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美食眾多,相信一定大家吃得非常開心,還能多長了幾斤「肉肉」。然而滿足了自己的口福,但是嬌弱的脾胃是不是開始承受不起了?很多人或許已經出現腹痛、胃脹、食欲不振等症狀,再加上通宵熬夜、菸酒的「火上澆油」很容易讓我們的脾胃受傷。即使節後一切都回到了正軌,但所帶來的影響卻仍在持續。這可怎麼辦?中醫調治「養起來」!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按照陰陽五行學說,脾(胃)屬土,土性敦厚,有生化萬物的特性,脾又有消化水谷、運送精微及營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之功效,有益氣、化生、營血之功。在中醫看來,餐後的飽脹感難以消除,為「食滯」,意即消化不良。可飲用老幼皆宜的大麥茶。據《本草綱目》記載:「大麥味甘、性平、有去食療脹、消積進食、平胃止渴、消暑除熱、益氣調中、寬胸大氣、補虛劣、壯血脈、益顏色、實五臟、化穀食之功。」飽食之後,不妨喝一杯大麥茶,去油膩、促消化,還有養胃、暖胃的作用。需要提醒的是,大麥有回奶作用,哺乳期的女性不宜飲用。對於採用食療保健方式後,消化不良、腹脹腹痛等症狀依然沒有好轉的患者,最好尋求醫生的幫助。我院區中醫康復科開展的「春光正好,享『瘦』趁早」中醫減肥調治活動,對於多種體質肥胖者,尤其是痰溼體質的代謝功能紊亂、春節後需要減肥瘦身或調理脾胃的人群,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1、痰溼體質:肥胖、代謝功能紊亂、春節後需要減肥瘦身或調理脾胃。
2、寒溼體質:畏寒怕冷、手足涼、腰腹部寒涼、食少腹脹、食少體重增加、排便不暢、便溏便粘、腹部脂肪堆積、虛弱乏力倦怠、情緒低落、周身酸沉、夜眠欠佳、女性月經紊亂或量少、或痛經、以及代謝慢的情況。
3、溼熱體質:易汗出、汗粘、易口乾、或皮膚油膩、皮炎、痤瘡等,腹脹明顯或腹脹如鼓、便秘或排便不暢、喜好冷飲、嗜食生冷、或經常飲酒、喜食辛辣。
4、肝鬱脾虛:工作壓力或精神壓力大,焦慮或抑鬱,作息不規律,易嘆氣等導致食欲不振,但體重不減反而增加、易口乾口苦,女性易胸脹、月經不規律,經前情緒不穩、痛經等。
編輯:金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