決於是否祖傳或名貴。

說到中藥的療效快慢,中醫自古就有一些專用詞彙來描述這個過程。比如效如桴鼓,比如覆杯而愈,比如「一劑知,二劑已」。這些描述換作大眾一個比較熟悉的詞就是立竿見影,而不是慢。


最後細說一下這個訛傳比較嚴重的中藥忌口問題,吃中藥是要忌口,忌口的原因是為了避免食物的性質破壞了藥物的作用,並沒有什麼其他神秘之處。

比如治療傷風感冒的經方之祖桂枝湯,對飲食禁忌的要求是:忌食生冷、粘滑、肉麵,及五辛、酒酪、臭穢之物。也就是消耗陽氣的生冷水果及難以消化的肉蛋奶等油膩的動物蛋白之類,還有酒類及蔥蒜韭菜等臭穢的五辛亂氣之物。而非「辛辣食品」。

那麼大眾是如何得到吃中藥必須要忌食辛辣食品尤其是辣椒的印象的呢?當然應該是聽中醫說的。但這個中醫應該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以《傷寒論》為依據的經方中醫,而是一個無論見什麼都是溼熱和滿腦子都是各種炎症的溫病派與西醫中西結合的雜燴中醫。因為他們認為病不是溫熱就是發炎,所以治病不是清熱就是消炎,而一切能導致「上火」、「發炎」的食品如辣椒之類自然就在禁忌之列了。

而實際上中國民間對付感冒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辛辣的薑湯,甚至一碗麻辣燙都能把感冒搞定。而現在都一律站排掛水消炎同時嚴格忌食辛辣去了。感冒原本是風寒,再去掛水消炎,又不敢辛溫發散,病毒寒邪怎能不層層深入潛伏,最終大面積淪為B肝病毒攜帶者呢?

相關焦點

  • 中醫飲食保健六法
    1.節其嗜好  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特別是節其嗜好,這是中醫飲食保健中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如嗜食辛辣,可使腸胃積熱而致大便乾燥或釀成痔瘡下血等症。      嗜酒、嗜茶太過同樣都會損害人體健康。故《內經》一再強調不能「以酒為漿」,縱其嗜好。
  • 中醫養生:風寒感冒能喝酒嗎?
    風寒感冒喝酒了有什麼危害任何的感冒一旦患上,都要嚴格控制飲食,多食清淡之物,少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就是為了顧護脾胃之氣,增強身體抵抗力,以抗病邪。如果此時喝酒,那些不能飲酒之人,或脾胃本有疾病的人,在感冒的時候人體本身就是處於一種抵抗力弱的狀態,酒精在此時會對咽喉產生強大的刺激,導致咳嗽、流鼻涕等症狀加重。
  • 民間中醫:一方在手,痔瘡說溜就溜!
     提示:點擊上方"悅讀中醫"↑免費訂閱痔瘡,是現在許多「久坐族
  • 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什麼意思?
    有這樣一句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臘月已到,你知道有哪些忌諱要注意嗎?  臘月第一忌:忌搬家  「喬遷新居」固然是喜事一樁,但是對於舊社會的農村人而言,年尾的臘月最為忌諱的一件事情就是「忌搬家」;為什麼老祖宗會有這樣的忌諱呢?
  • 小雪飲食忌燥熱
    飲食:少辛多酸 忌吃燥熱冬季是一個收斂的季節,因此所有生發的食物最好少吃,尤其是辛辣,如辣椒、胡椒、花椒等,容易引起皮膚乾燥缺水。不過冬季適當吃酸性食物卻很有益處。因為冬天是心血管病的高發時期,酸性食物能軟化血管,預防心血管病的發生。
  • 趣味中醫歌訣:五汁飲子
    有一種病叫燥熱傷陰,說的更明白一些就是燥熱傷灼胃陰,明顯表現症狀有口渴、燥熱、胃部有灼熱感,舌幹。這是陰氣先傷,陽氣獨發的典型症候,中醫名稱「癢瘧」,多為長期熬夜、大酒或過食肥甘厚味、辛辣及情志因素導致。別急,您背下來這首歌訣,既有藥名,又有作用,還有如何使用,同時業餘學習了中醫經典,這可是從中醫經典《溫病條辨》總結出來的,通俗易懂。
  • 「忌水危化品庫內怎能設置淋洗器?」
    ◎邢承木      「你們使用的原料中有沒有忌水危化品?」7月8日,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應急管理局結合危險化學品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組織開展忌水危險化學品專項檢查,安全專家對山東立新製藥有限公司生產工藝和原料品種進行認真檢查,了解到該企業生產中使用忌水危險化學品氯化亞碸。     「帶我們到原料倉庫看看。」看完資料後,檢查組開始現場檢查。
  • 中醫調治「養起來」
    中醫調治「養起來」!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按照陰陽五行學說,脾(胃)屬土,土性敦厚,有生化萬物的特性,脾又有消化水谷、運送精微及營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之功效,有益氣、化生、營血之功。在中醫看來,餐後的飽脹感難以消除,為「食滯」,意即消化不良。可飲用老幼皆宜的大麥茶。
  • 靈芝五味子膠囊:中醫養肝教你6大妙訣
    下面就來了解一下中醫推薦養肝的六大秘訣。中醫養肝有6秘訣1、多補水多喝水可補充體液,增強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多喝水還可促進腺體,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膽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廢物的排除,減少代謝產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
  • 懸壺記:一個鄉村中醫診所
    一個時期以來,中醫時常飽受垢病,卻又在民間暗流湧動。
  • 中醫:冬季易上火! 一招讓你輕鬆「滅火」
    擊上面藍字關注我喲☀ 中醫師創辦,中醫診病學 中醫亞健康調理,中醫膳食調理, 權威「 靠譜。 中醫養生知識,你身邊的中醫養生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