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晚,市民郭先生發現,贛州中心城區章江江面衝來了大量漂浮物,因為是晚上,他一時沒看清是什麼東西,但很擔心會不會是上遊有人利用夜幕偷排垃圾等物。10月19日,郭先生給本報熱線電話反映了這一情況。記者當天作了相關調查——
10月19日上午,記者在中心城區南河大橋上向西側觀看,發現飛龍島前有大面積被網住的水葫蘆,章江兩邊沿岸還有大量被雜草掛住一時衝不走的水葫蘆,不少居民好奇地在撈水葫蘆玩。正在當地釣魚的老李對記者說,這些水葫蘆表面上看綠油油的,不會有礙觀瞻,但在江河裡大量漂浮,並不是好事。很多人擔心並提出疑問,這些水葫蘆是從哪裡來的?會不會反覆出現而泛濫成災?對章江水質會不會造成影響?
而在虔城貢江江面,目前並未發現水葫蘆。
天氣原因使大量水葫蘆繁殖
10月20日,記者與贛州市環衛處水上環衛所的工作人員取得了聯繫。他們告訴記者,水葫蘆,學名叫鳳眼藍,原產於南美洲,其莖葉懸垂於水上,櫱枝匍匐於水面,分櫱繁殖快,表面上是美化環境、淨化水質的良好植物,但在生長適宜區,常由於過度繁殖,搶佔水面,影響航運,窒息魚類,危害生態,且難以毀根。水葫蘆的繁殖能力極其旺盛,一旦有適合它生長的環境,它便快速生長,並成為當地的優勢物種,抑制或影響其他物種的生長,破壞生態多樣性,極易造成該地區生態惡化,物種單一。水葫蘆在25℃至32℃生長最快,而近來我市的氣溫正好符合這一條件,這是章江上遊大量水葫蘆繁殖的主要原因。另外,中心城區因章江橡膠壩的作用,章江水位抬高,水流變緩,也促使水葫蘆沿江大量繁殖。而河水流動快,則更不利於水葫蘆的生長,故中心城區貢江上沒有發現水葫蘆。
水上環衛人員還介紹說,水葫蘆本來不容易被大量衝下來,此次大面積出現水葫蘆,系其根部黴變斷裂,水葫蘆紛紛「掙脫」出來,隨波逐流而成。
水葫蘆過多不利於環境優化
據專業人士介紹,當水葫蘆繁殖很旺盛時,常能將水面染成綠色,當大量繁殖可以掩蓋整個水面時,就會影響大氣與水中氣體交換、降低光線對水體穿透力,影響水底生物生長,增加水體二氧化碳濃度,極易造成生態危害。
此外,中心城區章江有贛州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的取水口,水葫蘆極易危及自來水廠的安全生產,水泵一旦吸入水葫蘆將造成濾池堵塞、自來水廠停產,對城鄉飲用水供水造成危害。此次大量水葫蘆的繁殖,對我們保護章江生態是一個警示。
章江上遊缺乏河道清理隊伍
由於這次水葫蘆來勢兇猛,數量極大,城區水上環衛人員僅十幾人,人手不足,加之缺乏清理裝備,以致大量的水葫蘆難以得到及時清理,一部分水葫蘆仍被衝到贛江去了。即便如此,章江上還有大量零散的與水草纏繞的水葫蘆尚待清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來應對。
據了解,水上環衛人員有其特殊的工作要求,如他們要在船上工作,有落水的危險,因此他們必須會遊泳自救。同時,他們需要更多的如船隻等打撈裝備,以及建設一個專業的水上碼頭。
市環衛處水上環衛所工作人員表示,希望章江上遊的有關縣(區)也能成立專業的清理隊伍,因為作為章江末端的章江虔城段每天都要收納大量衝下來的生活垃圾、樹杈,以及水葫蘆等。如果在上遊有了清理工作,作為章江末端的中心城區將乾淨許多,水上清潔工作將事半功倍。
作者:蘭凌 記者張慶雲
編輯:晚妹
——本報原創稿件,轉載請標明出處。
—————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贛州微社區,一起來聊聊吧?