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諸暨警方遠赴廣東,在街頭撲到了一個背著書包的男人,打開包一看,裡面足足藏了3公斤的冰毒。
如果沒有警方的這次行動,這些冰毒大部分會流入浙江,特別會流入到諸暨店口的一家健身房,而吸毒的人,是健身房裡的「教練」。
這個健身房什麼來頭?「教練」吸毒,來店裡的客人是不是也有問題?諸暨警方通過最近一個月的偵查,終於摸清了這個跨省販毒的團夥。
事情要從今年2月說起。
當時,諸暨禁毒大隊民警抓到了一個叫阿龍的本地吸毒人員,但當時諸暨的禁毒工作已經實施網格化管理,本地籍的癮君子幾乎無處可躲,這個阿龍卻有點例外,不但能源源不斷地拿到毒品,而且價格非常低。
據阿龍交代,毒品是一個貴州人謝某賣給他的,而且聽說謝某家裡好幾個人都是搞這個的。
經查,謝某吸毒也販毒,貨源來自於女朋友的父親,河南人陳某。
幾年前,陳某湊錢從別人手裡,盤下了諸暨店口的一間健身房,本以為可以多賺些錢,結果經營不善,去年過年前瀕臨倒閉,連員工工資都付不出來。
就在這時候,謝某走進了陳某家,成為準女婿,兩人經過合計,認為販毒是條來快錢的路子。謝某在貴州老鄉的吸毒圈裡有一定「威望」,只要有貨,不愁賣不出去。
兩人開始尋找貨源,找到了河南的一名毒販子,說是能從廣東進貨,而且「價廉物美」。
一年運作下來,販毒賺來的錢源源不斷,不但把健身房保住了,陳某還在杭州富陽又開了一間遊泳館。
當然,這時候的兩家店並不是為了開店賺錢,而是能有一個買賣毒品的隱蔽場所。為了讓事情做得更穩妥一些,教健身和遊泳的,大部分都不是正經教練,而是吸毒圈裡的人。
就這樣,店口的健身房主要面向浦江、諸暨的「客戶」,富陽的遊泳館則面向富陽、杭州的「客戶」。所謂客戶,其實都是慕名而來的吸毒者。
辦案民警說,陳某開設的這兩家店,在當地都神神秘秘的,有些真的過來健身和遊泳的客人,陳某會以各種藉口拒絕,「他要的不是真客人,而是借這兩個場所搞毒友聚會」。
所以,面上看兩家店的生意很慘澹,但私底下的毒品生意卻很好,甚至還有山西等地的買家找上門來。
在摸清陳某等人的販毒事實後,警方開始行動,一共抓獲100多人。
而就在清算時,警方卻發現陳某雖然做了這麼多年的毒品生意,實際上並沒有賺到什麼錢,好幾張信用卡還欠著不少債沒有還。
問了以後,民警才知道,陳某做販毒生意倒是也挺「坎坷」,很多事情因為上不了臺面,只能自吞苦果,一個字形容:坑。
第一次,陳某親自去廣州番禺進貨,拿到了一些零散的毒品。因為量實在太少,這批貨很快就被消化掉。
第二次,陳某湊了10萬塊錢,去找上家進貨,但上家拿了錢後,並沒有把貨給他,錢都打了水漂。陳某甚至在廣州待了一個月,因為沒有路費回來。
第三次,陳某又湊了30萬跟上家拿貨,誰知拿到手的卻是一大包冰糖。
直到第四次,陳某再次找到這個坑人的上家,終於拿到了真正的冰毒。
因為想低價吸引更多「客戶」,在一年多時間裡,實際賣出去的還不夠抵被坑的錢。
陳某說,如果不是被警方查到,接下來的生意就可以開始賺錢了,信用卡的欠債也很快就能還上,沒想到「好日子」剛看到,就被打碎了。
都市快報記者 胡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