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參與人體一切生命活動,當氣血功能不足或兩者關係不調和時,容易導致疾病的發生,其表現有多種多樣。
氣血不足:可表現為容易累、心慌、心跳、低血壓、女性月經稀少、色淡或痛經等;
氣血不和:可表現為頭痛、冠心病、心絞痛、心律失常、失眠多夢、焦慮抑鬱等。
補充氣血的途徑有二,一是外源性的補充,即調整飲食結構,多進食具有補血作用的食物;二是內源性的補充,增強氣血自我生化能力,這也是氣血最根本的來源途徑。食物能否有效轉化為氣血,取決於人體的代謝功能,故維護良好的代謝狀態至關重要。一方面要有規律作息,避免熬夜等耗損氣血的舉動;另一方面則是提升身體功能,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運動。
紅棗茶:取適量紅棗切片、去核,搭配少量枸杞子增強滋補力度,脾胃功能偏弱的人群可再放幾片薑片,這時建議在早上使用。對於耐溫補、不容易上火的人群,還可再搭配桂圓肉一同泡水。
烏雞紅棗湯:烏雞搭配紅棗煲湯,根據自身情況可增加桂圓肉,對於易上火人群也可只喝湯不吃肉。
生薑當歸羊肉湯:對於耐溫補的人群,當歸可按常規量使用,怕上火則可減少用量或搭配少許麥冬。
林嬿釗
中國民族醫藥學會治未病分會副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健康服務工作委員會常務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治未病分會常務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中醫膏方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保健協會中醫治未病分會主任委員等。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建設培育項目「中醫預防保健/治未病」重點專科的項目負責人以及「中醫預防醫學」重點學科負責人。主要從事中醫治未病的實施與相關研究工作,對中醫養生保健理論及膏方應用有較深入研究。擅長:從體質整體調養入手,解決各種亞健康狀態如慢性疲勞、體虛易感冒、汗證、便秘、失眠、過敏以及胃腸疾病、呼吸疾病等問題。擅長膏方調治。通訊員:孔抒帆
《奇妙的中醫》系39健康網與廣東省中醫院聯袂打造的一檔高品質中醫視音頻欄目,這裡有精彩絕倫的醫案、有神奇精妙的本草、也有簡單實用的養生藥膳,多位中醫大師親臨坐鎮,妙語連珠,趣解5000年的「中醫奇妙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